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官场工具人

2020-01-13 05:09湛秋杏杏
华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通才官场小张

湛秋 杏杏

“我听你做报告啊,东西呢!”近日,山东乳山党史办主任徐华伟扇打下属视频经曝光引起公愤。除了“徐大人的官威”引人愤怒外,被打下属唯唯诺诺的样子也引起网友感慨——妥妥一枚官场工具人诞生了!

其实,这起“打人事件”仅仅勾勒出官场工具人现象的冰山一角,工具人投射到官場,是一种不良上下级关系的表现,会对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进行反噬。

从一些单位的小环境来看,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是一些公务员成为工具人的主要原因。一些公务员透露,感觉自己是个工具人的时刻,莫过于领导只看重他某方面的用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从来不在意他的个人感受。

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们吐槽归吐槽,大部分时候还是照样执行了。

在现实中,有些公务员自身庸懒散,能力不强业务不精,得过且过,长此以往在单位变成一条咸鱼。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就保持乐观的哲学:“不去思考,就没有烦恼。”她认为,把自己变成没有感情的工具可以避免自我诘责带来的痛苦。领导安排每周写一份关于党政方针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张却抱着“天下材料一大抄”的心态,东拼西凑,使工作变得流于形式。

在小张看来,“去执行”的优先级高于“带着思考去工作”,不会在乎工作效果怎么样。

豆瓣上有一个“工具人康复中心”小组,其中一则帖子谈到:当工具有诸多好处,比如避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偶尔获得小恩小惠,塑造吃苦耐劳的形象便于升迁等等。如果成为工具人没有这些便利谁会去做呢?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交易思维,做任何事情都在考量利益。当你凡事要求回报,想着好处,别人就拿住了你的软肋,利用你的欲望把你反噬为工具。

北京某机关公务员陆明透露,他们单位有个同事名校毕业,水平挺高,但以前从来不加班,下班溜得飞快,工作8小时之外基本处于失联状态。近来听闻单位有外出交流的机会,按照以往科室惯例,若有交流的履历,以后晋升也是敲门砖。因此,他变得异常活跃,有加班或应酬,变得随叫随到。领导早把这个同事的心思看穿了,趁着他想上升的劲头,把平时难安排的私事也统统一股脑丢给他了。

事实上,像陆明这个同事一样,本来有一些能力但格局太小的人,恰恰被交易思维套牢了。干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哪个单位存在“有功劳我来,没好处躲开”的这种干事导向。用相互协作的大格局替代以物易物的交易思维,才能不落工具人的窠臼。

对于该如何才能不做工具人,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已经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君子不器,君子通才。警醒人们不要像器具一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要多学习,成为通才,才不至于沦为工具。

摘编自《廉政瞭望》2020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通才官场小张
有缘人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今天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