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宗,李冬航,胡再坤
(1.常州市图书馆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常州 213003;2.华科咨信(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 100084;3.北京世纪跨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 102400)
《红楼梦》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破解并再现其时空,这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文打通科学与人文,用现代时空信息技术手段(如经纬度坐标、方向坐标、时间坐标),运用时空坐标,还原古旧地图中的地理信息,考证了乾隆朝时期的江宁行宫图的镜相就是红楼梦的空间原型,从而得出红楼梦空间与时间上的一系列巨大发现,对红楼梦进行全新考证,印证和破译红楼梦的空间和时间。不仅有助于读懂红楼梦的空间场景,理清全书时间脉络,未来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智慧旅游,带您重回红楼梦的真实时空,用VR 方式还原红楼梦的真情实景,全新感知红楼梦的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第一回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1),开门见山地点明全书的创作主旨是“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这一主旨见于作者亲笔拟就的甲戌本书首“凡例”的最后一条:“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1](2)
因此《红楼梦》具有鲜明的自传性,书中的空间应当写的就是作者曹雪芹在南京的旧家“江宁织造府”。该府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入住,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六次入住,称之为“江宁行宫”,民间则称其为“大行宫”。其图现存于《南巡盛典》一书中(见下文“图3”),所有红学专家都拿这张图与《红楼梦》的空间描写加以对照,发现两者完全对不上号,只能得出结论:曹雪芹在书中写的不是他的家,因为他创作的是小说,小说中的空间只存在于作者的艺术虚构中,其空间即便有原型,也是博采众多府第和园林所作的艺术综合,不存在惟一的原型。这就让人严重质疑全书的自传性,进而还会怀疑此书是否为曹雪芹所作。一旦能证实书中的空间就是江宁行宫,无疑便能极为有力地证明全书的自传性,证明此书只可能是曹雪芹本人所写。
笔者毫不迷信红学大家们以往的结论,决定仍从分析古旧地图中的“江宁行宫”入手,对这一问题作一番审慎的研究。
地方人知地方事,生活在南京的著名红学家吴新雷先生曾作过详细的调查考证,指出南京“大行宫”地名所在处的东西向马路“中山东路”和南北向马路“太平北路-太平南路”的交会处,便是“江宁织造府”所在。吴先生根据此处的“大行宫小学”内出土过太湖石、池塘岸等文物,走访当地居民,得出结论:长江路以南、碑亭巷以东、吉祥街(当修正为“铜井巷—科巷”)以北、利济巷以西所围合成的略近正方形的基址,便是江宁织造府①,也就是迎接康熙、乾隆圣驾所造的“江宁行宫”,民间称之为“大行宫”。
笔者有幸获得1903年《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图》,图底署:“上海里虹桥东首宝仁里采章五彩石印局印”制。图中标有“大行宫”三字。其四周:北有“狮子巷(即今天总统府前的长江路)”、“督署(即清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总统府)”,东有“东街、利济巷”,南有“铜井巷、科巷”,西有“碑亭巷”,这一区域便是吴新雷先生所考明的“江宁行宫”。
图1
今再取南京市政府1984年9月颁布、“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编纂的《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3]书首的《南京市市区地名图》中的这一地块附于下,并用粗黑线标出其四周的界巷。图中“江苏省人民政府”就是民国“总统府”,也即清代“两江总督府”,清代又简称“督院”,故其门前的“长江路”古称“督院前街”,“江宁行宫”在清“两江总督府”(民国“总统府”、原“江苏省人民政府”②)的正南方。
图2
今将其方向标标上,则“江宁行宫”地块实为“坐东北而朝西南”。
下面我们再取乾隆三十六年(1771),两江总督高晋编纂并刊刻进呈的《南巡盛典》[4]一书卷101“名胜”收录的“江宁行宫”图附下,其有“图说”:“江宁行宫,地居会城③之中,向为‘织造廨署’。”这幅“江宁行宫”图给人的感觉是“坐正北而朝正南”,当因上述考证而修正为“面朝西南”,今将其方向标标注在“江宁行宫”图上,这对于识读《红楼梦》建筑空间“东西南北”的方位非常重要。
