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柏
摘 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只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还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育在当下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环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良好的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但是,随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备课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倦怠心理,往往只是抄袭和敷衍,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而做,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没有课前的认真准备,课堂教学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要改变这样的情况。
体育课前的熱身准备活动,主要意义在于避免肌体在正式活动时受到损伤。从生理学角度来进行分析,准备活动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使肺通气量、摄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提高工作肌的代谢水平。(3)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养和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4)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弹性,预防肌肉损伤。(5)增强皮肤血流,利于散热,防止热应激伤害。一般准备活动必须做全身的热身活动,以慢跑开始,使人体的运动系统和参与运动的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调动起来;你也可以针对本课基本内容的教材选项,加一些专项热身的准备活动,比如田径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弓箭步跑和加速跑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训练。因此,我们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还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学生,毫无保留地向学生贡献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关爱,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转移到体育训练当中来,积极投身到各项体育活动和训练当中。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产生对教师的钦佩和羡慕之情,随后学生便会积极地去接受教师布置的各项训练任务。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一)观念落后。体育课上,教师们为了“关注”学生的“安全”,将学生要么关在教室里自习,要么给孩子们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要么带到操场上跑两圈而散放羊在操场上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体育课成为真正的“放松课”、“解放课”、“自由课”。体育教师们认为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小科、副科,上不上无所谓等观念的左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缺失。
(二)方法滞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喜欢“单刀直入”,训练什么项目,就绝不“混淆庞杂”。如训练50米跑,就从预备、到起跑、到加速、到冲线等各个环节介绍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反复跑、反复训练,再测成绩等,学生的训练除了疲劳外,谈不上身心的愉悦,与新课改的愉快训练失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注重体育的思想意识,掌握教学前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以趣味教学为导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三维目标,让游戏、趣味与体育课不分手。
四、合理设计游戏,构建趣味体育课堂
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主要训练项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游戏,使枯燥变有味,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中,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一)“踩尾巴”游戏。准备活动就是“热身”运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圆形慢跑,既热身,又与教材的快速跑相呼应。然后做关节操活动,在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由静到动,逐步热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戏而导入50米跑的学习训练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跳绳”游戏。在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前脚掌跑”,与之相适应的是“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这个游戏,既激发了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前脚掌跑的作用,达到提高前脚掌跑的游戏效果。
(三)“石头、剪刀、布”游戏。快速跑是50米跑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为课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
五、利用多媒体解除环境限制
由于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一学期的体育课往往不够学时。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中断的体育课,体育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认为只有在室外活动,才是体育课。其实,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和体育素质的培养,不仅存在于体育运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传达体育精神,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还可以设计几堂在室内体育课,利用幻灯片,播放有关体育的电影和赛事,例如《少林足球》《科比的缪斯》等电影和有关我国第一枚奥林匹克金牌、我国奥运健儿夺冠的纪录片等,通过电影的播放产生明星效应,使学生喜欢某一项活动,同时,每一部电影和纪录片都能够体现一种体育精神,从这些电影中,学生学到了永不言弃、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从纪录片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染。教师利用短暂的40分钟,可以让学生用心感受体育,认识体育,达到新体育改革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目的,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侍崇艳,刘峰。苏北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游戏运用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2]丁小虎,徐大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