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东 王德志 王宏志 柴 杨 宋 志 刘春辉 白 煜 温胜科
(丹东市第一医院骨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质发生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当受到外力影响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患者由于行动异常,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也逐渐升高[1]。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患,机体抵抗力弱,单纯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关节功能回复差,患者生活质量差,影响治疗效果,且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缩短卧床时间,促进愈合,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股骨头置换术及内固定治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具有微创伤,操作简便等优点,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本观察旨在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73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术,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2~78岁,平均(69.4±6.7)岁。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固定治疗,37例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69.2±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生效后取健侧侧卧位,取后侧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髋关节前外侧关节囊后将关节囊切开,显露髋关节,截断股骨头,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磨锉股骨髓腔扩髓,确定股骨头假体型号后植入股骨柄假体,复位关节,复位大小转子后钢丝固定,冲洗创口,放置引流管。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固定治疗。硬膜外麻醉生效后取平卧位,垫高患侧臀部,在X线透视下适当复位,在粗隆上方做长约5 cm的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大粗隆尖部,在大粗隆顶端偏内侧1/3处使用开口器进行开口,X线透视下于髓腔内置入导丝,沿导丝使用扩髓器扩髓,置入PFNA主钉,在通过X线指引于股骨头颈内插入导针,沿导针锤入螺旋刀片并进行锁定,置入远端交锁螺钉,复位肯定后拧紧尾帽,冲洗创口,放置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数 据结果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型指标以例/率、n/%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检验采用(χ2、t)。P值<0.05情况下,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1.2±10.8)min、术中出血量为(367.3±63.1)mL、术后下床时间为(13.6±2.2)d,骨折愈合的时间为(82.7±9.6)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1±8.9)min、术中出血量为(204.8±40.3)mL、术后下床时间为(19.8±3.1)d,骨折愈合的时间(96.4±10.2)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6.8±5.9)分,观察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6.2±6.1)分,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9.2±7.1)分,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为(90.1±7.2)分,术后6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髋关节骨折,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缩短卧床时间。股骨头置换术是将人工股骨头置换破坏的股骨组织,恢复正常的髋关节结构,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有助于减少褥疮及感染等长期卧床并发症[3]。但股骨头置换术创伤较大,对老年患者是一个负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是新型的髓内固定系统,符合生物内固定特点,手术操作时股骨近端组织及骨膜分离较少,出血量少,软组织损伤轻微,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本观察结果显示PFN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考虑与股骨头置换患者骨水泥填充后人工关节稳定性好有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均可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疗效肯定,髋关节功能恢复可,可作为临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