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柳暗花明”

2020-01-13 05:13林苏珍
下一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柳暗花明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林苏珍

摘 要: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高效低耗”的现象,造成语文学科特性流失、忽视学生情感交流等弊端,不少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时,出现了滥用的现象。本文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在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以期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课件的运用往往被当作一种“时尚行为”,课件制作技术含量高,课件画面美轮美奂,有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然而,褪下“多媒体秀”华丽的外表,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病例”颇多,那么这些病例病因何在,又该怎样“治疗”呢?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堂教学应用中的病例分析

(一)“高耗低效”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字型的大小、色彩的搭配、声响的采用、动画和图的配置等,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有的老师以备课件代替了备教案,在材料的选择、信息的呈现等方面偏离教学目标,致使教学过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随着课件点播亦步亦趋,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以课件代替书本,媒体课件中文字堆砌,黑板也弃之不用,甚至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试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高耗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语文学科特性的缺失

语文具有独特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之美,在于语言文字塑造的具体形象,在于语言文字的节奏韵律,在于语言文字的意味隽永。语文课充满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学生的潜心阅读,在于思维碰撞,在于情感交融。教师多媒体课件的滥用,把学生目光过多的集中在课件中,往往把课文肢解成片段,而学生的阅读理解局限在教师的问题牵引下,导致语文课空洞乏味,丧失了其独特魅力。

(三)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教学关系从“人——人”关系转换成“人——机”关系,小学语文课堂甚至出现“唯计算机独尊”的现象。有些语文教师被既定的课件环节牵着鼻子走,计算机倒成了“引导者”,教师则步步设“陷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形式停留在一问一答上。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而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却拉开了距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应该喧宾夺主,将语言文字的理解过程用观看画面或电影来替代,就不是学习语言,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例如教学老舍的《猫》一课,猫是大家所熟悉的动物,作者却用文字把猫描绘的活灵活现。我们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不是在脑海中产生猫的形象,而是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和精当的表达。如果我们运用媒体手段反复地展示猫活动的各种画面,再配上音乐,我们的语文课看起来是热闹了,但不能体会作者描写的妙处,更不能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思想感情。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只能是表面的热闹,失去了其使用的价值。因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其量只能是辅助的,必须切合实际恰当地使用。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多样自主的活动中体验学习语言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例如:《金色的鱼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内容离我们的生活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和感人的形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碰撞,用“心理视线”去领会语言文字。这样,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合理有效,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容量,又再现了鲜活生动的情景,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主要有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电教媒体的使用是否可以完全代替传统媒体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板书不可替代。板书是老师根据教学进程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理清学习脉络,不是几张幻灯片可以分割完成的。而用电脑动画取代试验操作同样不可取。如《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教师使用了Flash动画演示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的过程。结果,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乌鸦的神态动作上,看的不亦乐乎,却把对课文的理解抛之脑后。并且由于制作技术的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升高的过程比较快,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两个关键词语的理解并不深入,整个教学环节就在热热闹闹的议论中结束。对比另一位教师,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演示教学法,准备了瓶子、石子,还请学生参与做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子中的水,从而对“渐渐升高”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落到实处。因而,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得扎实而有效。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能合理、灵活地使用它,它便是提高小學语文课堂效益的一把金钥匙;而盲目、机械地套用它,则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正视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病例,寻病因究病源,更新自身教育观念,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又生动,使课堂学习变得鲜活而又灵动。

参考文献

[1]李灵敏.《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3期。

[2]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2007年5月。

猜你喜欢
柳暗花明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从小事做起
劝君莫愁
词与词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