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石漠公园资源优势与特色开展规划的探究
——以广东乳源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为例

2020-01-14 02:51吴协保黄俊威宁小斌曾明宇翁怡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3期
关键词:石漠化岩溶公园

吴协保,刘 伟,黄俊威,宁小斌,曾明宇,翁怡琳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石漠化监测中心,长沙 410014)

国家林业和草原为拓展石漠化防治途径,依托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貌景观、浓厚的地域民俗文化和石漠化治理成果,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积极推进以岩溶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以科普宣教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利用途径的国家石漠公园,促进区域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3]。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批复23家国家石漠公园,石漠公园已成为我国岩溶地区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的重要举措,但因资源本底调查不实、资源优势与特色分析不到位,导致规划思路不清,规划内容同质化现象突出,制约着石漠公园的可持续发展[4-6]。本文以广东乳源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为例,根据石漠公园建立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7],开展石漠公园资源优势与特色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规划,将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最终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价值,提升石漠公园的造血能力,促进岩溶地区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8]。

1 石漠公园概况

广东乳源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位于南岭骑田岭南麓乐昌——乳源岩溶高原区的乳源县北部大桥镇、必背镇境内,西起大桥镇七星墩,东至横溪水库,南临瓮笃水库,北抵深渊村委会,113°03′46″—113°13′52″E,24°55′06″—25°02′57″N,规划面积9709.9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1970.0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052.4hm2,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公园区域内保存有典型的南岭高寒岩溶脆弱自然生态系统,拥有岩溶地貌特征、广东第一坑——通天箩、近自然岩溶植被、南粤古驿道中保存最完整的西京古道及古村落、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资源;公园生态区位重要,自然资源突出,人文底蕴深厚,且公园区域既是第二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也是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石漠化重点治理区,具备建设国家石漠公园的良好条件。

2 资源优势与特色评价

2.1 生态区位优势突出,保护意义重大

石漠公园所在地乳源县是全国第二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县,也是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属于南方丘陵山地带——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区;同时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全国生态功能区》中南岭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共同构成乳源自然保护地体系;紧邻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是北江上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以及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部分,属国家公园外围的重要自然保护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对落实“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2.2 典型岩溶地貌广布,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石漠公园处于南岭南麓的乐昌—乳源岩溶高原地貌区,岩溶土地面积9217.6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5%。因基岩出露率超过30%的面积占到公园总面积的40%以上,形成的地表地下双重水土漏失,缺土少水是其核心生态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化学溶蚀与水蚀相互作用,形成了峰峦环峙、沟壑纵横、正负地形交错、钟灵毓秀的岩溶地貌,峰林、槽谷、漏斗、洼地、溶洞、钙华等岩溶地貌特征典型,还有洞深近百米号称广东第一坑的“通天箩”和岩溶地区难得的地表径流——杨溪河广东岩溶地区少有的钙华、石涡等特色资源。

2.3 岩溶植被类型多样,植被生产力较低。

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属于南岭山地的栲类、蕈树林区,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在槽谷两侧山脊中上部以中华绣线菊、檵木、芒灌等石灰岩灌丛和温性灌草为群落优势种;在石灰岩峰丛的中上部,分布着点地梅、灯心草、薜荔等岩生植物;峰丛之间斜坡地带多是人工种植的油茶林。通天箩内岩溶植被保存良好,属于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以黄肉楠、棕榈、细罗伞等为主,洞底具有喀斯特生态系统稳定、生态过程完整的地下原始森林,在国内外实属罕见。三阳仙以北区域有大面积高寒岩溶草地,在广东省内具有其稀缺性和独特性。近10余年来,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种植的油茶及阔叶林成效显著,高海拔山地的枫香、乌桕等色叶植物尤为引人注目。

2.4 生物多样性丰富,科研保护价值大。

公园内有维管植物199科673属1290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Ⅱ级8种(华南五针松、樟、闽楠、金荞、野大豆、红豆树、半枫荷、大叶榉树);中国特有种13种。公园内发现的以薜荔、何首乌、铁线莲等为主体的原生岩溶植被,是实施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天然参照物。

