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Due to the shocks of COVID-19, the worldwide major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have temporarily closed down one after another. The scheduled exhibitions have been held online instead of offline style. Various forms of “cloud exhibition” are in the ascendant. This concept of “online exhibitions of suspended museums and galleries” attracts peoples extensive attentions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exhibitions.
2020年因为新冠状病毒的肆虐,注定成为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国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自1月下旬开始陆续暂停对外开放,展览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这些线上展为人们的宅家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美术界正致力于化一次没有硝烟的“战役”为一场美的巡礼。不得不引起思考,线上与线下展览都具有哪些特点,策展人在“云端”又发生了怎样的身份转变。
一、艺术与科学的共轨时代
21世纪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带来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技术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嵌入,人们隔着一块屏幕,便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而获得自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物质需求上升到了精神需求。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充分发挥了各种新技术优势,利用AR、VR、3D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使得“云逛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可以说,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为艺术民主化带来了生机,人们通过互联网接受艺术的熏陶,艺术也通过科学传递出更多的能量。正如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言:“越往前走,艺术变得更科学,而科学变得更为艺术,它们在山麓分开,又在顶峰汇聚,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料到它们交汇时刻究竟会迸发出怎样璀璨的光芒。”所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艺术与科学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刺激、相互融合的,在艺术与科学的共轨时代,尤其今年这样一个特别的时期,线上展览应该要利用好新技术,体现“艺术还在,只是换了一种出场方式”来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
二、线上与线下展览的差异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数字博物馆”的提出,“线上展览”已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一般认为,线上展览是通过互联网虚拟空间推出的,以移动终端和PC終端呈现的各类展览;线下展览是实体的博物馆、美术馆或者其他私人机构与场地,在特定的时间内,直观地向观众展示展品的活动。
对于线下展览来说,尤其是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展览,一方面,人们赶到当地去观展,这样的奔赴之旅即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观者有时不仅被展览所吸引,博物馆与美术馆本身的建筑也散发着强大而持久的魅力,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中国苏州博物馆、日本根津美术馆等众多特色的建筑,观展人在进馆之前,便已接收到这份来自艺术的诗意凝固,而建筑与空间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是难以复制的。走进展馆,顺着精致的布展设置,观者可以直观地面对展品,真实地了解到展品的材料语汇、尺幅大小、立体形态,面对作品时,油然而生的神圣感,唤醒着观者对生命最初仪式的敬畏。除了架上绘画,装置艺术与数字交互艺术,增强了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例如2019年5月份到8月份,在北京王府中环展出的“卷舒”(Meadow)动态艺术装置,由LonnekeGordijn和 Ralph Nauta联手设计。此作品被称为“上下颠倒的作品”,18朵大小不一的花型机械骨架与织物从上垂下,以不尽相同的颜色绽放-闭合-绽放,人们需要仰视来感受花的千万姿态,在花瓣卷舒的过程中,观者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由此装置便可以串联起每一位观者在仰视花朵时,内心深处对大自然中万物美好生长的动容之情。这种感应,必须亲临现场,简单来说,线下展览提供的空间感、真实感、神圣感是线上展览所不具备的。
但由于线下展览在特定的场地和时间内举办的,其空间容纳程度有限,观展经常需要排队入馆,观者或因时间、天气、距离等因素有可能没办法抵达现场,这样,展览的影响范围就比较小。且线下展览花费成本高,沟通实效慢,策展投入的时间多,需要聘请较多工作人员,对展品的保护也需要格外小心。想要展览成功地展示,有时还会受当地自然状况影响。
线上展览相对于线下展览而言,极具开放性与传播性,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观展或分享,展览变成24小时365天的存在,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技术等使观者足不出户观展,免去了人多的不愉悦观展体验,可容纳人数不受建筑面积控制。其成本低,沟通效率高,拥有深度数据辅助洞察功能,使得策划与管理自动化更高。线上展示方式多样化,导览更加清晰,模块分类方便观者检索,展示在互联网上的高清图片可以通过放大,发现到令人惊讶的细节,3D技术展示的作品可以360度观看,艺术家的相关介绍和展品的解读更加详细,展品资料也易于获取,观者还可以在短时间内畅游不同的展览空间,在线上所展开的互动性也更强。
即使如此,线上展览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线上展模拟的3D展厅使用VR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卡顿或速度过快产生的眩晕之感,一些图片的质量也没办法达到高清,观者对展品也缺乏直观的感受。
