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分析

2020-01-13 04:57何国青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新课程

何国青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不仅强化了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同时也加强了对素质教学的深刻认识。本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理性阐述,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围绕科学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生物  科学素养  教学

前言: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强化生命观念,明确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求真务实,不断进步。

一、倡导科学探究性学习

科学素养就是要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愿意思考,独立探究。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利用教学手段保持学生求知的本心,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其正确的指引,选择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认知,以科学学习态度完成生物课程的学习。例如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教学过程中,这章是学生认识细胞之后的教学难点章节,需要让学生准确掌握细胞失水、吸水的基本原理,同时开始接触质壁分离实验,从理论学习到实验设计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少学生在刚接触较难生物学知识点就产生了退缩、畏惧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应当主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铺设学习背景,细化知识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借助课件来播放相关背景知识引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萝卜条来完成吸水、失水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讨论,小组合作从而形成科学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尝试梳理知识点结构,并认真写下课堂随笔,丰富学生科学探究的体验,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科学探究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以问题引出课程,也能够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故而教师可以利用在前一章节教学的基础上,在接下来课程的教学中设计问题。例如:我们已经通过了解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情况,这验证了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为什么细胞膜能有拥有此项能力?来串联知识点,强化科学探究学习效果。

二、加强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生物学科学思维是指在生物学知识范畴内,利用基本原理、客观事实以及证据等来完成推论演绎、归纳概括、模型构建以及实验论证等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正确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也需要具有审视及批判性思维,强化理性认知并敢于动手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建构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例如在《种群和群落》的教学中,由于该章节理论性知识较多,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记忆,串联知识点,在《种群和群落》章节结构中主要分为了种群特征、数量变化、结构和演替三部分内容,种群特征又分为了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的变化以增长模型为主要知识点,教师可以列举出“J”“S”种群增长曲线的定义、公式、产生原因以及特点等。在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中又细化为群落中间关系以及空间结构。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知识树、问题树等形式,以图示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要注重图文并茂,将知识点系统展示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理解性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思维锻炼效果。

三、引入生物科学史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之下,生物科学思维能力还包括了学生情感的培育,要让学生认识并寻找生物规律,尊重知识,敬畏自然,保持理性,满足学生情感及价值观的需求。故而,在增强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内容,以达到强化学生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生物膜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相关历史实验研究,最早从1894年欧文顿开始,就对植物的细胞膜展开实验探究,直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进一步探究了生物膜分子结构,在近百年的研究历程中,无数的科学家投身到生物学实验中,为了探究生命的真相,发现规律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是值得人类尊敬并铭记的。此外,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卡尔文、萨顿、摩尔根等都与教材内容有直接关系,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引入名人小故事来作为背景介绍,以感恩的态度来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进生物科学世界,学好基础性知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设计,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在实验操作方面的教学力度,以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取分解操作的方式,教师做一步,学生模仿进行操作,这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所以需围绕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角度,来更新教学模式。例如在《质壁分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来讲解实验步骤,掌握质壁分离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不同浓度的KNO3、葡萄糖实验试剂来进行操作,但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进度,鼓励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互相协作并监督,共同完成实验设计。要注意在强化学生自主设计方面,需要讓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笔记,梳理实验步骤,并在实验完成后写下实验心得与体会,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究并掌握实验要领。

结语:

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认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成才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炎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54.

[2] 康日凌.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83+90.

[3] 陈柳清.探析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35):14-15.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新课程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