公园内有陆生脊椎动物5纲29目71科160种,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藏酋猴、褐翅鸦鹃、松雀鹰、普通鵟、黑鸢、斑头鸺鶹、红隼和虎纹蛙),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6种(水鸡、红嘴相思鸟、黑尾蜡嘴雀、棘胸蛙、沼水蛙和黑斑侧褶蛙),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11种,IUCN濒危物种2种。

2.5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溶蚀岩溶高原地貌独特,山地气候特征鲜明,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拥有粤北独特的春来山花似海、,夏日秀木繁阴、秋季层林尽染和冬令银装素裹的自然季相景观,极具美学与游憩价值。公园内有幽长的岩溶槽谷、高耸的峰林、凹陷的漏斗、深不见底的通天箩、幽深象形的麒麟山、晶莹剔透的钙化及瀑布、广袤的山地草坡、神秘的“阱底森林”、季象特征突出的森林植被、蜿蜒曲折的杨溪河、碧波荡漾的横溪水库,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独特的岩溶高原自然景观资源,令人向往。

2.6 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乳源县拥有“世界过山瑶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中国瑶绣之都”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众多生态文化名片,公园周边世代混居着过山瑶、客家等少数民族居民,瑶族文化和客家文化相互交融,“瑶族刺绣”“瑶族盘王节”“瑶族民歌”“瑶族传统服饰”等已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园内保留着“上通三楚、下达百粤”的西京古道中最为完整和精彩的部分,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古村、古桥、古亭比比皆是。西京古道附近的观澜书院、老屋村、深源村古村落、通济桥、心韩亭、盘龙祠等人文建筑,还有依溶洞而建的三阳仙、观音仙等宗教场所,催生出了乳源人传承千年、兴学育人的文明教化,处处彰显着我国的深厚的民俗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

2.7 建设管理条件良好,可通达性强

石漠公园紧邻大桥镇政府所在地,可依托镇级游客服务中心与古道展览馆开展旅游接待与科普宣教活动;;紧邻石漠公园依托地热资源建成的蓝山源温泉高档酒店,可同时满足近千人的食宿;大桥镇内还有超市、酒店多处,为公园初期运营提供基本保障。石漠公园紧邻G4京港澳高速和S249坪乳公路,距离京港澳高速出口2km,距乳源县城32km、韶关高铁站与市区仅70km、广州市270km,形成1h到韶关、2.5h到广州的快速交通格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 规划思路与布局

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以保护岩溶高原脆弱生态系统和开展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为核心,实行“面上保护、点线利用”的基本方针,合理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与弘扬生态文化与地域民俗(古道)文化,适度营造、提质景观资源,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培育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构建完整的旅游产品网络体系,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治石与治贫的辨证关系,建成岩溶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资源多样突出、人文氛围浓郁、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

根据石漠公园自然地理状况、景观资源布局、基础设施现状及功能定位,提出了“一林一圏二廊二基四园多点”的发展布局。“一林”指全面保护好以岩溶地区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生态基质,保障公园生态安全;“一圈”指以西京古道为依托的地域民俗文化旅游圈;“二廊”指自乳阳林场沿杨溪河至横溪水库的湿地——森林景观休闲绿道,以及沿贯穿公园的县道325和327的农田——森林景观车行廊道,构建公园内良好的生态旅游路线;“二基”指以大桥镇综合旅游服务基地和蓝山源温泉森林康养接待基地;“四园”即三阳仙—通天箩岩溶地貌与植被景观园、盘龙祠岩溶槽谷科普宣教展示园、乳阳(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康体体验园、横溪峡谷—水库探秘与休闲文化园;“多点”即沿圈沿廊的各类景观资源及旅游服务设施。

4 特色专项规划

4.1 高原岩溶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遗迹保护

公园所在区域属典型的高原岩溶地貌区,针对通天萝天坑、漏斗、峰林、槽谷、溶洞、钙华等典型岩溶地貌与遗迹,划定管控范围,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岩溶地貌维持原状,避免人为破坏;针对公园内原生态山地草坡、石山灌木及阔叶林资源、重点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等,纳入生态公益林管护或制订专项管护措施,提升森林植被生态服务功能与景观效果,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保障脆弱的岩溶自然生态系统安全。

