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耘,俞春娜,展晓日,王慧中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36)
全球范围内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约有13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1]。贝母作为常用中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药贝母主要分为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安徽贝母等。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作为浙产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以其干燥鳞茎入药,具有止咳祛痰、清热散结等功效,主要活性成分为贝母甲素、贝母乙素等[2-3]。浙贝母原产于浙江,少有野生,目前,药用浙贝母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主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江西[4]。人工栽培品种易出现产量下降、鳞茎变小、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等问题[5]。本文从施肥、种植密度、轮套种、病害防治和繁殖方式等角度探究提升浙贝母产量和收益的有效途径。
肥料的种类及配比、施肥方式对浙贝母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石子建等[6]研究发现,适当地施用硼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提高球茎硼吸收量,促进浙贝母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每667 m2施用12.8 g硼肥能达到较好的浙贝母增产效果和硼肥利用率。在肥力较差的土壤中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浙贝母的产量和千粒重,同时促进浙贝母鳞茎对氮、磷、钾的吸收[7]。陈天德等[8]研究发现,钾、磷、氮的施肥量在135、105、240 kg·hm-2时,浙贝母产量最高,可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卢晓等[9]测试了不同的“基肥+覆盖”措施对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发现使用有机鸡粪作为基肥时,浙贝母的产量最高;有机鸡粪作覆盖时鲜鳞茎产量最高,而菇渣作覆盖时干鳞茎产量最高;生鸡粪作基肥、有机鸡粪作覆盖时,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含量最高。综合考虑浙贝母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实际生产中,建议以有机鸡粪作基肥、菇渣作覆盖。
大棚栽培模式、种植密度的优化对提高浙贝母的产量具有积极作用。张晓明等[10]研究发现,大棚栽培浙贝母时,提高冬季土壤的温度可以促进浙贝母根系的早期生长发育,畦宽1 m、栽种6行时,浙贝母产量最大。许奕等[1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浙贝母产量、增殖率和收益的影响,发现种植密度在行距10 cm、株距10 cm时浙贝母产量最大,而行距20 cm、株距15 cm的种植密度增殖率最高。陆中华等[12]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下时,种植密度的适当提高有利于增加浙贝母的鳞茎产量,最佳的种植密度为行距20 cm、株距10 cm。
近年来,浙贝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益不稳定,通过轮套种克服连作障碍是提高浙贝母产量与效益的有效手段。朱静坚[13]研究发现浙贝母-春玉米/甘薯、浙贝母-甜玉米-水稻、浙贝母-水稻轮作模式对浙贝母灰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水稻轮作的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达50%以上,3种轮作模式均能显著提高浙贝母产量。浙江东阳结合当地生产条件,提出浙贝母-春玉米-秋大豆的旱地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进而促进农民收益的增加[14]。浙江江山充分发挥当地竹荪的种植优势,开发了浙贝母-竹荪的特色种植模式,与传统的浙贝母-水稻轮作模式相比较,显著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15]。
灰霉病、黑斑病是浙贝母的常见病害,均由致病真菌引起。科学合理地防控病害,有利于浙贝母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吕先真等[16]测试了8种药剂对浙贝母灰霉病、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世高、众旺、达科宁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达科宁、灰霜特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陆中华等[12]测试了5种药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0%嘧霉胺水分散剂2 000倍、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施药3次,每次间隔7~9 d,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目前,浙贝母生产主要采用鳞茎无性繁殖方式,由于鳞茎繁殖成本高、繁殖系数低,改进繁殖方式成为提高浙贝母产量的又一有效途径。王健生等[17]对浙贝母鳞茎切块种植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发现,鳞茎切块种植的浙贝母植株形态有较大改变,植株变得矮小,地上部分无茎,鳞茎由传统种植方式中的扁球形转变为类圆锥形,且颗粒变小。鳞茎切块种植的浙贝母色泽白,外观好,市场价格高,采用鳞茎切块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种植效益。李思等[18]研究了切块繁殖对浙贝母生理生化特性和有效成分的影响,发现切块繁殖的浙贝母生长略微减缓,但是其主要理化成分和有效成分均没有显著改变,表明鳞茎切块是切实可行的浙贝母繁育方式,有利于降低浙贝母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浙贝母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有较高的市场需求,浙江作为浙贝母的原产地,在浙贝母的种植上具有先天优势,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浙贝母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近年来,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的增加,以及浙贝母市场行情的波动,给浙贝母的种植生产提出了新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通过科学方法指导生产,以提高浙贝母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浙贝母的种植过程中施加适量的硼肥,优化氮肥、磷肥、钾肥的配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浙贝母的产量。以有机鸡粪作基肥、菇渣作覆盖时能实现较高的浙贝母产量和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可作为浙贝母种植的推荐施肥措施。大棚栽培是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方法,农民也可以根据浙贝母的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密度,来获得最大收益。连续耕作往往会使病害对农药的抗性增加,因此在浙贝母种植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病害防治效果。此外,鳞茎切块繁殖可以提高繁殖系数,降低浙贝母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浙贝母的种植空隙期,农民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优势作物,探索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轮作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很好地克服浙贝母的连作障碍,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