图3
今利用百度地图中的“测距”工具测量这一基址四周的长度,测量时沿四围街道的中轴线测得:北界为436米,西界为374米,南界为453米,东界为400米,周长为1,663米。
今将这一方形基址按“田”字格等分为四块,“图3”中西花园部分在西北格内,宽约216米,进深约237米,周长为906米。
清代官方定的营造尺是0.32米,一里是1,800尺,即576米,比今天的一里500米要长。若然,则整个大行宫周长1,663米为2.89里,整个西花园周长为906米为1.57里,与《红楼梦》第16回所言的大观园周长3.5里毫不吻合。其文曰:“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1](269)所言的“省亲别院”就是大观园或江宁行宫,可见整个大观园或江宁行宫的周长是3.5里。
图4
今按《中国文物报》2006年6月14日第7版王木南先生《关于清工部营造尺》一文言:“笔者家藏一只清工部营造尺,……在有刻度的一面,左侧为裁衣尺,共计7寸,馀7分空格处,有‘裁衣尺’三楷书字;右侧为工部营造尺,共计7寸,馀11分空格处,有‘工部营造尺’五楷书字。……此裁衣尺长度等同工部营造尺,计25.7厘米长,比罗福颐家藏清工部营造尺32厘米,短6.3厘米。……清工部营造尺是全国公共工程使用的标准用尺,竟有两种不同规格,尚且相距甚远。”[5]
可见清代各地使用的“工部营造尺”并不统一,只求本地相对统一即可,不必强求全国的统一。故《红楼梦》书中完全有可能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某种“工部营造尺”。今暂以王木南先生所提到的裁衣尺、营造尺计之,其一尺为25.7厘米,一里1,800尺即462.6米,小于今天的一里500米,整个大行宫周长1,663米为3.59里,整个西花园周长906米为1.96里。至此可以明确:《红楼梦》书中所写的“省亲别院”三里半大,不是指后花园有三里半大,而是整个“省亲别院”也即“江宁行宫(大行宫)”周长为三里半。
我们之所以敢这么断言,便是因为上附乾隆朝古图(图3)题为“江宁行宫”图而把花园外的府第建筑绘入,而且其园林以外的府第部分标作“大宫门、二宫门、宫门、寝宫”等字样,显然不光园林部分是行宫,其府第部分也属于行宫的一部分,这就证明“省亲别院”不光指花园,更当包括整个府第在内。
事实上“别院”和“别墅”是同意词,“省亲别院”就是“省亲别墅”。书中第18回即强烈暗示过“省亲别墅(即省亲别院)”就是“行宫(江宁行宫)”的意思来,即:“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1](304)这就强烈透露出书中供元妃省亲用的园林“大观园”这一“省亲别墅(省亲别院)”,其实就是南京的“江宁行宫(江宁织造府)”。这便可证明第16回所言的“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1](269)说的应当就是整个“江宁行宫”周长为3.5里,而不是说其花园部分(即大观园部分)周长为3.5里。
曹雪芹作为“江宁织造府”后人,肯定收藏有自己家“江宁行宫(大行宫)”的样式图(其当即书中第42回薛宝钗教导受命绘制《大观园》图的惜春说:“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匠人描的”[1](690)),所以曹雪芹据此行宫样式图,见其标有全行宫的周长而未标其花园周长,自己也无暇再加测量,于是也就径直把全行宫的长度抄来作为“省亲别院”所要盖造的花园部分的长度,从而给人以大观园有“三里半大”的观感,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整个园林部分其实只有其一半长(1.96里)。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脂砚斋批语交代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创作意图,《红楼梦》的空间原型同样也要靠作者曹雪芹借助脂砚斋所写的脂批来交代给我们。而下面这条脂批便包含着破译《红楼梦》空间原型的密码,只可惜历来都被研究者所忽视,其即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蒙王府本、戚蓼生序本的回末总评:“好将富贵回头看,总有文章如意难。零落机缘君记去,黄金万斗大观摊。”[1](295)
其意是指:此第17回贾政带贾宝玉验收大观园,详细描绘了大观园的风光景致,等于好好地回顾了一番我们曹家的富贵繁华,文笔写得非常令人满意。只可惜,再好的文笔也无法令我们家族如意,因为我们被抄了家,回忆往昔的繁华,越是漂亮的文笔越会增添我们家的哀伤。至于我们家如何败落的原因,看官们请好好记住并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家把一万斗黄金投入到大观园的建设中来,导致家族败亡。