4.2 高原岩溶特色森林植被季相景观构建

公园内最高海拔约800m,相对高差约400m,属粤北山地气候,秋冬季节温差大,区域季相景观突出。在杨溪河两岸种植分段种植水杉、池杉、柳树及湿地植被;在低海拔的岩溶槽谷区中以小块状或带状种植以樱花、桃树、李树等为主的观花植物;在通天萝至三阳仙海拔600m左右的岩溶沟谷与洼地,合理利用负地形营造小型湿地,以块状种植以红枫、圆叶乌桕、乌桕、银杏、粉叶羊蹄甲和红背山麻杆等色叶树种,营造五彩森林及红叶基地。打造春季槽谷观花、夏季山顶赏草、秋季山腰与河谷赏(红)叶、冬季看雾淞与赏雪的独特季相景观,树立粤北特色森林植被景观资源品牌。

4.3 环西京古道地域民俗文化旅游圈

充分挖掘西京古道、古树、古亭、古庙、古桥、古碑、观澜书院、老屋、深源古村落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内涵,按照守旧如旧原则,进行合理保护与修缮,沿西京古道将其串联成地域民俗文化旅游圈,集中展示古驿道、客家、过山瑶等地域民俗文化,强化科普宣教标牌与解说体系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复原千年古驿道繁华景象,建成南粤古驿道中最具体验性和研究价值的古驿道文化展示地,树立公园古驿道文化品牌。

4.4 岩溶地质科普宣教与自然课堂示范基地

依托公园内典型、独特的岩溶自然生态系统,岩溶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丰硕的石漠化治理成果等,设置石漠公园科普宣教馆、科普宣教长廊等设施,集中开展岩溶地质地貌演变机理、石漠化生态修复科普展示。在三阳仙、盘龙祠自然岩溶地质地貌、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等设置自然课堂与宣教标志标牌,让游客回归大自然,接受自然科普教育,提升生态文化意识;开发自助电子解说系统,影像图文展示与播放系统,制作出版物、视听材料等宣教产品,丰富科普宣教展示途径与手段,建成广东省大学及中小学生岩溶地质科普宣教与自然课堂示范基地。

4.5 杨溪河湿地—森林景观康体休闲绿道

依托蜿蜒曲折、景色秀美的杨溪河,因势筑路与设景,沿河道设置以人行步道,局部设置亲水栈道与玻璃桥等,在大桥镇附近绿道两侧设置环状自行车道,路面采用生态、环保材质,实现绿道多样化;沿河种植湿地植被及水杉、池杉、银杏等景观树种,与河面浑然一体,突出不同地段的景观特色与功能定位;合理布置康体、休闲、游憩设施,丰富杨溪河生态服务功能,配合乳阳(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在该河段规划森林康体与休闲设施,与特色小镇功能互补;在蓝山源温泉酒店利用宽广水面开展水上游憩活动,丰富公园旅游产品;在横溪水库库尾设置垂钓、亲水及环湖绿道等休闲设施。杨溪河串联公园主要景区景点,成为公园东西向主要景观轴线,实现步移景变,人在画中游的秀美河流。

4.6 横溪峡谷—水库探秘与休闲文化园

依托横溪峡谷、横溪水库及必背过山瑶地域民俗文化为依托,沿横溪峡谷开展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峡谷探秘探幽户外活动;沿横溪水库修筑环湖绿道,划定区划设置以亲水为主的户外拓展、康体健身、游憩休闲活动;充分挖掘必背过山瑶民俗文化内涵,设置以过山瑶为标志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与民俗文化展示园,展示有异于大桥镇客家文化为特征的民俗文化,丰富公园文化内涵。

4.7 特色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公园内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突出多元化、精品化,满足个性化人群需求,重点在三阳仙山顶及周边草坡,设施以帐篷、木屋、星空屋,依山修建吊脚楼,在杨溪河沿线及省道空闲区布置房车、集装箱等特色住宿设施,设置智能自动售货车(屋),提供以烤全羊及客家、瑶族等地域特色餐饮。

5 结语

资源优势与特色决定了公园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建设内容,规划建设内容应该服务于自身资源,以提升资源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树立石漠公园品牌。掌握石漠公园的资源优势与特色的先决条件是开展详实、科学的资源本底调查,摸清家底,合理归纳总结出公园的资源优势与特色,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石漠化岩溶公园
穿越岩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在公园里玩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