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制约与路径创新

2020-01-15 21:56韩玉玲文学禹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明考核院校

韩玉玲,文学禹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明确了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1].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就是通过生态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2].在美丽中国视域下,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源泉的高职院校应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职业院校培育生态人才,助力美丽中国梦实现应尽的责任.

1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1 国家发展需求

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出现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些危机使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高度的生态文明自觉[3].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并且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1].这些新理念和新政策的提出反映了国家应对生态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每一个人在理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践行具体的生态文明行为.大学生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为此,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1.2 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大学生要从容应对复杂而又大一统的社会现实,专业外的知识累积也必不可少,大学时期是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较强,如果缺乏专业的指导会使他们产生诸多困惑、影响人生发展[4].为此,学校应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他们存在或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素质教育.为了解大学生成长需求、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本研究从受教育度、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湖南省三所高校的4 700名大一新生开展调查,有效问卷4 523份.调查结果如下:

受教育度:进入大学前你是否接受过有关生态文明教育?调查结果是:不到4%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91%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只是自己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学校的板报展等活动了解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有5%的学生选择“从未接受过生态文明教育”.

知晓度: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例,只有47%的学生能够准确表述出来,42%的学生表述不准确,1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这个结果有些令人吃惊.但是关于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调查结果更让人意外,高达79%的学生表示从没关注过,只有2%表示非常了解,19%表示不太了解.这些结果反映出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再次彰显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认同度:你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有必要么?有6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2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综合前两项,有高达91%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教学活动有必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这一题目,有政府、企业、公民等多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政府的选择度最高,公民的选择度最低.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大都意识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但在责任主体方面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发挥主导作用,但更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

践行度:关于你会按照垃圾分类法进行垃圾分类么?只有28%的学生愿意实施,42%的学生认为不麻烦可以试一下,22%的学生认为太麻烦不愿意执行,8%的学生直接表示不会执行.关于你是否选择买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来支持环保经济?不到10%的学生表示会优先购买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36%的学生表示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而5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关于参与环保活动的问题,11%的学生愿意加入环境保护组织,并组织筹划相关活动,47%的学生愿意每学期参加1~2次环保活动,32%的学生愿意每学期参加3~4次环保活动,但10%的学生则不愿意参加环保活动.

通过对问卷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呈现出认同度高,知晓度、践行度不高的特点,而其中接受过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生则表现出认同度高、知晓度高和践行度高的特点.因而可以得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亟待加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生态文明行为的结论.

2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制约

2.1 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亟需完善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因而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生态文明课程建设.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建设现状,笔者对湖南地区的17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其中2所学校开设了生态文明通识课程,其他15所学校主要采用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或者利用社团开展相关生态文明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生态文明通识课程的两所学校也因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基础薄弱、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对生态文明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等原因,生态文明课程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根据笔者调研结果,目前高职院校对于生态文明课程缺乏统筹规划;在生态文明课程建设上投入占比很小;在设置生态文明课程方面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为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尚未构建、课程内容单一、重复率高,教学实施方案缺失,师资配备不足、教学资源开发匮乏,评价体系不科学,课程考核方式不能服务于培养目的等问题[6].

2.2 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尚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内容涉及领域较多,生态文明教育科学性、适切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再加上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等原因,要求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完备的知识储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7].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生态文明的教师大都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非生态学专业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时间尚短,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加上跨专业教学、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导致无法全面深入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使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2.3 教学内容的指向性有待加强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零星地分散在各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关章节,生态文明教学资源没有得以系统的梳理、挖掘、整合,存在主题不突出、内容有重复等问题.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生态理念和生态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内容单一,重复率高,缺乏教学指向性.生态文明教育是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一种教育,其目标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日常行为加以规范.因而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学的相关概念,还应包括生态危机观教育、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生态文明法制教育、生态自然观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以及与环境学相关的知识.

2.4 教学方法的互动性还需增强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围绕国家政策、生态学或环境学的知识点和基础概念进行理论讲授,而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全球变暖、低碳经济、垃圾分类法等现实问题则很少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授,再加上课程教学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使得生态文明教学有些枯燥无味.学生们多是为了获取学分参加课程学习,而非被课程教学本身魅力所吸引.此外,生态文明教育重在践行,但是由于目前高职生态文明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导致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欠佳.

