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娜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在指南引导下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将闽南文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先结合,在教育活动及环境的创设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园教育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在指南引导下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具有闽南文化特色。
一、闽南饮食文化与主题活动结合
饮食文化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福建省简称闽,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大街小巷,云集着各种各样小吃。
在小班《真好吃》主题活动中,我们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去品尝漳州小吃,从幼儿喜欢的食物入手感受闽南饮食文化。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几种漳州特色小吃与幼儿一起制作,分享美食。幼儿在品尝漳州小吃、讲述漳州小吃、制作漳州小吃的过程中去体验、感受、探究闽南饮食文化,从而了解闽南饮食文化的特点。
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中最生动鲜活的一部分,在上《真好吃》主题活动,我们引导幼儿学习闽南童谣——《漳州好》,“漳州好,漳州好,大人囝仔拢呵咾;好在嗒,我知影,漳州小食真不少。卤面、豆花、咸米糕,豆干面,蚵仔煎,土笋冻,荷花包,诗墩粿品人人褒。”这首闽南童谣朗朗上口,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将漳州小吃逐一展示,通过朗读童谣,表演童谣,孩子们了解漳州小吃的多样性,了解闽南饮食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墨,以勺为笔。将糖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勺子快速地在板上勾勒出各种造型。在大班《我的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将漳州古城的糖画手艺人请进班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和体验糖画,从而潜移默化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閩南民间游戏与体育游戏结合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和独有的特点及价值。作为80后的我们,小时候并没有太多玩具和电子产品,闽南民间游戏成了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我们总会在放假时约上三五好友在宽阔的场地上进行“闯关”游戏,也会在课间十分钟,与同学玩“跳皮筋”、“翻花绳”等游戏。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将闽南传统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相结合。教师们通过教研,商讨并选择适合幼儿的闽南传统游戏——《闯关》、《跳格子》、《跳皮筋》等一些富有闽南特色的传统游戏项目。在大段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我们也将闽南的跳皮筋游戏与早操结合,《跳皮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边念着:“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小脚丫一边灵活地在皮筋间来回跳动。听到间奏时,停下拍手放松,动静结合。通过老师们对闽南传统游戏的搜集整理、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孩子们在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提高了身体素质,也传承了闽南传统游戏。
三、闽南地方文化与三大游戏结合
我园遵循遵循“环境即课程”的指导思想,将闽南风土人情等教育环境视作一种隐性课程,融入到幼儿园的三大游戏中,让闽南文化形象化、具体化。幼儿在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情感经验,由此萌发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其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
我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镇百花村,花卉是村里的主产业,花草在这里随处可见。我园根据这一地域特色创设了“百花一条街”的角色游戏。在“花店”提供花篮、花筒、花泥、亲子制作的各种手工花、轻粘土、包装纸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插花、包装花束、制止花。在小吃店,幼儿用轻粘土制作“四果汤”、用海绵纸制作“五香”、用毛线等材料制作“卤面”等独具闽南风味的小吃。
(二)建构游戏。
在大班《桥》主题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带领孩子游览我们市区的“中山桥”、“战备大桥”、“彩虹桥”、“水仙花大桥”,并请家长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参观的桥,帮助幼儿归整经验,并请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在此基础上,老师开展了关于《家乡的桥》的建构活动。活动中,老师与幼儿协商、交流需要的材料,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通过以“包工头”带队的分组形式,让幼儿分组建构家长的桥。有了前期的参观和绘画家乡桥的经验,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并用多种形式,形象地表征了家乡的桥,从而进一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三)表演游戏。
大鼓凉伞在我们福建漳州一代的地方传统表演。表演时,打大鼓的女子边打大鼓边变换舞姿,动作矫健潇洒。一群女子在大鼓引导下,随着节拍边舞边有节奏地敲打着小鼓,少女们则舞动着造型别致的凉伞,踩着鼓点,翩翩起舞。在乡村,每逢传统节日或喜庆盛事,都可看到这种大鼓,而且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大鼓凉伞队,孩子对于大鼓凉伞极其熟悉,有的孩子在村里参加过大鼓凉伞的表演。因此,在大班开展的《老鼠娶亲》的表演游戏中,我们将闽南特有的大鼓凉伞请进校园,与表演游戏相结合。丰富了“娶新娘”的主要环节,大鼓凉伞因其所特有的喜庆、欢乐,激起了幼儿对表演活动的热情。
幼儿园应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第一阵地,幼儿园应该弘扬闽南文化,将闽南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结合,拓展多元教育的闽南特色课程。通过将闽南文化与我园教育活动的结合,让我园幼儿更加了解闽南文化,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情境中感知内化与认同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