线上与线下展览的差异,是展览本身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从原本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者为中心的展览理念的转变,所以线上策展人要抓住“人”对“感官敘事”的渴求之心,来营造二维平面带来的更高维度的精神愉悦,挖掘沉默的作品背后所隐匿的更深的内涵。
三、策展人的另外可能
既然展览从线下转到线上,那么策展人在线上如何发挥作用?线上展览既然消弥了以“空间”为主的展示作品方式,“云端叙事”就对策展人的策展理念、策展逻辑、策展方式提出了挑战。而这其中,除了要求策展人不能以传统策展思维,将线下展览照搬到线上,还需要策展人对新媒体运作方式及一些新技术的深度了解,打破时空壁垒,建构有质量的展览,以新的姿态让艺术在“云端”起舞,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科学炫技或过于简单的图文推送。
策展人提供观点,可以是发明者、观点或创意的首创者,也完全可能是新颖观点、创意思想的重要中介者。“从信息噪声之海中,通过赋予特定情境,创造出新的信息,承担此重任的便是策展人”。策展人将成为促使多样性价值传递,独立存在,融合其他文化思想价值,构建更具包容性、共存性、自立性文化综合体的基本支撑。想通过二维平面的线上展览吸引观者,策展人需要巧妙地增强艺术“感染力”。本文认为策展人在“云端叙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 即时表达时事主题
在以往线下策展中,一个展览的筹备时间估计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但线上却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即时地表达艺术与时事之间的联系。例如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存天雅集活动,以云直播的方式,为观者展示明代文征明的《五瑞图》,观看人数已达到134.13万人次,直播期间由几位专家为作品解读,观者在后续还能与专家进行互动。顾村言先生表示,这幅图在此时看有特别的意义,一是因为疫情,这在古代也可以通俗地说是一种瘟疫,这幅作品可为观者内心带来慰藉。再则,过一段时间就到端午节了,端午节有五毒,民俗中多以五瑞辟邪驱毒。随即他为观者解读了图中所代表的“五瑞”,其他专家也从多个角度对《五瑞图》进行阐释,这为观者了解艺术作品背后深刻的涵义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刘海粟美术馆馆长还表示,类似这样特别的作品还有很多,有时由于对作品的解析和研究不够,或作品与其他作品难以构成系列展出被束之高阁,但现在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些宝物单独拿出来探析,从而再次受到关注。
2. 利用好网络数据资源
2018年1月,Google旗下的“arts and culture”推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数字化艺术展品收藏项目”——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的在线回顾展“Faces of Frida”。Google团队与来自七个国家的33家博物馆进行合作,收集了800余件展品,其中不乏在线下博物馆所不能见到的私人收藏,除了画作,线上还展出她的日记、信件、未完成的手稿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料。运用街景功能,观者可以参观Frida Kahlo的故居,毋庸置疑,这是线下展览所难以企及的。除此之外,“arts and culture”建立了对艺术家、材质、艺术运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场所、颜色等方便检索的类别体系,使艺术爱好者或研究人员更容易获取想要的信息,还可以足不出户观摩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如果举办线上展览,可以借鉴这个分类,做一个观展模块,将带给观者更好的观展体验。因为线上展览的展出方式与观展路线,并不是对线下展厅的生硬模拟,线上应该发挥好互联网和网络资源优势。
3. 构建区别于线下展览的虚拟展厅
在线上,可以通过3D建模创造出各种场景,像“平行展线”推出的“情境氛围设计“,更新了人们观展的视觉体验,这种新鲜感同时也赋予作品更好的展现效果。根据策划的展品主题,例如平行展线《岛·美术馆》这个水墨作品主题,就可以把场景设计成山水有关的场域,而作品就不一定要靠墙而挂,可以是垂直于地面,甚至是水面的一个空间上方展出,这样也不必担忧天气或者各种因素给作品带来的损坏,同时对线下博物馆、美术馆灯光昏暗而产生的疲倦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模拟电影叙事方式
以前经常说,策展人就像电影导演,这句话或许用到线上展览更具生动形象。如果说线下展览注重空间排布,那么线上展览就应该注重叙事方式。策展人可以把展览主题——通过一部短篇电影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对作品的解读加入艺术家的日常创作或生活的镜头,这样有助于观者对艺术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或者邀请资深艺术家对艺术品进行解读,类似《局部》这样的节目,加强艺术感染力,观众也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操作与艺术家达到线上交流的效果。台词可以另外配音,也可适当加上一些与作品相关的背景音乐来代入情感,这样便把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联系起来。当然如此呈现方式会有很大的工作量,这还需要策展人对剧本、转场、运镜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但是这种尝试或许是大部分人更愿意去感受的,因为现代人对效率的追求越来越苛刻,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人们更多地是打开视频,而不是浏览图文,如果线上展览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向电影或纪录片的呈现路径靠拢,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实验。
四、结论
“线上展览”在疫情期间已成为“网红”词汇,但总体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策展人之间的交流与探索,线上展览将不断得到完善。在未来,线上展览与线下展览各自具有的特点,表明了彼此都不可能取代对方,不管是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还是“永不落幕”的艺术之旅,由于科学的迈进,策展人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时代对策展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策展人是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艺术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郑渝川.策展人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坚节点[J].中国港口, 2015 (9)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