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轩
运动后神经系统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谐的交响乐在耳边回响,夜晚布满繁星的天空,获得某种形式的认可,身穿一件舒适又漂亮的衣服——这些小小的愉悦每每点亮我的生活,却很难成为长久支持我精神的热爱。在职场中,我不由自主地回避“两个项目你更喜欢哪个”之类的问题,其原因当然与我从事的职业要求理性和逻辑有关,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哪个我都谈不上喜欢,毕竟我更喜欢不工作。
很少有词语像“热爱”一般,一旦说出口就是饱含正面意义,并且令人倾羡的。可以说人类文明中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以热爱为原动力的——无论是当年弃医从文的鲁迅、发明蒸汽机揭开工业革命和生产力新篇章的瓦特,还是不遗余力推动电动车发展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不同行业的门槛高低各异,但引领风骚的永远是一群甘愿为热爱付出一切的人。
虽然我不幸地缺乏热爱的事物,但我并不担心这个社会对“热爱”一词的重视,相反,我更担心对它的滥用和曲解。喜欢猫在家里看剧看视频,喜欢叫上三两好友玩扑克牌或是打游戏,喜欢美食和红酒,甚至喜欢睡懒觉,这些足以称为热爱吗?但如果自己成为视频博主,参与扑克牌竞技或游戏竞技,学习专业的料理和红酒品鉴,那又算不算热爱呢?
在我看来,热爱必须是脱离低级趣味的情感,是生活中的非必需品,属于精神的上层建筑。首先,哪怕是最专业的金融家也不可能热爱货币,因为这些东西毫无价值。其次,生存所依赖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似乎也很难称得上“热爱”。再次,所热爱的事物还须富有挑战性,才可支持人长久攀登,渐入佳境,不至于唾手可得,一盏茶工夫便腻味了。这意味着,人随着成长,经历和见识逐渐开阔,热爱的事物理应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容易为旁人理解。不少人在学生时代热爱过考清华北大,但绝不可能长久地热爱考清华北大。追了一个个赛季的运动员终将退役,人们对一项运动的喜爱却可以更为长久。有人热爱挑战世界级的难题,譬如宇宙探索或是百年未解的数学难题。这种高精尖的“热爱”足以充实普通人的一生,但高处不胜寒,这样的热爱如何能被常人理解。最后以我为例,亦有一部分人处在短暂的缺乏热爱的阶段,这种忙忙碌碌却惶惶不可终日,努力前行又无法坚定方向的痛苦也让人感慨。
虽然缺乏热爱的事物,但好在还有对生活本身的爱。在这个阶段,我更注重打下坚实的下层基础——专注并胜任工作,培养可靠的品质和完整的人格,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独立于他人,自主地生活等。与此同时,哪怕缺乏热爱带来的动力,也可以涉猎所有可能提起兴趣的事物。正如不亲自实践一场旅行,永远不能知道一个陌生地方的精彩或平庸,不探索新的事物也不可能发现新的热爱。信息时代为获取知识提供了多渠道和高效率,生活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最近風靡的“斜杠青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主业之外另外拥有一种或多种事业,譬如兼职摄影师、模特、博主——以往“不务正业”的批判早已过时,若有热爱和诚心钻研的加持,行行都能开花!
虽然事到如今仍为爱什么而迷茫,但我想,如果你幸运地有所热爱,那就努力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让所爱事物脱离普世需求,让自己潜心追寻。如果暂无热爱,那就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听、看、感觉,因为你有爱上所有事物的潜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