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云 汪程里 刁筠波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打通媒体与受众之间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在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全国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县融媒体中心软硬件建设存在差异,当前县级融媒体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如管理机制尚待完善、融媒体运营人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深度融合路径。县级融媒体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提供融媒体精准服务。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深度融合 媒体融合 精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体融合成为传媒发展主流。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打破媒体之间的技术壁垒,平台媒体、融合媒体、社交媒体、智能媒体不断涌现,使传播生态发生巨大变革,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新传播体系正在形成。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打通媒体与受众之间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在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级融媒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9年,中宣部联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制定包括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监测监管等规范要求,标志着县级融媒体建设迈入规范化、系统化发展轨道。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各地迅速普及,大部分区县已建立融媒体中心,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调查显示,全国县域融媒体平台普及率极高,已形成较完整的新媒体传播矩阵,93.9%的区县至少拥有一种融媒体平台,60%的区县已经拥有多样化的融媒体平台。
由于全国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县融媒体中心软硬件建设上存在差异。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较早,发展条件优越,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探索媒体融合之路。例如,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融媒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成立的长兴传媒集团,是全国第一家整合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两微一端”等资源的县级全媒体传媒集团,被列为2016年全国媒体融合推广的20个典型案例之一。而在一些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乃至较低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不如沿海发达区域成熟。发展滞后的县级融媒体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瓶颈,如何走出困境,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亟待寻求解决方案。
笔者对位于中部省份的H县、N县融媒体中心进行田野调查,探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深度融合路径。
一、中部两县的田野调查
位于中部省份的H县、N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省61个县中均排列中間位置。两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两县的融媒体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代表诸多经济水平中等乃至较低的县域;第二,都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当地融媒体发展政策,保障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三,两者都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员调配、渠道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H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2017年,H县成立全媒体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牵头,协调财政局、人社局、广播电视台等部门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工作。2019年3月,在全县机构改革总体布局中,H县的全媒体中心改名为融媒体中心。H县媒体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媒体融合进程。第一,改建办公场所。2018年,投入资金改造广电大楼,搭建适合中央厨房工作运转的办公场所。第二,重建组织架构。融媒体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领导,核定编制56人,县级融媒体中心下设策划调度中心、新闻采访中心、融合编辑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技术保障中心、数据存储中心、运营服务中心和办公室等9个部门。第三,拓展传播渠道。H县内所有媒体均已整合至融媒体中心,所有镇和多家县直单位入驻政务客户端。第四,再造采编流程。融媒体中心统一整合新闻来源、线索报送、平台发布,实现一次采集、多平台分发。第五,提供政策保障,创新管理机制。2019年12月,县委出台《关于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政策。统筹采访力量,在保持各单位人员的身份性质、隶属单位、职务职称和福利待遇不变的基础上,以工作实绩、新闻品质、传播范围、产品效果为“指挥棒”,实施新的绩效考核机制,使人尽其责,多劳多得。
(二)N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2018年,N县专门成立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正式成立融媒体中心。县委、县政府印发《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党管媒体、公益属性、创新融合、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为原则,组建县融媒体中心,明确编制、人员和组织架构,明确职能职责,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实施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建立薪酬制度,改造办公大楼,现有员工100多人。新组建的N县融媒体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县委宣传部领导。N县融媒体中心汇集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以及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媒体资源,形成融媒体矩阵,统一负责全县融媒体宣传的策划、采集、编辑、发布、评价、应用、运维等工作。N县融媒体中心按照“统筹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科学评价,有效应用”的模式,统筹调度全县媒体宣传资源。
上述两家县级融媒体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优化了融媒体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完善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矩阵,推进融媒体中心与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平台的衔接。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一批优质的融媒产品,获得较高社会评价,各媒体平台点击率较高,激发了融媒体中心生产与运营的内生动力。然而,由于融媒体建设刚刚起步,受当地经济水平、管理理念、地域文化和接受心理等综合因素影响,当前县级融媒体依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二、县级融媒体发展的瓶颈
(一)融媒体整合程度较低
县级融媒体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简单相加,没有发挥各媒体之间的合力作用,甚至有的常规新闻采编播方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融媒体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融媒体中心的责权利关系需进一步理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方式不够灵活。长期以来,我国广播电视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式,“吃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般人员满勤都可以拿到平均工资,多劳多得的奖励极少,拉不开绩效考核的收入差距,平均主义的薪酬分配制度难以激活组织的创新力和生产力,落后的管理机制无法激发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融媒体运营人才匮乏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县级融媒体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新媒体传播人才严重不足。在调查中发现,两县融媒体中心的现有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新技术应用技能较低。例如,H县级融媒体中心45岁以上人员占实有人数一半以上,多为原广播电视技术类员工,很少接触融媒体传播。融媒体中心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大量熟悉网络与新媒体的复合型人才,文案策划、图片编辑、音视频制作、运营推广等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内容制作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虽然通过编制、待遇引进人才,但是难以留住人才,一旦有了更大平台、更高待遇,引进的人才也极容易“跳槽”,使县级融媒体沦为跳板。
(三)融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
在管理架构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多数以中央厨房模式为样板,搭建全媒体平台或新媒体矩阵,能够完成信息一次采集、多元分发的采编流程。然而,在管理方式上,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重建设、轻运维,平台建设多而不精,建设水平差异明显,运营能力较低,用户规模较小,用户活跃量低,影响力有限。由于缺乏精准定位,发展滞后的县级融媒体可能面临空壳风险。在内容管理上,重传播、轻效果,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原创性,发布形式较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布的内容产品难以与大型商业网络平台相抗衡。
