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旭明 教授 侯昆丽 张程锦 高熙梅(、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 西安 7006)
“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的实施,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企业,推动了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力。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对原有物流资源配置、物流组织方式及运营方式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
Nagy.Hanna(1995)提出汉纳模型,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建设过程划分为替代、提高和变革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可以分为信息、分析、获取、使用等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汉纳模型
图2 TOE模型
汉纳模型将影响要素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技术因素;第二类为非技术能力(财务与管理能力);第三类企业管理者态度的转变。
TOE模型(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是Tornatzky提出的基于组织层面的理论模型,认为组织对技术的变革过程主要受外部环境、技术特征及组织情况影响。TOE模型如图2所示。
本文结合汉纳模型和TOE模型,根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发展的状况重新定义各个阶段的内容:在替代阶段,即信息技术概念得以发展,并逐渐转化为可替代原先的手工操作;在提高阶段,即信息化系统得以进行具体开发、实施和使用并提升企业的效益,如在企业中使用一项管理信息系统;在变革阶段,即信息化的产生和运用具有不可分离性,这决定了信息化能不能在企业中进行开展,本文将影响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即技术、组织与环境维度。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大数据、云计算等词语进入人们的生活,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分析物流数据,现代物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资源整合和物流优化,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智能化、便利化和高效化。社交网络使得粉丝经济的优势得以更好的体现。因此,大数据平台、物联网技术与社交网络平台都对当今物流企业信息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企业员工技术实力,供应链上每一环节的正常运作都是保证物流活动顺利完成的前提。因此从企业组织角度出发研究影响企业信息化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员工技术实力以及合作伙伴的信息化水平这三个方面。
政府支持这一影响因素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政策支持,政策法规的数量越多说明支持的力度越大,政策的领先度越高说明企业受到的支持越好。二是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对某一行业的扶持力度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提供的优惠资金越多,行业的发展障碍越小。
本文基于前人物流企业信息化研究分析的积累及总结上,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进行探讨,将技术维度、组织维度以及环境维度等方面的因素引入,旨在探索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Hammerm Champy、Williams T、牛丹等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熟度不仅受到外部环境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同时受到合作伙伴信息化水平以及基层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影响,组织因素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影响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员工技术实力、合作伙伴信息化水平。由此提出假设:
H1: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替换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H2: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提高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H3: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变革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处于初级阶段,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企业信息化。重点选取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和社交网络平台放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当中,从整体的角度探讨其对信息化产生的影响。由此提出假设:
H4:技术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替换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H5:技术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提高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H6:技术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变革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政府政策是企业能否实施信息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好政策提供的资金投入、人才资源和政策优惠等支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环境因素中的政府支持是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重要前提之一。由此提出假设:
H7:环境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替换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H8:环境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提高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
H9:环境因素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变革阶段具有正向的影响。研究模型如图3所示。
本文采纳TOE模型,其阐述三个维度—即技术、组织和环境。主要测量研究模型中技术、组织、环境维度下各变量因子对企业物流信息化各阶段过程的影响,具体阐述如表1所示。
本研究首先对小样本进行前测性分析,然后再进入实测阶段。首先发出的75份问卷中有70份有效,为确定各题项的项目区分度,对小样本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其次,对小样本问卷的可靠性进行克伦巴赫α系数检验。最后对于小样本问卷的有效性,则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项目分析。将回收的70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排序,以27%(即到第19处)为界限分为高低两组,对两组数据的平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题项a4的Levene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5,观察均值方程T检验显著性第二行,显著性为0.57,超过0.05,该项没有通过检验,题项b9同理。剩余部分的检验显著性均低于0.05,全部通过T检验,因此去除a4和b9题项,保留剩余的题项。信度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效度分析。问卷结构的效度检验采用的是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分析巴特利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和KMO(Kaiser Meyer Olkin)值大于0.5,确保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图3 物流企业信息化研究模型
图4 阶段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图5 基于阶段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模型
本次小样本70份问卷需要首先进行KMO检验,之后采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进行因子的提取工作,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需要得出因子的载荷值均大于0.4,累积贡献率需要在50%之上,最后旋转成分矩阵需要提取出相应的主成份,并且可以合理解释,如果达到要求,则说明该部分的结构效度较好,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检验得出KMO值为0.918,大于0.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结果显著,说明问卷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符合因子分析要求,可选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结构效度。
