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浅表胃炎的效果观察

2020-01-14 02:17夏伟民
医药前沿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散寒神阙穴红外线

夏伟民

(上海市嘉定区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04)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因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理化损伤、免疫因素等,大多数患者常见消化不良、食后胃脘饱胀或胃脘痛、泛酸等症状[1]。现代医学常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等,但疗效不明显[2]。笔者用中医特色疗法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获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2~75岁;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3岁。治疗组中,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证34例,肝胃气滞型2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7版[3]):临床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胃镜下:慢性炎症,点片红斑,胃黏膜粗糙不平,表现出充血,水肿,出血点等征象。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1)虚寒型胃痛:主症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疼痛加重,食后腹胀;或便溏、虚秘;舌质淡嫩,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2)肝胃气滞型胃痛:主症胃脘部胀满痛;胸闷嗳气,嘈杂反酸;常与情志不畅、烦恼动怒,精神紧张有关;舌质淡红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治疗者入组。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者、消化道出血和肿瘤者、过敏体质、未按规定用药者。

2.方法

2.1 治疗措施

治疗组: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治疗。敷贴制法:制附子9克、白芥子15克、延胡索15克、制甘遂5克、细辛5克、黄芩5克,按比例打细粉,用生姜汁调匀,搓成直径2cm,厚0.5cm的小药丸,首先用红外线照射患者神阙穴30分钟,然后用上述药丸敷贴在患者天枢、关元、中脘、脾俞、胃俞、神阙穴位6小时。15次为1疗程,每天治疗一次,1疗程结束后休息3~4天,共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抑酸护胃等常规治疗。治疗过程中,避免烫伤皮肤。

2.2 观察指标

主症和次症,按无症状、轻、中、重分记为0、1、2、3分;总体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胃镜下病理变化。其他安全性指标。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下胃黏膜炎症消失,生化检查恢复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病变范围明显减小,慢性炎症好转,生化检查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胃镜病变范围有缩小,炎症有减轻,生化检查有所改变,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胃镜下病变无变化或加重,生化检查无改变,证候积分减少<30%[7]。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2 总体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脘痛积分比较

治疗组的总体中医证候分值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体证候及胃脘痛治疗前后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总体证候及胃脘痛治疗前后积分比较(±s,分)

注: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后比较P<O.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O.05。

组比 例数 时间 总体中医证候积分 胃脘痛证候积分治疗组 60 治疗前 16.86±4.56 2.56±0.43治疗后 3.18±1.06*△ 0.38±0.10*△对照组 60 治疗前 15.79±3.12 2.85±0.13治疗后 8.65±2.31* 1.35±0.33*

3.3 胃镜下胃黏膜炎症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见表3。

表3 两组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疗效比较

3.4 治疗组脾胃虚寒型和肝胃气滞型总有效率比较

脾胃虚寒型的总有效率优于脾胃气滞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治疗组脾胃虚寒型和肝胃气滞型临床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

两组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4.讨论

穴位敷贴是将中药敷贴到人体穴位刺激穴位,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治疗疾病。本病所选穴位,中脘穴乃胃之募穴,可调整胃肠机能,止痛消胀。关元穴可治少腹胀痛,虚劳赢瘦等;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可疏导消食,宣通腑气。脾俞穴功效为健脾利湿,升清止泻,益气通血。神阙穴,为任脉穴,居脐中央,可调节人体一身之阴阳,具有回阳救逆,补肾强体,调和脾胃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神阙穴(肚脐)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后闭合的地方,腹膜下有脐周静脉网,同时也有动脉分支从此过,血流丰富,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较,薄弱[8]。

敷贴中药,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功效为助阳补火、温脾补肾、散寒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附子具有强心、扩血管、抗炎、镇痛、抗寒、增强免疫的作用[9];细辛,性味辛温,细辛可入肺经,又可入肾经而除内寒,本方细辛助附子以祛风温脾散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细辛含挥发油,有镇痛、抗炎、抗菌、提高免疫等作用[10];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其作用活血、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延胡索有明显镇痛作用,又能抑制胃酸分泌[11];黄芩,性味苦寒,作用解毒止痛;白芥子,性辛温,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驱寒暖胃的功效,不仅祛除脏腑之寒痰,又可祛除经络之痰,其刺激作用可作用于皮肤局部、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12];制甘遂泻水饮、消积聚、通便、祛胃中寒湿,现代药理认为,制甘遂能产生镇痛作用[13];生姜汁,性味辛温,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回阳,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有抗溃疡、镇静镇痛、调节消化功能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消积消食、散寒止痛之功[14]。

本研究中,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理疗属于中医外治法,以散寒、消食、温阳、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刺激穴位,具有调节人体五脏六腑功能、调节阴阳气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红外线理疗是一种产生热能的电磁波,可以加速药物的穴位透皮吸收,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改善血管通透性、调节炎性因子。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突出了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同时价格低、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散寒神阙穴红外线
秋日调养 用桂花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红外线触摸屏的专利技术综述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红外线防近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