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疆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精神高地。如果把新中国70年历史比作一首精彩乐章,那么功勋模范人物就是跳动的音符;如果为新中国70年历史勾勒一条清晰线索,那么功勋模范人物就是串在这条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首次授予36名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这次的“共和国勋章”,授予了于敏、黄旭华、袁隆平等8名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了叶培建、吴文俊等28名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
治国重勋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功勋模范人物国家最高荣誉,彰显其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评选颁授,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进一步凝聚国际友人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和力量。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民族和国家因功勋英模而卓然挺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获奖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的力量。始终激励他们的,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始终支撑他们的,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始終促进他们的,是“用毕生所学为党和国家作贡献”的铮铮誓言。这些精神是向上向善的动力,是文明发展的基因。我们的共和国,正是有了这样的功勋获得者,才真正挺起了脊梁。
无论是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张富清;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袁隆平;还是坚定捍卫国家利益、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李道豫……若没有这份信仰与信念,是不能将胸中的信仰之火长久地燃烧下去的。
在这里,舍其一生,只为铸就一样国之重器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的屠呦呦;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的敦煌女儿樊锦诗……他们的经历为匠心与执着做下注脚。
在爆炸瞬间将战友推离,用自己的生命换回部队其他人员平安的申亮亮;用退伍抚恤金建图书室、办夜校,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的残疾军人朱彦夫;主动承担28名上海孤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大爱无疆的都贵玛……在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身上,我们见证了崇德与向善的力量。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英雄辈出,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劫波却始终屹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处处浸染着英雄的鲜血荣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呼唤着更多英雄脱颖而出。
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曾说:“正如在荷马身上我们可以推断出古希腊一样,在莎士比亚和但丁身上,在几千年后,我们现代欧洲过去信仰和实践的东西仍将是可辨认的。”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我们回眸不同时代的英模时,“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就会从这些英模身上折射出它的灿烂之光。
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典型。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功勋模范人物始终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底座。
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让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展现,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因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