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京
摘 要: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一个评判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审美的范围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装饰、绘画等等。在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则需要通过感受美、表现美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审美;教学活动;音乐教学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应的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内涵的认知。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分几点来阐述我在音乐教学中是如何体现音乐审美的:
一、在正确的坐姿和发声方法中感受美
首先就要有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曲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比如:在发声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出现抬高肩,吸气时动作非常大还会有响声,在演唱到高音区时还会有伸脖子喊唱的现象,经过教师的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发声自然会正确。经过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歌唱过程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的过程,我们应尽快从单一的音乐教师转变为一名艺术教师。在备课、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而应考虑多艺术学科的连接和融合,给予学生丰富的艺术感知,自由的创作空间,促进它们整体艺术能力的发展。在教案的设计、研究和备课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还要多听精品教学的优质课,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并对这些材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再设计,以便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的评价学生。广泛吸取和学习各种艺术教育的优秀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艺术教学的水平。
二、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的歌曲
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在学校的合唱比赛中,有的班级演唱的是一些流行歌曲,歌曲音域很低、节奏偏难,歌曲内容多以爱情歌曲为主,不适合学生的音域,即唱不准歌曲又不能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而在换成《同一首歌》之后学生们的音色和感情自然就找到了。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
三、利用教材中的民族歌曲,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高中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根据青海民歌素材编写的抒情歌曲,全曲散发着浪漫、幽默的情趣。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再配上该歌曲的音乐导入新课,富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主人公,这时学生情感一定会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这样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也能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在情景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数鸭子》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拍节奏练习,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跟琴用la模唱旋律,进而将学生分两组合作,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組边拍节奏边用la模唱旋律,第二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琴声、歌声、器乐声几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一种美妙的合奏效果。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在演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通常把有情感的演唱作为第一目标。那么要求我们对任何歌曲,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等。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演唱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这一方面提高了演唱质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评价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问题:歌曲的情感表现如何?表现歌曲的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在歌曲的音乐风格问题上表现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要回归到音乐本身的价值,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那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多探索、多学习,激发学生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音乐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