了解曹家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被雍正抄家的原因便是巨额亏空,而亏空的主要原因便是五次接康熙皇帝的驾花了大量“江宁织造府”的公款,无法弥补。而接驾中最大的费用开支便是“江宁行宫”的建造和维护,以及皇帝入住时的运营。“江宁行宫”如果造在“江宁织造府”以外,这笔开销便可以专款专用而向皇帝交割得一清二楚,丝毫不涉及私用;但问题就在于“江宁行宫”建造在“江宁织造府”内,曹家又恰好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笔款子遂有“公款私用”之嫌,其亏空便难以豁免而要赔补。
抄家后的曹家痛定思痛,这才想起自家败落的根由便是造了这座“行宫”。《红楼梦》的创作手法是“真事隐、假语存”,其书用“大观园”来写“江宁织造府行宫”,所以在《红楼梦》的话语体系中,作者便把自家败落的根源说成为“黄金万斗大观摊”。因此,这条脂批其实已极清楚地告诉我们:“大观园”的原型就是“江宁织造府行宫”。这是我们考证《红楼梦》“宁荣二府大观园”原型的立论根基所在。
第16回贾蓉向贾琏汇报大观园选址时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1](269)这就写明书中的大观园在整个府第的东北边,是府东侧的后花园,而不是府西侧的后花园。
因此,书中提到的这个后花园中有个大池塘“沁芳池”,便应当在整个大行宫的东北角。而上附《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图》中“大行宫”三字之北画有一绿色的大池塘,位置在“江宁织造府”的西北角。这隐约暗示我们:《红楼梦》书中描写的空间很可能是真实空间原型东西相反的镜相。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书中找到了一系列正文和脂批的内证。
第3回邢夫人带林黛玉进入贾赦之院时有甲戌本有侧批:“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1](54)
脂批所说的“荣府园”,便是书中第16回建“大观园”时所提到的“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1](272)。
脂批点明:“荣府园今在西”,“今”指现今目今、目前眼前。也即:眼前真实世界中的“荣府旧花园”是在荣府的西边。而书中黛玉是“往东过荣府正门”[1](53)才到贾赦院,说明小说把“荣府旧花园(贾赦院)”写在了荣府的东边。上引第16回也写明大观园在荣府东,而第3回的脂批却又用“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的话来点明:大观园原本当同“荣府旧花园”一样在荣府之西,作者写小说时有意(“偏”)写在了东。
现实在西而小说偏要写成东,现实在东而小说偏要写成西,如果临文改“东”为西、改“西”为东,必定会因忘改、漏改而乱了套,所以批者脂砚斋便向作者曹雪芹表达自己的担心和疑虑:“何不畏难之若此?”睿智的曹雪芹早就想到一个“纹丝不乱”巧办法,就是用镜相来写——只要把真实的“宁荣二府大观园”的图反过身来,透着亮光,在其背面描一张镜相版的“宁荣二府大观园”图,据之来写小说空间,便可以做到丝毫不乱!
何以敢如此确定《红楼梦》书中描写的空间就是真实世界中的江宁织造府的镜相?这同样要靠脂砚斋的批语来揭明。
第53回写“贾氏宗祠”大门上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1](842-843),庚辰本有眉批:“此联宜掉转。”[6]今按:下联言“天”,上联言“地”,人们只会说“天地”,不大可能说“地天”,故知实际宗祠当是上联言天、下联言地,此处相反乃是镜相。
同理,其下二联其实也当左右对调:一是宗祠抱厦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上联言“勋”,下联言“功”,人们常说“功勋”,基本上不会说“勋功”,故知上下联宜对调;二是宗祠正殿联“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上联言“后”,下联言“今”,人们通常只会按时间顺序先说“今”、再说“后”,今反之,足证其乃左右相反的镜相。
第12回道士送宝镜给贾瑞:
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己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它的背面,(己夹:记之。)要紧,要紧![1](213)
《红楼梦》第一回便声称此书又名“风月宝鉴”(“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1](7)),而第12回便真的出现这面錾着“风月宝鉴”四个字的镜子,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便是:此书是面镜子,书中所描述的一切都是真实世界的镜相。制镜人是警幻仙子,作书人便是曹雪芹,既然“镜子即书,书即镜子”,可知警幻仙子不是别人,正是作者曹雪芹自己在书中的化身。
上述叫读者“莫看正面”的批语,其实就是作者曹雪芹借批者脂砚斋之手来告诉大家:书中的空间都是真实世界的镜相,书中“宁荣二府大观园”就是真实世界中“江宁织造府行宫”的镜相,小说中的“长安”就是真实世界南京的镜相,书中的“贾府”就是真实世界中的“真(甄)府”也即曹家的镜相。牢记此点,《红楼梦》中的空间便可借助“江宁织造府行宫”的传世古图复原于世。
