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义
(安徽省金寨县林业技术服务管理中心237300)
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茶油是优良的有机和绿色食用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油茶产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对促进林农增收和绿色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战略性意义。
金寨县现有油茶22万亩,其中相对规模分布的有10万亩,零星散生和林下分布约12万亩。年产油茶干籽4000吨,综合产值2亿元,初步形成了种苗培育、丰产基地到产品加工的产业化格局,2013年被授予“全省发展油茶生产先进县”。尤其2018年新发展高效油茶产业扶贫基地6.2万亩,政府投入大,发展标准高,创新了持续经营管理模式,将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成立了东旭大别山、山美生物科技、映山红农业等一批油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注册了“东旭大别山”“山美大别山”“晨旭”“天堂山”等山茶油商标和“金寨山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 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2015年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首次将油茶作为大宗油料作物纳入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战略大局中统筹支持,2017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油茶产业扶贫的意见》,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近两年,金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把油茶列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产业协会,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基地建设高位推动,高标准实施,持续精细化管护培育。
油茶是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富含维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居各种植物油之冠,有东方油橄榄之称。市场用途广,经济效益高。油茶是我国的特有资源,不仅可生产高端食用植物油,而且是优良的工业原材料,综合深度开发生产保健品、高端化妆品、活性碳、生物肥料、生物农药,还可提取茶多糖、茶皂素等活性物质,国内外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这种特有资源生产的特有产品具有特有的国际市场,油茶产业注定将是一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
金寨县油茶面积22万亩,是安徽省油茶生产重点县,基地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有成林、中幼林、幼林,林分类型多,短期达到丰产、稳产的规模非常可观,有望成为大别山区域重要的优质油茶籽原料生产基地。
金寨县不仅有油茶基地22万余亩,还建有良种育苗基地200余亩,年产种苗400万株左右,规模生产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4万余吨。初步形成从“育苗—基地—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链条。东旭大别山公司正在新建6万平方米现代化加工车间,推进建设油茶研究院,重点研发生产食用、保健、护肤等系列油茶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有望逐步延伸。
部分基地重栽轻管的现象十分突出,栽后缺乏必要的科学管理,不施肥,不修剪,成林速度慢,产量增长缓慢。甚至于有的园地建成之时就是低产林形成之日,只见林地,不见效益。这类基地多见于农户自我发展和后期资金投入不足的油茶专业合作社和部分发展油茶的企业。
没有专门的油茶生产技术队伍,在油茶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从事油茶基地开发的企业只重视扩大基地规模,却忽视了技术队伍的建设,没有组建专业的油茶生产技术服务组织来普及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栽后不管,任其自然生产的情况普遍。
特别是后期管护、技术推广和园地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县内的三个油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万多吨,但由于原料不足,难以满负荷生产,同时加工的油茶产品仅为初级食用油产品,技术含量低,不仅没有竞争优势,而且加工增殖能力差,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急待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油茶高端加工产品,真正起市场引领和带动作用。
市场宣传推介少,经费投入不足,“金寨山茶油”地理标志商标利用不到位,企业间不能形成合力,品牌知名度较低。
发展思路: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产业龙头为依托,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整合项目,加速推进,尽快形成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县油茶基地稳固发展到25万亩,年产油茶干籽2000万公斤,实现年综合产值10亿元。力争“大别山”牌茶油创国家级知名品牌。使油茶产业成为重要特色支柱产业,在全省达到领先水平并跻身全国先进县行列。
在规划布局上,以西线乡镇为主,重点建设“一区二带”,即:白塔畈油茶示范区,梅山至汤家汇油茶带和梅山至吴家店油茶带。油茶发展面积达20万亩。在资金投入上,继续整合项目和资金,形成合力,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在发展方式上,以新造林为主,低产改造为辅,新建基地起始面积要在100亩以上,形成规模。在抓好新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大中幼龄油茶的管理,努力提质增效出台奖补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开展中幼龄油茶林密度调整、水肥管理、定干修枝等改造提升工作,尽快达到标准化丰产油茶基地,提升产量,扩大收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走企业、油茶专业合作社以及能人大户为经营主体的开发方式,鼓励和帮助他们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油茶开发,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为纽带,连接千家万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广泛开展油茶育苗、嫁接、栽植、管理、修剪、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推广普及。建立林业技干联系基地责任制,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克服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的现象,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走企业+基地+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壮大企业规模和加工科技含量,培育科技型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帮助和支持以大别山科技公司和山美生物科技公司为主的油茶加工企业的发展,做好林地流转、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制,产品包装和销售及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同时,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副产品的开发,确保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形成合力,推进品牌建设,建立以“金寨山茶油”地理标志商标为核心的绿色、有机品牌建设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论坛、推介会、现场会、招商会等形式加强品牌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作用,建立新型商业营销模式。同时,加强生产环节及市场监管,从严管控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诚信度。
一是因地制宜在油茶林下种植中药材,建立林下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林下种养业,实现多种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油茶示范园建设,持续打造“白塔畈茶山花海”、“吴家店生态小镇油茶观光园”等生态游精品线路,研发油茶旅游产品,坚持举办节庆活动,让游客既能看美景、吃美食,又能享受油茶文化,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把油茶生产作为年度农业农村工作岗位职责考评的主要内容,县政府每年将组织检查验收和评比。除项目资金投入外,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基地建设、良种培育、科技推广普及、专业合作社建设、品牌创建等实行以奖代补。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乡镇予以通报表彰,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乡镇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