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春 张晓华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美感的形成、人格的陶冶、情感的丰富、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等性质。平堰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艺术教育,根据上述要求,结合钟祥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的《弘扬传统经典,创建特色德育》和体艺“一校两特”工作,我们在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后,进行了大胆尝试,从2016年开始,在全校开展“经典伴随我成长”特色艺术教育活动,做到班班有内容、月月有活动、生生都参与,将特色德育融入到艺术教育,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具体的做法
1.因校制宜定方案
平堰小学是一所走读制农村小学,生源主要来自三个自然村,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根据这一特点,经过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制定并出台了《平堰小学“经典伴随我成长”特色德育活动方案》,确定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突出经常性和广泛性原则,强化德育教育,将红色经典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每天活动中,采取唱、画、讲、跳、演和找等艺术形式,要求全校参与、生生参与,让学生受到门类齐全的艺术教育和刻骨铭心的德育教育。
2.遵循规律选项目
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确定了在一年级唱经典、二年级画经典、三年级讲经典、四年级跳经典、五年级演经典、六年级找经典项目,与学校体艺2+1活动、大家唱大家跳和校园飞歌三十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中国少年先锋队之歌》、《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大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红色经典歌曲,毛泽东、雷锋、刘胡兰等一批红色经典人物绘画成为保留内容。此外,学校还充分挖掘校本资源,丰富和充实艺术教育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3.坚持不懈出精品
为强化组织和领导,学校成立了特色艺术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各利用30分钟,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学校每月集中展演,每两个月一次竞演,每学期面向家长和社会进行一次汇报演出;在人财物上予以倾斜,已累计投入1万多元,修建了露天舞台、制作了舞台背景幕布和演出服装道具,添置了音响、功放、话筒、画板画架等器材,每学期评选3—5个优秀节目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学校已精选舞台剧《毛委员的扁担》、《刘胡兰》,大型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快板《说说党的十九大》、讲故事《长征》等10余个节目,作为学校艺术精品节目。
二、产生的效果
1.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和校园文化生活
自从这一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后,同学们开口说的唱的都是经典,过去很多传统的、历史的红色德育经典被搬回学校,并生根、发芽,经典活动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校风、学风较以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间疯打的没有了。
2.艺术教育倒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受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一些家长认为子女在学校读书,学习好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无关紧要。2018年下学期,一个学生家长觉得唱歌跳舞会影响到学习成绩,硬是跑到学校,要求老师将正在参加跳经典的女儿退出。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培养了兴趣,他们学习得更加轻松。如今有20%以上的家长,让子女参加了吉他、葫芦丝、绘画、舞蹈等校外常年培训班。
3.艺术教育成为家校联络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以前,家校聯络沟通主要通过教师走访、打电话和短信平台,现在学校每月集中组织的艺术教育展演,就让很多家长不请自到,每次的展演和竞演,都会吸引50%以上的学生家长和村民前来观看,有的家长还会对子女进行演出前的指导。每到这时,就是学校和家长共商教育发展、老师和家长交流和探讨学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和社会越来越多的了解了学校,了解了艺术教育。
三、问题与反思
经过近四年的艰难探索与实践,目前,我校的艺术教育步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受环境、认识、素质、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尽管老师和学生使出了浑身解数,班级艺术教育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关专业素质的艺术教育老师,特别是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教师;学生的艺术表演形式单一,内容太过拘泥,难登大雅之堂;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阵地,比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演播室等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艺术教育的硬件建设滞后,师生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发挥。
下一步,学校将最大限度发掘有效资源,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上述问题。请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辅导,把学校有这方面爱好的老师送出去培训,努力解决艺术教育老师缺乏的问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上有艺术方面特长的人员到学校担任辅导员。争取各级领导重视与支持,建一个多功能艺术教育教室,解决艺术教育的阵地问题。适当倾斜一定的资金,每年添置一些艺术教育所必需的设备用品,比如表演服装道具,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