第二回: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甲侧: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甲侧:好!写出空宅。)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甲侧:‘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1](32-33)
作者用此神妙的“点睛”之笔(上引脂批语),借贾雨村之口,点明贾府名义上在“长安”;实则就在“金陵、石头城”南京,“长安”乃南京的代称。
其言“宁荣二府大门前冷落无人”,脂批更明点其为“空宅”,则其所描写的其实是贾府(也即曹家)抄家后的情景,作者用“梦幻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最后面的情景(即作者于抄家后的某年重游故居时所见到的场景),提到最开头来写。(按:梦是无序的,梦中的时序常可颠倒,此为作者“梦幻写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一大体现。)
而大观园的原型在“江宁织造府”的西北角(见图1、图3)。此处贾雨村言其园为“后花园”,古人坐北朝南,以南为前,以北为后,所言不误,脂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更点明其原型在“西”。而小说中言大观园在东(见第16回规划大观园园址之文:“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1](269)),可见大观园的现实原型在府第之西,而小说却有意写成府第之东,这是证明“《红楼梦》中的空间乃其现实原型境相”的有力证据。
第3回黛玉进贾府是先到宁府,再到荣府,故脂批言:“先写宁府,这是由东向西而来。”[1](45-46)今按;黛玉家在扬州,坐船来南京当在下关码头或水西门下船,都在“江宁织造府”的西边,故现实世界中林黛玉当自西而来;今却写成自东而来,证明小说中的“长安”是现实世界南京东西相反的镜相。
第18回薛宝钗咏大观园的《凝晖钟瑞》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1](303)而大观园原型“江宁织造府”在南京城中轴线(相当于今天南京的“中央路”)东,此诗同样能证明书中所写“长安”乃现实世界南京东西相反的镜相。
作者对“宁荣二府大观园”作东西对调的镜相处理,又把南京称作“长安”而避免称其为“南京”,这正是作者的“狡狯”之笔,其目的就是“移西于东,移东于西”,不让同时代了解其家内情的“明眼人”一眼看破其写的就是作者南京的旧家“江宁织造府”。《红楼梦》乾隆十九年甲戌岁(1755)定本“甲戌本”问世以来的264年中,作者这一“四两拨千斤”的隐蔽手法,成功欺瞒住上自乾隆皇帝、下至现在所有红学研究者。正如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甲戌本眉批所言:“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1](7)
取图3“江宁织造府”行宫的乾隆朝古图的镜相图(图5),对照《红楼梦》书中的空间描述进行考证,发现两者完全吻合,这是证实本文“《红楼梦》宁荣二府大观园乃江宁织造府行宫镜相”结论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其“大观园”部分的吻合也极为突出,本文因篇幅所限,暂不拟举及其例,读者请谅。
图5
上引第2回贾雨村“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1](32)
前已言明:此节文字名义上讲的是江宁老宅的情景,实则描写的就是贾府的现实原型“江宁织造府”的情景。而“江宁织造府”仅为一府,何以分作两府?其实脂批早已暗示我们两者名为“两府”,实乃“一府的两大功能分区”,即第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礼毕,仍闭上门,看着锁禁起来”句,庚辰本有夹批:“盖宁乃家宅”[1](1177),点明宁国府是全府的“家宅”部分。
在不知道“宁荣二府原型乃江宁织造府”前,这句话便很费解。因为根据《红楼梦》的描述,宁国府固然是家宅,而荣国府难道不也是家宅吗?这么一想,这句批语便显得很“无谓”,简直就像句没有实质意义的废话。
但我们一旦明白“宁荣二府的原型就是江宁织造府”,这句看似“无谓”的脂批便让我们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宁国府是家宅,便意味着荣国府不是“家宅”。在古代,“家宅”往往对应着“府衙”,于是荣国府便应当是“府衙”。而镜相图中荣国府所处的位置(即图5中西半部分),应当就是“江宁织造府”的府衙所在,因为这儿的建筑在图中规模最为宏大。此府衙除正中大殿【P】【R】④为办公场所而不可住人外,其余的西路【F】、东路【O】【S】、北路【V】皆可住人,其所住的自然就是府中最尊贵的家长(本文暂称之为“尊长”,即作品中贾母,贾赦、刑夫人,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的现实原型),其稍次的主人(即作品中贾珍、贾蓉的现实原型),则住在其东的“家宅”部分。而民俗:尊长当住在东侧,晚辈当住在西侧,现在尊长全都住在西侧,小辈反倒住在东侧;尊贵的府衙在西,而家宅却在东,这也正透露出书中所写实乃原型东西相反的镜相。
