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身心愉 悦。在这些艺术种类中人类感知最? 早的是音乐。音乐对于人的作用不仅发生最早,而且作用也最直接。古代先贤孔子对音乐的美育功能曾有过经典的阐述:子在齐闻 《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一、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在中国,英语是一门外来语。对于一部分中学生而言,英语课就是为了学单词语法,考试等。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而教师的角色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一些陈旧、古老、单一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应探索如何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学习气氛。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个值得一试的方法。而音乐与英语的结合就是一个快捷高效的好方法,它们的结合体就是英文歌曲。
二、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
在课堂播放歌曲,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当他们听愤了其中的全部或哪怕一句歌词,学生们都会兴奋不已,并且这会成为他们继续反复听下去的动力。当有了兴趣之后也会促使学 生去寻找更多的英文歌曲。此外,当课堂略显枯燥的时候,英文歌曲也是个很好的调节剂,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起到调控课堂的良好作用。英文歌曲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业余 生活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
(二)有助于增加学生语感和节奏感。
现在的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过于重视语法学习,强调做题,关注 分数的问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做 题能力很强,但口语交际的能力却 很差,发音生硬,带有方言口音。此 ?外,部分学生会发现平时能够与同 学或老师很好的交流,但与西方人 交流却不知对方所云或在做听力 时困难重重,分明很简单的材料听 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因为 学生平时不注重语音语调训练的 结果。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离不 开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 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 奏、语速变化、连读、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通过 歌曲,学生不但能感受到歌曲音调的美妙,还会注意到歌者的发音与学生自身的不同,就可以体会理解掌握这些发音方面的注意点,增加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三)帮助学生记忆句型和语法。
让学生欣赏歌曲的时候,教师还可把歌词同步呈现。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练习听力。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边看歌词边听。教师在呈现歌词的时候对某结构用重点符号标出,使学生能够更加注意这个结构。有了一个轻松的初步呈现,学生们在学接下来的语法时会轻松很多。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査字典,进而培养学生査字典的能力。单词的拼写也会随着眼、耳、口 多种感官的参与而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
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 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交际的前提 就是对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一首歌曲通常会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习俗及价值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稍微介绍歌曲的背景,也可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查找关于那个时代的背景知识。
三、英文歌曲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步骤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单独开设一门通过英文歌曲学英语的公共选修课,这样就能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喜爱音乐与英语的学生在一起能更好地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气氛。
课前预习:老师应将下一节课要讨论的歌曲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和歌手背景等,并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和话题供上课讨论。
课堂上
(1)歌曲学唱:第一步:放第一首歌曲让大家静静欣赏,让学生们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产生学唱的积极 性。第二步:在幻灯片上打出歌词,再放歌曲,老师教唱,学生练唱。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语音。第三步:再放歌曲,学生跟着清唱。
(2)学生资料共享:由学生们分享他们课后找到的各方面的背景信息,最后老师可以作出补充。
(3)基础知识解析:英文歌曲里有许多“时髦词”和地道的表达,此外也可以学习许多实用的词组、句型。比 如:在 Celine Dion 的_首 Because you loved me 中有几句歌词:You! re the one who held me up,you are the one who saw me through.其中有两个词组hold up在这里表示“支撑”,see through在此表示“看穿,懂得”,这些词组 的实用性都很强。学生们可以就不懂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句式等提出问题,先由其他学生解答,若学生遇 到困难,可由老师帮忙解答。也可以提出自己觉得用得好的词、词组等与其他同学交流。
(4)翻译的训练:歌词的翻译也是文学翻译,此外歌词具有很多诗的特色,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形、音、译“三 美”的詩歌翻译原则,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歌词翻译的指导思想(张志强1997)。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试着去翻 译,之后拿出自己的译文和大家比较,讨论看看这句歌词的哪种译法更接近“三美”原则。例如《珍珠港》的主题 曲 “There youll be” 中有一段歌词写得很美:In my dreams Ill always see you soar above the skies/ In my heart there ll always be a place for you/ for all my life /I ll keep a part of you with me/ and everywhere I am there you ll be.学生甲将其译成:在我的梦里,我总是看见你架着飞机直冲云霄;在我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你的一席之地。我会珍藏对你的记忆,不论我到哪里,你都会如影随形。如果学生乙有更好的翻法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歌词翻译也是文学翻译。
(5)问题讨论:学生提出之前准备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不限,学生可根据所掌握的信 息对歌曲进行仔细分析和大胆的猜想。然后老师可以阐述自己对于歌曲的看法。
课后写的训练:老师可建议学生关于本课写一篇文章,字数、内容不限,这就要求学生们能把对这首歌及 关于它的一切信息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海量的资料中(无论是课后还是课上得到的)如何筛选最有效信息作为写作素材,从众多评论中提炼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四、结束语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美好的事物之一。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把英语教学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要注意灵活多变的安排课堂,注意形式的新颖性与有效性,避免机械重复而导致的单调乏味,要始终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让学生爱上英语,主动学英语。
作者简介:
丁健平(1983.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高邮市,当前职务:英语教师,当前职称:中学一级,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