表1 问卷测量项
表2 可靠性统计量表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表4 三大影响因素与信息化的相关关系
表5 影响要素对信息化的回归分析
因子载荷最小项b6载荷0.576,大于0.4。即二十二个因子可解释性均在0.4以上,三个维度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是一致的。三者的主成分特征值全部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854%高于50%,适用因子分析。
进行最大方差法迭代后,一类主成份包含题项a1、a2、a3、a5、b6、b7、b8、c10、c11、c12属于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中的技术维度;二类主成份中包含的题项有d13、d14、d15 、e16、e17、e18、f19、f20,这些则属于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中的组织维度;第三类主成份中所包括的g21、g22、g23、g24题项是企业信息化中的环境维度。
在对70份小样本问卷分别进行项目检验、效度检验及信度检验三种类型检验后,均得到良好的检验结果,证明了问卷具有相当的真实可靠性,因此用此问卷继续进行大规模发放,收集更大的样本数据。
通过问卷得到调查数据,对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测,以确保数据的科学、可靠和有效。通过利用相关回归方法,验证模型提出假设,分析结果,修正之前提出的模型,得出结论。
问卷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是匿名发放,回收问卷共计240份,其中纸质问卷62份,电子问卷178份,排除答案不全、选项不一致及前后矛盾的无效问卷17份,得到有效问卷共计22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91%。
分别对变量的各题项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全部通过了F检验从Cronbach's AIPha系数全部超过0.7可知,样本数据的可重复性显著。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检验了结构效度, KMO值为0.872,大于0.5,巴特利球形检验P值为0.000,符合进行因子分析的要求。解释总方差的检验结果显示,该部分的所有问卷因子,被提取成为3个主成份,与本文中假设的有技术维度、组织维度以及环境维度这三个维度因素相符合。使用最大方差法进行迭代后得到旋转结果,并共得3个解释因子,解释总体方差58.439%的变异,涵盖了原有指标所包涵的大多数信息,通过旋转分析后分析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阶段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且用技术、组织与环境等3个因子来描述22个二级指标。
本文针对信息化影响过程的三个阶段,选用了替代阶段(信息化技术使用的频率)、提高阶段((信息技术对企业效益的提升幅度)和变革阶段(企业信息化对其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影响程度)。之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三大影响要素在信息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信息化的解释程度。三大影响因素与信息化的相关关系如表4所示。
替代阶段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与信息化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相关性体现为技术相关性最大、组织和环境维度的两个因素相关性次之。环境因素对信息化的替代阶段影响不显著。但是,一个简单的相关系数的大小不能决定变量的优劣,因此在初始建模过程中仍然需要保留它。
提高阶段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与信息化存在正向相关。相关性体现为环境相关性最大、技术和组织维度两个因素相关性次之。政府的支持是保证企业在提高阶段的关键因素,故影响较为重大。
变革阶段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与信息化存在正相关。相关性体现为技术相关性最大、组织和环境维度因素的相关性次之。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对企业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最大,是保证企业引入合适的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三大影响要素对信息化的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
替换阶段为因变量,3个自变量分别是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整体上和各系数均显著,从逐步回归模型的结果来看,组织与技术因素都对替代阶段起到正向作用。调整后的R2从0.330到0.405,调整后的R2解释了总方差的40.5%,整体回归效果显著。据析可得替代阶段回归方程:替代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0.824+0.269*技术因素+0.512*组织因素
提高阶段为因变量,3个自变量分别为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整体回归效果显著。得提高阶段的回归方程:提高阶段企业效益提升幅度=-0.325+0.445*环境因素+0.462*技术因素+0.222*组织因素
变革阶段为因变量,对技术、组织和环境三类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发现,这三个变量都在0.01水平上显著。整体回归效果显著。得变革阶段回归方程:变革阶段企业革新程度=0.842+0.438*技术因素+0.376*组织因素+0.319*环境因素
根据前SPSS统计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提出的三个维度因素分别命名:技术、组织和环境维度因素。第二,不同阶段的不同因素对信息化影响都不同。替代阶段,对信息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替代阶段,组织因素影响最大,技术和环境要素其次。提高阶段,对这一阶段信息化的评价以信息技术对企业效益的提升幅度为指标依据。这一阶段,影响最大的是环境因素,然后分别是技术与组织要素;在变革阶段,对信息化的评价主要以对其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影响变化程度为指标依据。这一阶段,技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与环境要素。如图4所示。
三个维度因素对信息化各阶段和各阶段的不同个因素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基于此,对信息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修正,如图5所示。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物流信息化过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调研、数据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重要程度得出以下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依据三阶段理论,将信息化过程分为替代阶段、提高阶段和变革阶段。分析选取的替代、提高与变革阶段针对每个阶段中信息、分析、获取以及使用的四个环节影响因素的差异。替代阶段,组织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大,高达0.517;提高阶段,环境维度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达到0.370;在变革阶段,技术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为0.397。因此,结合影响效应结果和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发展趋势,给出一些实践性建议: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互联网+”背景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维度下大数据平台、物联网技术、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切实保障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需要对系统的各个阶段严格审查、确保加密的安全性,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系统安全。强化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强化意识创新和行动创新,打破传统运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强调信息化部门重要性,将信息化布局到企业战略地位中,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对人员支撑。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快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解决当前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重视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面对企业的数据流,强调拿数据说话的科学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