康熙南巡入住时,府衙部分的三路居所全供皇帝居住(即图中所标的“中殿”、“便殿”、“寝宫”等字样),尊长们暂时蜗居到家宅部分(即图5东半部分的“行宫后花园”以南的府第部分),等皇帝离开后再返回。因此“宁荣二府”名义上是两府,实为“一府(江宁织造府)”的两个部分:荣国府相当于江宁织造府的“府衙”(既是办公场所,又是尊长居所),宁国府相当于江宁织造府的“家宅”部分(是次等主子的居所)。因此小说所描述的“宁荣二府”,与其现实原型“江宁织造府”仅为一府,其实并不矛盾。
此处更要讨论的是图中东南缺了一块【A】,表明这一地块不属于“江宁织造府”的范围,这便与贾雨村所说的宁荣二府“占了大半条街”的话完全吻合。因为第6回言刘姥姥“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1](115),可证贾雨村所说的“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的街,因其处有“宁荣二府”而命名为“宁荣街”。由其名为“宁荣街”,便可知晓此街当仅有此两府,若“宁荣二府”不缺这一地块【A】,则两府便当占有整条街,而非仅占大半条街。因此,图中“宁荣二府”东南有缺,便成了“江宁织造府乃宁荣二府大观园原型”的有力铁证。
第32回交代金钏儿是在府东南角跳的井:“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B】,见一个尸首。”[1](549)
第33回对此事又有补充交代:
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B】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1](553、555)
今图中东半为宁国府,西半为荣国府,荣国府的东南角处【B】正好有口大井,与《红楼梦》“东南角上井里”的描述完全密合。
贾政送忠顺王府长史出大门后,回身看到贾环乱跑,这应当是在大门内的庭院中看到贾环乱跑,于是“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可见贾环是在放学回家刚进大门时便被贾政撞见其乱跑,则贾环所看到的金钏儿跳的井必定在府外而非府内。因为这口井如果在府内,则贾环入大门时便看不到;如果这口井在府门内的府门口处而贾环能看到,则贾政也当看到。
此井在府外,何以贾政送长史出大门时没看到?那是因为此井在图中【K】处南侧的“过街门”外,所以贾政将长史送出大门时,视线被此“过街门”所阻挡,自然看不到“过街门”外众人围观此井的情形。
总之,图中所绘的大井不仅在府外,而且还在“过街门”外,这便与《红楼梦》中的描述完全吻合。而且从常理上判断,金钏儿既然是被撵出去的,自然不可能再到府里来跳井,因为贾府的门房很势利,主人撵出去的人绝对不会再让其进府,因此金钏儿也只能到府门口跳井以示清白。
第3回言林黛玉进贾府西侧的贾母院:
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C】前落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D】,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E】,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F】,皆雕梁画栋。[1](46)
这一系列房屋在图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即上述引文中所标示的图上序号。
贾母院后又有新盖的大花厅供贾母看戏之用,见第43回贾母在自己院中为王熙凤办生日宴会时,宝玉“问在什么地方坐席,老婆子回说在新盖的大花厅【G】上”[1](706)。南方向阳,尊长的房屋都会尽量先往南边造,并在其前空出向南的庭院,如果再要造新房子,断然不可能往上房的南侧去造(因为南侧可造的地方都已造完,没有空间再造了)。贾母院又在荣府西路,其西侧是府墙,东侧有正殿,所以贾母上房东西两侧有空地造“大花厅”这类大型建筑的可能性不存在。因此“贾母院”新盖的大花厅只可能盖在贾母上房北侧的下人居住区。今图中贾母上房【F】后正有一进院落【G】,这应当就是贾母新盖的大花厅所在。
第24回贾芸“因昨日见了宝玉,叫他到外书房等着,贾芸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C】外绮霰斋书房【H】里来。”[1](415)“仪门”就是大门内的二门⑤,也即贾母院的院门,书中称之为“垂花门”,其外有宝玉的外书房“绮霰斋”,当即图中【H】处。
第62回:“复出二门【C】,至李、赵、张、王四个奶妈家【I】让了一回,方进来。”[1](967)所言“二门”当亦指“贾母院”的二门,也即上引文字中的“垂花门【C】”。“尊卑有别、疏不间亲”,宝玉的“绮霰斋”当更靠近贾母院的“垂花门”,所以宝玉四个奶妈家应当在图中绮霰斋【H】之前的【I】处。