2.5 教学考核的促进性仍需改进

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学考核方式主要有开卷考试和论文考核两种,这两种考核方式主要反映的是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另因学生对于生态文明通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待课程考核存在敷衍的心态,导致多数学生仅围绕题库或教学资料复习,以应对开卷考试,很少进行系统复习,而论文考核时部分学生存在拼凑的现象,很少独立思考与分析.由此可见,现有的生态文明课程考试方式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作用,难以有效的服务于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的目的.

3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

科学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3.1 顶层设计,纳入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涉及范围非常广,诸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育思想观念的选择,课程目标、结构、评价的确立和调整,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师资队伍建设等,需要在学校层面统筹设计.高职院校可根据国家发展对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学生生态环境素养的需求,学院专业特点等,合理规划生态文明课程在学院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出台课程建设方案等构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确保所有大学生都能受到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全局.学校通过制定中长期生态文明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引进生态文明专业人才并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合理搭配,通过鼓励教师脱产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聘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组织教师进行环境参观和考察、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确保生态文明课程的有效实施.

3.2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知行融合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体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课程的具体化.课程是通过教材的中介形式在教学中“流通”而付诸实践的.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要素,它不仅直接体现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材作为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归纳,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按照教材体系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把教材分为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或经验体系)[9].因而高职院校在开发理论教材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材的开发.高职院校可利用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科学普及基地等平台,结合长期一线教学经验选取和编写教材,有效对接学情,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案例,编写出版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分散,内容重复、主题不突出等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挖掘、梳理其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将其凸显出来,加以充分利用.

3.3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筑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在改变人们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10].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应重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生态文明教育上的作用,通过开发网络资源,优化教学管理,构筑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等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度融合.

(1)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扩充生态文明教学广度.组织与开发课程网络资源可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可围绕国家对于生态人才的具体要求,紧盯“生态匠人”的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发制作生态文明慕课等线上课程.线上课程的组织与开发让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途径,优化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推广,为教学翻转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图书馆等方式整合与课程相关的电子图书、学术视频、数字期刊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

(2)优化互联网+教学管理,保证生态文明教学效度.“线上教学”不仅仅是将在线教学资源以及相关领域的名师大家整合一起,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11].因而加强生态文明教学要重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上的优势,通过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利用平台签到、选人、主题讨论等功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保证生态文明教学效度.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管理,课前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完成课程前测,并根据学情适时优化教学设计.课中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完成课堂考勤,发布主题讨论、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学习通等平台的随机选人功能、抢答功能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完成作业批阅,答疑解惑,开展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保证生态文明教学效度.

(3)创设互联网+教学考核,提升生态文明教学信度.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手段,对教学工作有导向功能的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考核内容由重知识走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考核方式由重终结性考核走向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12].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学生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践行.因而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应该多元化,并且把过程考核作为重点.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更重视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侧重过程考核.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评价内容全面性原则.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习惯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评价.而互联网技术可以使考核评价的开展方式更加多样,考核结果更加客观,譬如互联网能够轻易统计出学生的访问量、讨论数、出勤率、平时测验、学习进展状况等供教师分类详细考核.此外,利用互联网设计试卷更灵活多样,如支持题库任意选题组卷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率调整难度系数等.

3.4 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践养成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法治观,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低碳环保等生态环保行为.因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强调知行合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提升课程育人实效至关重要,因为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其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教学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规划,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将实践教学纳入生态文明通识课程整体考核,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13].再次是采取使用生态文明教育特点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校园—基地”等教学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课堂上开展生态文明辩论赛、“生态与文明”征文比赛、“生态文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等活动;校园内开展“以废换绿”大型绿色活动、为校园内植物资源悬挂二维码“身份证”、我为校园洗洗脸等活动;校园外,建立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基地等,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了解、践行生态文明,达到教育的目的.

4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培育生态人才,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自觉肩负起的重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过程,高职院校在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可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路径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从宏观到微观等,构建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机制,不断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助力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文明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请文明演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漫说文明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