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问我:“绝对公平,真的不存在吗?”
毫不犹豫,我连事由都不需要问,答:“是的,不存在。”
少年说:“人类社会里没有,可大自然应该是公平的。”
我叹一口气,说:“你看窗边的苹果树,长在高处的苹果,朝承雨露午接阳光,一个个都像孩子的笑脸,红扑扑,香喷喷;而那长在最低处的苹果,一丝阳光都晒不到,只有下倾盆大雨才能喝上几口水——你觉得这公平不公平?”
少年瞠目结舌,半天才说:“我总觉得……我也说不清,但反正我就是觉得不公平。”
我说:“你觉得不公平,就说明你是那个在低处的苹果。”
少年家境贫寒,每年都在学校领取贫困生助学金,可是今年,发放榜里没有他的名字。他很奇怪,就去问班主任,班主任说调剂给班上另一位贫困生了。少年说:“但我们都是填表打分了的,我知道我是班上分数最高的。”
他是个勇敢的少年,就直接去问教导主任。教导主任给他看那位同学的分数,比他低不了多少。主任又问:“你前几年拿了助学金吗?”
少年有点儿气馁:“拿了。”
主任说:“那你让一年给同学,也合理吧?”
少年说:“这不公平。”
主任说:“他分数和你其实差不多,如果在其他班上,就肯定能评上。你们都穷,你没饭吃,他有一粒米,现在有一碗饭都给你,他一口没有——这样公平吗?”
他被主任说得哑口无言。
最后,主任说:“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
我听完了他的故事,说:“这件事的是是非非,我难以判断。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有标准流程,具体事情如何操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我只针对主任那句‘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讲讲自己的看法。”
我也曾经是少年,也经历过看世界处处不公平的年纪。为什么教室里最好的座位永远是优等生的?不公平。为什么成绩好的同学可以不做值日生?不公平。
等到高考了,我发现:高考分数线每个省份还不一样,浙大在浙江当地分数高得惊人,可是北京、上海的考生轻易就能上当地最好的大学……太不公平了。
我后来才知道,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作系统,等因未必等果,等果也不意味着等因。
教育学及心理学上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的成就跟先天智商关系很大,当然也跟后天环境脱不了关系。然而同样的教育给予不同的人,效果是不一样的。智商140的人得到优质教育后,智商能飙到180去;但智商110的人得到优质教育后,智商提升就很有限,能到120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把最优质的教育给予最聪明的人,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但是——这公平吗?这是每个人都下意识会问的问题。
明知道他优秀,却不能得到机会发挥;明知道他受普通教育,只能发挥到本身能力的八成——对他又公平吗?
这是数百年来,教育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而我也渐渐地理解了,就像運动必须要有个参照物一样,公平也必须有参照物。
比如开始我讲的苹果树,可以人为干预,把最下面的枝丫剪下来嫁接到其他树上,这样可以提高苹果的产量。
这样对苹果公平了,那梨怎么办呢?苹果嫁接,占了梨本来需要的枝丫呀。
好,把梨的问题也解决了。但是对于那被嫁接的树本身呢?它凭什么牺牲自己的一生?
这么推而广之,很快就会发现:我们顶多只能实现相对公平,却不能实现绝对公平。让大部分人痛苦的,不是公平与否,而是自己成了被牺牲、被让渡权利的一方。
我的想法是:我支持任何人为自己的权利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没有人应该默默忍让,相反,如果人人都摊开了自己的诉求,希望得到更好的对待,社会就会越来越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所有人的“相对公平”。
公平值得追求,但绝对公平不值得执着。
我问少年:“你打算再跟教导主任谈谈吗?”
少年说:“我觉得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