由此可见,图中西路与《红楼梦》对“贾母院”的空间描述处处吻合。
第3回林黛玉至贾赦院:
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D】前。出了垂花门【C】,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J】,便入一黑油大门【K】中,至仪门【L】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L】【M】【N】,果见正房【O】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1](53、54)
黛玉从荣府正门外东边的黑油大门入贾赦院,可见“贾赦院”的黑油大门朝街(“宁荣街”)而开;而图中【K】处正有此朝街开的大门,完全吻合。入此大门后,黛玉要经过三层(即三重)仪门,才来到贾赦的正房【O】大院,而图中正房【O】所在的大院门前正有三重仪门【L】【M】【N】,完全吻合。而黛玉亲眼看到“贾赦院”中多花树山石,而图中正房【O】的大院内正绘有山石花木。
所以说,《红楼梦》对贾赦院的描述,与此图完全吻合,无有丝毫出入。
第3回林黛玉来到“荣禧堂”和“王夫人院”: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P】之后,“仪门”【Q】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R】,……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S】内。……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只见一个丫嬛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T】,是一条“南北宽夹道”【U】。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V】,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W】,便是贾母的后院【F】了。[1](56-60)
荣国府中路有“荣禧堂”等建筑:除内仪门【Q】图中未画,当是乾隆朝拆除(即《南巡盛典》“江宁行宫”图说所说的:“乾隆十六年……大吏改建行殿数重,恭备临幸”的改建结果),其余像“向南大厅”【W】、荣禧堂“五间大正房”【R】都与图吻合。特别是荣禧堂这“五间大正房”,当即图中所标的“中殿”【R】,因为此殿在图中所绘不多不少正好是五间,而且画得规模最大,与《红楼梦》“五间大正房”所描述的间数与体量完全吻合。而王夫人所住的“三间小正房”当即图中所标的“寝宫”【S】,因为此宫在图中所绘不多不少正好是三间,比【R】小两间。此二者(【R】【S】)图中所绘间数与体量,居然和《红楼梦》描述完全吻合,堪称神奇。
此王夫人所住的“三间小正房”【S】为何其前要冠以“东廊”两字,也与图中吻合。即“王夫人院”因在荣禧堂【R】的东北庭院内,要走“荣禧堂”东耳房前的走廊(即“东廊”),穿院墙来到“王夫人院”的院门口(此院门相当于王夫人院的“二门”,也即图中“寝宫”前所标的“宫门”【S1】),然后入此院门,进入院中的“三间正房”(即图中所标的“寝宫”【S】)。正如前面所说:此三间正房要比“荣禧堂”五间大正房【R】要小两间,其又需要从“荣禧堂”东耳房前的“东廊”下走过,故称“东廊三间小正房”。
更令人激动的是,图中此“三间小正房”背后正绘有一条走廊,与上引《红楼梦》所言的“后廊”(“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完全吻合。此廊穿“王夫人院”西院墙处称为“角门”【T】,出角门后便是一条东西向的夹道。由于一般的东西向夹道,其南北方向上不可能宽阔,而此东西向夹道的南北方向上居然异常宽阔,所以书中称之为“南北宽夹道”【U】,其功能就相当于是“凤姐院”【V】门口的一个小广场(与大门【J】前的广场相类似)。
一般人都会把“南北宽夹道”理解为一条南北向的夹道,由于这条夹道比较宽,所以名为“南北宽夹道”。事实上,贾母院在府第西路,也就要在“荣禧堂”之西;王夫人院在“荣禧堂”的东廊外,也就要在“荣禧堂”之东,所以联系“王夫人院”与“贾母院”的这条夹道只可能是东西走向;如果硬要把它说成是“南北走向”,简直无从想象!
东西走向的夹道,一般情况下,其南北方向上必然不会宽阔而当狭窄;而图中所绘的这条东西走向的夹道【U】却一反常态,南北向上异常宽阔,所以称之为“南北宽夹道”。《红楼梦》“南北宽夹道”的命名非常罕见,本图居然与之也完全吻合,堪称神奇。
此“南北宽夹道”小广场的西端当有一个东西穿堂【W】,其内便是贾母院【F】。古人绘图力求简明扼要,一般只绘主体建筑,省略附属建筑:此“东西穿堂【W】”显然是过道式的辅助建筑,不属于主体建筑,所以图中省略不绘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除东西穿堂【W】省略未绘外,《红楼梦》关于“王夫人院”与“南北宽夹道”的描述,也与“江宁行宫”的镜相图完全吻合。
