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3 20:56张能兴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张能兴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图形与几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176-01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图形识别能力、几何直觉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图形与几何伴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图形识别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和传统的静态的、平面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相比,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图形与几何学习质量。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對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质量的提升。那么,就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而言,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信息技术手段尚未普及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只能依靠课本教材,黑板作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静态化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模式,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信息技术手段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动态的、立体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更为直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flash动画、视频等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兴趣,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2 优化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助推现代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如今,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已经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与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优化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圆柱有更为直观的理解,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动态地将长方形旋转为圆柱体;在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把握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将圆柱分离为圆锥的动态图演示出来,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的知识了解更加充分,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图形与几何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2.1 整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具有启蒙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将枯燥的、乏味的数学知识变为富有趣味性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创设丰富的、富有趣味性数学教学情境,取得了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圆”的认识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圆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并且对圆的性质了解不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汽车造型,一种是圆形的车轮,一种是方形的车轮,然后创设教学情境:今天,圆轮汽车和方轮汽车在路上相遇了,圆轮汽车得意洋洋地说:你长得真奇怪,我才是真正的汽车之王!方轮汽车不服气了:哼,你长得才奇怪,我才是真正的汽车之王!为了决一高下,圆轮汽车和方轮汽车决定通过一次赛跑比赛决定胜负。同学们,你们觉得:是圆轮汽车跑得快呢?还是方轮汽车?为什么呢?对于小学生而言,问题的答案他们肯定是知道的。但要问个为什么,学生却难以用专业的术语来解答。在此背景下,教师这才正式引入“圆的认识”知识的内容,有助于让学生专心听讲,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2 整合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难免会因为知识的深奥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善于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整合,能够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让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更加具体,更为深刻。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也是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学生因为缺乏微观意识而难以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如“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这句话,需要学生具备无限接近思想。在这个部分知识的讲解时,笔者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直观地演示了分割圆的过程,进而指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 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重要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影响极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将正方形变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建立图形之间的关联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7):91-92.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