三、县级融媒体深度融合路径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媒体融合不是技术、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业态、渠道、市场、内容等各层面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不仅实现办公场所、技术设施等硬件的融合,更要探索在资源配置、组织管理、人才选拔、社会协同等软件方面的融合创新。因地制宜,创新运营管理流程,使传播渠道之间形成协作、共享的平台,实现信息的聚合效应。例如,2018年,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由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多个基层分中心组成,拥有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周刊、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形成“融媒体统筹、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运营模式,统一管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安徽多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安徽卫视“海豚云”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聚合县级媒体资源,实现内容共享、融合生產、宣传报道、舆情数据、综合信息服务、业务运营管理等融合功能。
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奖优汰劣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融媒体组织的创新活力。例如,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融媒体中心实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打破体制内部限制,改革人员管理方式,以工作实绩、新闻作品、传播影响等作为评价标准,人尽其才,多劳多得。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改单兵作战为全面创新,重大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从董事长开始,每个人都与项目关联,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
媒体融合进程需要大量熟悉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具备新闻传播专业能力、富有创新力思考力的全媒体人才,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要引进、培养和引智并举。
第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以良好的制度、环境、待遇留人,给人才发挥潜能的空间,给人才提供优良的事业环境,给予激励政策,对优秀业绩给予认可和奖励,激励员工大胆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事业上升的通道。互联网已经打破地域界限,使世界变为“地球村”,县级融媒体不再只对本地传播,新技术应用推动县级融媒体的转型升级,也给人才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县级融媒体中心急需引进一批具有网络与新媒体知识、富有创新力的年轻人才,以改变当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的局面,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重视培养人才。在现有人员构成中培养融媒体创新团队。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员组成以原广播、电视、报刊媒体为主,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组织专业培训,针对岗位、项目所需知识和技能,以邀请专家讲座、高校继续教育、组织内部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媒体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全媒体人才也并非天生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应鼓励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梯队人才。
第三,建设专家智库。面对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县级融媒体在人才资源上处于弱势,需要专家智库的支持,以战略的眼光、丰富的经验来进行各种产品、项目的策划、制定与实施。因此,引入“外脑”,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进行充分的协同合作,建立媒体的智力支持系统,使县级融媒体战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规避因盲目决策带来的风险。
(三)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一级媒体,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以传递新闻与引导舆论为主要职责,通过优化流程、再造平台,整合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扩大传播覆盖面,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引领作用,发挥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优化内容生产的方式方法。县级融媒体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使新闻传播内容接地气、有人缘。理解在互联网语境下受众转变为用户的内涵,切实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例如,安徽含山县开展“绿美青龙脱贫路”融媒采访活动,利用现场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深入报道青龙村的扶贫新故事。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县融媒体中心将省级非遗含弓调与防控知识结合,制作融媒产品含弓调《防控通告要牢记》,网上点击量高达百万人次。
优化团队的协同传播能力。融媒体工作室是团队创新的一种方式,以轻、活、快的媒体运行形态,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市场。组建融媒工作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和中心人员进行双向选择,鼓励小型团队化运作,对优秀节目予以扶持。县级融媒体可针对传播平台的不同特征,构建信息发布矩阵,提高内容传播的时效性、丰富性,同时也要避免内容生产的同质化,优化新技术条件下的传播质量。按照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技术规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使其符合基础设施配置要求,符合新媒体播发指标、音视频技术指标、局域网技术要求,保障优质内容生产与传播。例如,安徽宣城市宁国县融媒体中心按照广电高清音视频采编发布要求,建设融媒体指挥中心,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用于融媒平台改造升级,公开招标新增采购6台高清数字摄像机和5套高清编辑线,加上已经配备的高清采编设备,实现融媒前期生产全面高清化。
(四)提供融媒体精准服务
县级融媒体承担着乡村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围绕乡村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縣级融媒体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畅通问政渠道,解决生活难题,满足基层群众需求,通过协商共治,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基层乡镇的治理能力提升,为建设和谐、美好乡镇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平台建设成为智慧型县域媒体,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提高媒体服务的精准覆盖。县级融媒体作为基层传播平台,是人人参与社会事务、共治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第一,要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精准服务新理念,增强服务的针对性、适用性,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第二,要激发用户活力,吸引用户积极参与县级融媒体的信息活动中,利用用户内容生产模式,协同社会力量,丰富融媒产品。例如,濉溪县融媒体中心在“濉溪发布”客户端开设“最多跑一次”直通专栏,开通网上问政、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政务服务功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走弯路,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反馈,搭建起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群众广泛称赞。
重构县级融媒体的产业价值。县级融媒体亟待打造新的产业链,树立具有本县优势的内容和服务品牌,提高融媒体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融媒产业。如“传媒+旅游”“传媒+文化”“传媒+会展”“传媒+交通”等。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优化内容质量。例如,长兴传媒集团以项目制为抓手,推进浙江文化产业项目,包括农耕文化园、橙天地、“花间堂”禅文化精品酒店等约20个项目。在探索产业融合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充分市场调研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谨慎策划和实施。
四、结语
县级融媒体建设是全国性媒体融合工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如何运营好县级融媒体,既关系到县级融媒体的自身命运,也关系到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的完善,更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县级融媒体突破地域局限,逐渐形成新的基层传播网络,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速提质、协同全面发展。融合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县级融媒体将体现更多的功能与作用,在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中发挥重要影响力,融入中国美好乡镇的建设洪流中。
(作者童云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汪程里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刁筠波系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本文编辑:黄一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