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泥,满头汗,刚在河里挑捡完石头,他又干起了泥瓦匠的活……这个形象说他是一个艺术家,大家可能很难相信。他就是邓寒松,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名有着30年教龄的专业教师。近年来,他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免费为村民设计农家庭院上。他给自己定了两项铁规,一是活儿都自己干,二是材料都不能花村民钱,就地取材。
从今年7月开始,邓寒松老师已经来回往返湖南省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5趟了,邓老师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昔日的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村。
枧杆山村是个省级深度贫困村,2018年3月长沙理工大学开始驻村帮扶,2020年初已经实现脱贫摘帽并全面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
刚捡来的废旧泡菜坛,经过邓老师一个上午的折腾,变成了一组被命名为“生活之源”的噴泉设计;几个鹅卵石摆在脐橙树下,就组成了母鸡下蛋的小景,邓老师取了个别致的名字叫“新生”;转动开关,土陶罐就流出了山泉水,既古朴又别致……
每次进行庭院设计,邓寒松老师总会带上几个学生。邓寒松说:“景观设计不能只会纸上谈兵,你要先懂施工,特别是要先读懂每一种材料,才能做好设计。”
每个特色庭院背后,是邓寒松和学生们几何倍数增加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然而这些辛苦并不是为了获得任何报酬,甚至连往返的交通费都得自己掏。
邓老师说:“不是什么事都要讲报酬的。到一个村,能用设计助力村容村貌的提升或对村庄的发展有利,那么我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中国的农民勤劳质朴,曾经的贫困村还能接受我们为他们改造庭院景观,证明新时代的农民已不满足于物质上的追求了,也有了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我也是农民出身,为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感到高兴,我们能做点工作我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