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2020-01-14 18:21:25贾婷婷黄新生张海荣张瑞芬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5期
关键词:脓毒症复方机体

杨 潇 任 凯 贾婷婷 黄新生 张海荣 苏 和 张瑞芬△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及严重脓毒症[1-3]。全球每年脓毒症患者超过1 900万,约有600万人死亡,其病死率可超过1/4,并且在存活的患者中依然有300万人左右遗留认知功能障碍[4-6]。国内研究表明,综合性和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严重脓毒症疾病概率为37.3%、8.7%[7]。目前,临床上虽然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众多,但依然没有具体的、可靠的药物治疗[8]。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及时地治疗以及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现阶段研究脓毒症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众多临床工作者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等中医药特色治疗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1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脓毒症是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可因感染、手术、创/烧伤等因素诱发[9]。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复杂,疾病早期可以表现为机体炎症激活状态(炎性细胞、细胞因子改变)。若炎症未有效控制,随着炎症介质及体内抗炎反应的增加,机体会逐步达到免疫抑制状态,随之加重病情。因机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使得各器官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大量减少,疾病后期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凋亡及坏死、凝血功能障碍,此外基因多态性也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10]。其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炎症反应失衡、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基因多态性等,不同的机制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机制复杂,甚至进展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9,11]。

中医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注重辨证论治、既病防变、三因制宜,效果显著,逐渐成为现代诊治脓毒症的新思路[12]。中医学中并未提出脓毒症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将其归为“伤寒”“温病”范畴[13],疾病早期为温热之邪侵犯机体,出现发热、乏力、口干等症;中期为病邪入里,热灼津液,瘀血阻滞,陷于心包,可见神昏、高热、脉微细、但欲寐等少阴病症;后期机体心阳亏耗、阴阳离绝,出现气息微弱、恶寒、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之亡阳[14]。正气不足、瘀血阻滞、热毒壅盛等为脓毒症的发病机制[15]。

目前,临床多以液体复苏、抗感染、抗凝、糖皮质激素、肾脏替代等方法治疗为主[16],但是由于感染、病原菌多药耐药性等诸多问题,致使临床治疗难度增加[17-18]。中医注重既病防变、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多以活血化瘀、通腑泻热、益气温阳、清热解毒等为治疗方法[15,19-20],大量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了新思路。

2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研究

2.1 中药单味药 脓毒症因其证属中医的热病范畴,《黄帝内经》提出“热着寒之”,故在药物治疗方面多注重清热解毒及清热凉血药物的使用,临床多以大黄、甘草、黄芩等药物多见,但由于脓毒症患者多为正气不足,气不足则血液运行无力,最终形成瘀血阻滞,故在使用清热药的同时多加用补气、活血类中药,临床多以人参、黄芪、赤芍为代表药物[21]。黄伟等[22]对脓毒症具有免疫麻痹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得出,在常规综合基础疗法上辅以生大黄鼻饲,每日3次,持续1周,患者血清内核因子κB(NF-κB)活性降低,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的释放减少,从而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更有研究得出当给予脓毒症患者不同剂量的黄芪颗粒(生药黄芪)治疗后,患者体内的B淋巴细胞、总T细胞、CD4+/CD8+等指标回升,而NK细胞以及T抑制淋巴细胞指标下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可以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从而调节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失衡,降低死亡率[23]。杨晓玲等[24]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参多糖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内毒素含量,升高IL-10水平,表明人参多糖具有调节脓毒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紊乱,同时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通过众学者的临床研究,可以得出在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中药单味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内毒素的含量,调节免疫功能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2.2 中药复方汤剂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根据脓毒症患者不同阶段的症状、体征,将其证型及治法归为“四证四法”[25]。中药复方汤剂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视“理、法、方、药”为一体,结合君臣佐使等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在脓毒症治疗方面已为多数临床实践证实。肖彦等[26]在脓毒症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在抗炎、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上给予患者五参汤,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患者血清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人N端前脑钠肽明显改善,且优于常规治疗组。在对伴有高热、神志不清、舌红或绛,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中,王林等[27]发现西医治疗加用黄连解毒汤,患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明显改善,且血糖得到了控制,总体效果优于西医组。李军[28]在对危重脓毒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在西医抗感染、营养支持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大黄附子汤,患者的纳食减少、大便不通、乏力等阳虚腑实证的证候减轻,胃肠功能障碍得到改善。中药复方汤剂同样适用于老年脓毒症患者,程玲等[29]在降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的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通腑方煎剂口服,5 d为1个疗程,结果得出益气通腑方能够降低血清白细胞、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s-CRP、二胺氧化酶水平,升高肠三叶因子值(ITF)水平,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得出,在脓毒症患者伴有心衰、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年老等复杂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对脓毒症患者的辨证分析,运用既病防变、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治疗特点,中药复方汤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

2.3 中药制剂 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现已开发出多种中药制剂,避免了复方汤剂煎煮时间长、药物保质期短、携带不便等弊端,因其高效性、毒性低、靶向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30-31]。

参附注射液[32]可以通过降低脓毒症伴有心肌损伤并发症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以及B型脑钠肽水平,提高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从而减少心肌受损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血必净注射液[33]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IL-10水平,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降低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等水平,保护患者肝肾功能。奚肇庆等[34]在对重症肺炎引起的脓毒症患者的研究中,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复方薤白胶囊,结果得出加用复方薤白胶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咳、痰、气急等症状,改善血常规、脱机时间、指脉氧等指标。蒋璐瑶等[35]在研究脓毒症引起的胃肠功能损伤的患者中,以麦滋林加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味安消胶囊为治疗组,检测患者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及腹内压,结果得出麦滋林加用六味安消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症状,降低腹内压力,从而保护胃肠功能。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中药制剂,可以有效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对脓毒症伴有心肌损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药制剂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2.4 其他治疗 除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汤剂、中药制剂等治疗外,大量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刺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脓毒症疗效显著,避免了患者口服中药的副作用。李莉等[36]研究发现在抗感染、化痰、抑酸等治疗上加用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可以调节脓毒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IL-8、IL-10)的释放,减轻机体氧化损伤(MDA、SOD),缩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周期,改善患者预后。刘畅等[37]研究显示在神阙穴位上贴敷消肿贴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腹痛、恶心、便秘、发热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曾一千等[38]研究显示针刺足三里、太溪、肾俞穴位,可以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尿素氮、血清肌酐、IL-6及TNF-α水平,减少血液净化次数,改善患者肾功能。

3 讨论与展望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组织损伤、基因多态性、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及免疫功能障碍等多方面,并且和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39]。现阶段对于脓毒症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是效果欠佳,仍需寻找更多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注重既病防变、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症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特别是在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保护胃肠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另外对脓毒症伴有心肌损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医治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由于脓毒症的证候不一、分型复杂、不同医家对疾病的认识各异,使得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尚未标准化,同时又因治疗过程中存在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药物之间的配伍以及成分的复杂性、治疗的作用靶点尚待明确等诸多问题,使得临床治疗脓毒症的难度加大。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需统一疾病辨证论治的标准,利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网络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对中医治疗脓毒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和反复论证,发掘治疗过程中具体的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脓毒症复方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Anti-hypertensive and endothelia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Qima capsule (复方芪麻胶囊) on primary hypertension via adiponectin/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0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