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宁国府从大门【X】、仪门【Y】、大厅【A1】、暖阁【Z】、内厅【B1】、内三门【C1】、内仪门【D1】并内塞门【E1】,直到正堂【F1】,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五间正殿【F1】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F1】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1](642-643)
此节文字写明“贾母至正堂”而堂上高挂祖宗“影”像(即画像)。由于挂祖宗画像的只可能是宗祠大殿,所以此处所说的“正堂【F1】”,与上文所说的“五间正殿”乃一回事而均指宗祠大殿,其形制为五间,当即图中所绘的“便殿”【F1】。
宁国府从大门到此宗祠正殿共有九道门(一为大门,二为仪门,三为大厅门,四为暖阁门,五为内厅门,六为内三门,七为内仪门,八为内塞门,九为正堂即宗祠大殿之门),极容易使人认为:从大门到宗祠正殿共有九进建筑,其实这是误会,应当像图中所绘的那样,只有七进建筑。因为“暖阁”【Z】当是“大厅”【A1】的东侧房,而“内塞门”【E1】当是“内仪门”【D1】的后门,详论如下:
三开间或五开间的房子,当中的明间称为“厅”,两边的次间称为“暖阁”,因其常设有暖炕取暖,故名。因此“暖阁”并非一座独体建筑,而应当是大厅的侧房。从本图来看,“大厅”【A1】前有“仪门”【Y】,“仪门”在“大厅”的东侧,所以正对“仪门”的大厅东侧房便当是此处所言的“暖阁”【Z】。此暖阁当有门正对此“仪门”,然后此阁里面又有门通“大厅”,所以按照入门顺序应当说成是“从大门、仪门、暖阁、大厅、内厅”云云。此处当因大厅是主、暖阁为辅,所以标举时不按入门顺序,而按主次格局(即先大后小、先主后从),说成“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云云。
学建筑的人都知道:“内塞门”也不是独体建筑,它就相当于内仪门【D1】背后的一排格扇门,平时不开,走其两边,有重大庆典活动,便将此格扇取下以供通行。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对宗祠正殿及其前九道门的描述,图中除大门【X】被撤外,其余均完全吻合。至于此康熙朝的“江宁织造府”家宅部分的大门【X】何以在乾隆朝被封?原因便是“江宁织造”曹家与继任的隋赫德家接连被抄家,乾隆朝又至少有17年不设江宁织造,后来再设江宁织造时,又命其迁于淮清桥⑥,因此从不设江宁织造起,此家宅功能便从行宫剥离而封门。
“《红楼梦》的空间原型乃江宁织造府”虽然早有人提出,但红学界一直无法证实,这便是因为作者曹雪芹作了巧妙的镜相处理,惟有明瞭此点,取本文所附的“江宁织造府”镜相图(即图5),方能与《红楼梦》的空间描述完全吻合,这是本文的重大发现所在。
本文的考证对于《红楼梦》空间的解读和复原意义巨大。此前学界对《红楼梦》空间的研究可谓“盲人摸象,人言人殊”,而一旦考明其空间原型就是南京“大行宫”(南京人称“江宁织造府”行宫为“大行宫”),借助《南巡盛典》中保留的“江宁行宫”的传世古图的镜相,便可以把《红楼梦》中的空间真切实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深化人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的研究也有力地证明《红楼梦》的作者只可能是曹雪芹,不可能是“江宁织造府”曹家以外的任何人,所有关于《红楼梦》作者的新说可以罢休。本文的研究也有趣地揭示出作者曹雪芹如何化原型为小说的天才般的艺术构思。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曹雪芹创作思想与艺术手法的认识。
曹雪芹是被皇帝抄过家的人,他创作的自传性小说《红楼梦》不可避免会写到抄家,如果被人识破其空间就是其南京的老家“江宁织造府”,其时间又是其抄家时的人生,这无疑也就坐实了此书是影射现实、发泄不满之书,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朝很可能要受到皇帝的追究和法办。于是曹雪芹便想到要在空间上作镜相处理,让熟悉其家世背景的人都无法看破他写的就是自己家,然后再在时间上作拆年的处理,通过多拆几年出来,使了解他家世背景的人也看不出他是借宝玉的人生来描写自己的人生,从而达到规避“文字狱”的目的。
为了弄清《红楼梦》全书的时间坐标体系,我们认真梳理清楚全书每一回的时间:
● 第1回一回写了四年,从“红楼元年宝玉一岁”写到“红楼四年宝玉四岁”,其换年标志便是第1回甄士隐梦见通灵宝玉下凡为第一年,贾雨村中进士为第二年,英莲被拐为第三年,甄士隐出家为第四年。
● 第2至3回两回写了三年,从“红楼五年宝玉五岁”写到“红楼七年宝玉七岁”,其换年标志便是第2回贾雨村出任苏州知府、娶娇杏为第五年,娇杏生子为第六年,林黛玉母亲逝世为第七年。
● 第4回一回写一年,即“红楼八年宝玉八岁”,其换年标志是第3回黛玉入贾府时贾母有“过了残冬”语[1](66),第4回贾雨村上任金陵知府而审薛蟠案当在第八年春。
● 第5至9回四回写一年,即“红楼九年宝玉九岁”,其换年标志是第5回“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1](90)乃又一年早春二月。
