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束缚,开展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视野与感性经验表达真情实感,写个性化的作品。作文立意要真,要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作文立意要新,要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师要让小学生摆脱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这样才不至于写出干人一面的文章。
一、培养非智因素,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自信。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他们描述,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会使学生的表达更生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他们说说共同经历的事,通过对比找出他们各自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引导他们去完善、补充,这样能合众人之力完成作品。当学生做感兴趣的事时会感到愉悦,而缺乏兴趣时,会觉得是件苦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写作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愿意与人分享写作的快乐。教师可以定期出版作文集,让学生参与版面设计、文章写作,这样能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加强阅读迁移,提升写作技能
阅读是学生通过他人作品理解语言与情感的过程,学生能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写作是表达的过程,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深入感悟和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读是理解、写是表达,两者皆是借助于语言表达情感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从而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影响,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当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时,他们会产生模仿的愿望,产生仿写的热情。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的范本,教师要先让学生阅读,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形成心理映象,再依据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进行仿写。
三、注重情感表达,联系学生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学生要学会观察,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素材,为写作提供可炊之“米”。一些学生惧怕写作,究其原因是“无米可炊”,他们与生活生疏,表达也显得苍白无力。教师要建立生活与写作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在作文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化写作素材。如让学生写中秋节随想,有的学生查找资料,介绍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习俗;有的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有的学生结合古人借月思乡表达情感;有的学生看到妈妈做月饼的过程,感受到妈妈的艰辛……写作只有与生活建立链接,开展多样的写作训练,学生才会有情可抒,有事可写。在写作中,一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差,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表达,以至于他们的文章显得情感苍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将情感融入文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培养形象思维,促进个性表达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观察、感受、感悟、思考、想象等,是一個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一味虚构,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来。如果将写作看作是字词句段的堆砌,没有将其想象成一幅具体的画面,文章就难以变得“鲜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想象,会创造出新事物。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会想出许多奇特的事物,会随童话的主人公走入神奇的童话世界,会在游戏中涌出许多奇妙的想法。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并借助文字这一载体,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想象能使文章变得富有吸引力,如果缺少了想象,写出的作文会给人带来“干巴巴”的感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字词展开联想,对字词的内涵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由“绿”想到生活、希望,由“红”想到光明、温暖。有了意象的联系,世界会变得更加精彩,蘑茹是伞,风儿以树叶当哨、蒲公英当降落伞,这些想象都妙不可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短句加长,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看图写话,将画面之物与生活之事联系起来,使表达更具体、更丰润。小学生喜欢看图、听故事,教师要利用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用童话进行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写作“假大空”的现状,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实现读写迁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写出个性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