◎ 第9至12回三回写一年,即“红楼十年宝玉十岁”,其换年标志是第9回以宝玉入冬学而秋天闹学“由冬入秋”暗写换年。
◎ 第12至16回五回写一年,即“红楼十一年宝玉十一岁”,其换年标志是第12回以“倏又腊尽春回”[1](212)而“由冬入春”暗写换年。
◎ 第17至18回一回写一年,即“红楼十二年宝玉十二岁”,其换年标志是第17回大观园冬天开始建造、春三月杏花大开时竣工验收而“由冬入春”暗写换年。
● 第18至53回三十五回写一年,即“红楼十三年宝玉十三岁”,其换年标志是第18回元宵节元妃省亲以“年也不曾好生过的”的话[1](300)来明写换年。
● 第53 回至第70 回十七回写一年,即“红楼十四年宝玉十四岁”,其换年标志是第53回除夕祭祖、正月庆元宵明写换年。
● 第70回一回写一年,即“红楼十五年宝玉十五岁”,其换年标志是第70回以“年近岁逼”[1](1089)语明写换年。
◎ 第71至80回十回写一年,即“红楼十六年宝玉十六岁”,其换年标志是第70回以贾政“冬底方回”[1](1095)而第71回贾母秋天做寿“由冬入秋”暗写换年。
◎ 第81至95回十五回写一年,即“红楼十七年宝玉十七岁”,其换年标志是第79回借宝玉病后休养百日、薛蟠婚后金桂咄咄逼人、以及第81回钓鱼占卜“今年的运气”[1](1265)而“由冬入春”暗写换年而到了年初。
● 第95至104回九回写一年,即“红楼十八年宝玉十八岁”,其换年标志是第95回元妃十二月十九日薨、第96回王子腾正月薨明写换年。
● 第105至120回十六回写一年,即“红楼十九年宝玉十九岁”,其换年标志是以第105回正月元宵节前贾府抄家、第108回薛宝钗正月廿一过生日来明写换年。
书中凡是明确写到过年情节、或明确提到“年”字的年份,便是作者曹雪芹人生中的真实之年(即上文中标●者);凡是没有提到过年或“年”字,通过季节更替来暗示换年,这便是曹雪芹拆自己人生中的实年为若干年而来的虚年(即上文中标◎者);因此,上文中凡是标◎者,在年份上皆可归并到其上方最近的那个标●的实年。由此可见,作者曹雪芹是把自己抄家时的十四岁人生,拆成了小说中的十九年故事(即拆出五个◎)。其手法便是把自己人生的第九、第十二这两岁多拆出五年来。
雍正皇帝有《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8](185),而江苏省地方官“江南总督范时绎”收到这道从北京传来的圣旨应当在十几天后,所以应当在雍正六年(1728)正月的元宵节前实施抄家。
上文空间考证明了写《红楼梦》的人只可能是“江宁织造府”曹家的人,而此时间考则证明了写《红楼梦》的人在雍正六年正月抄家时只可能14岁,即《红楼梦》的作者只可能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的人。
曹頫继新近亡故的哥哥曹颙任江宁织造后,立即上书给康熙皇帝的奏章《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摺(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称:“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8](128-129)正常孕期为266天、9个月,马氏三月初七时已怀孕七月,分娩之日当在四月底或五月初,可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应当就是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底或五月初生下来的曹颙遗腹子,这与主流红学所考明的结论完全吻合,主流红学是根据上引奏章得出这一猜测性的结论,而我们是根据书中的时间体系得出这一结论,为主流红学的猜测性结论提供了可靠的书中内证,使这一结论得以确凿证实。
弄清楚《红楼梦》的时间原点也即作者曹雪芹的生年,全书的时间坐标体系也就可以确定出来:
表1
注释
①其原文写作:“我据此作了实地考察,确定其遗址在今南京大行宫,东起利济巷,南临太平南路(原名吉祥街),西至碑亭巷,北对长江路两江总督署旧址。”[2]“吉祥街”就是今天“太平南路”的一段,南北走向,故“大行宫”南临的街巷不宜写作“吉祥街”,而当修正为东西走向的“铜井巷—科巷”。
②“江苏省政府”八十年代搬出了作为文物的“民国总统府”。
③ 会城,即省会。此处指江南省省会江宁府,即今南京。
④ 本文中【 】括起的字母,就对应图5 中所标的字母。
⑤ 大门称“头门”,为第一道门;仪门是内院之门,即第二道门,故称“二门”。内院是女眷起居处,男仆不得入内,“二门”便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的分界处。
⑥ 见《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十二“建置”:“江宁织造署,旧在府城东北督院署前。乾隆十六年,以改建行宫,时藩司兼管织造,故无署。乾隆三十三年,织造舒,买淮清桥东北民房,改建织造衙署。”[7]其言藩司(即“江宁布政使司”)兼管“江宁织造”,可证从乾隆十六年至三十三年不设江宁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