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璟萱
桂樹下,芬芳四溢。看着眼前正读报的外婆,思绪随着花香飘远。儿时的我也是这样坐在桂树下,听外婆回忆她的过往,看外婆缓缓展开那幅精彩跌宕的人生画卷。
那是一个年代的复活。
“地主”“入伍”“修铁路”,这些词在外婆的娓娓道来中又鲜活了起来。外婆是弃女,辗转被送至一户农户家过活。从小就认为自己是“结在树上”的她,摸爬滚打,稀里糊涂考上了新疆的一所大学。之后又入伍当兵,投身于祖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并自己摸索,带队建起了那儿的第一座压风机站,被战友夸作“女中豪杰”。听着听着,那段日子于我而言,再无陌生之感。
那是关于治学的劝勉。
儿时的她不懂学为何物,直到大学才在恩师的点悟下迷途知返,开启“学圣”模式。她经常对我念叨“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因为若是没有读大学,她可能还在贫困线上愚昧地挣扎。因此,她常带我到桂花树下看书,并告诉我,学习可以帮你找到立身之本。她读书看报十分仔细,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对于我的某些“囫囵吞枣”的行径,她总是悉心纠正,教我细致。她没有受到良好的早教,可她用自己的过往,使得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对知识满满的崇敬和热爱。
那是对待生活的箴言。
苦难磨砺了外婆。儿时那些被弃被嫌被打的日子,她现在回忆起来仍会皱眉,无奈地摇头。她说自己小时候最羡慕冬天有袜子穿的人。搬砖拖板车等繁重的劳动,在她的手上留下了岁月都掩盖不了的伤痕。生活磨硬了她的心,让她变得刚毅而坚强。她的精神是“霸蛮”,她的心气是“靠自己”,她的传统是“我能行”,就连她的战友都说她是“了不起的湘妹子”。她常对我说:“小孩要多锻炼。”于是从小她就鼓励我独自上学,独自坐车,独自买菜。在她的熏陶之下,当面对问题时,我首先想的是自己可以做什么;面对瓶颈时,首先提醒自己“坚持下去”。每当我牵着她的手,感受到她粗糙的手掌时,都会有一股力量直入心田,让我斗志弥坚。
外婆如星辰,用耀眼的光亮指引我前行。外婆如书卷,用无尽的智慧给予我力量。外婆如桂花,用馥郁的芬芳浇灌我的灵魂。
微风里,清香四溢。朵朵桂花轻转而下,醉入心田。
点评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所写的外婆身上所代表的价值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文章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关键词的提炼,以“一个年代的复活”“治学的劝勉”“对待生活的箴言”概括外婆的形象,以之为纲要组织全文。二是细节的丰富与扎实,从桂花树下的阅读到粗糙的手掌在丰润的细节中展现“我”与外婆的互动,让人物形象更生动可感,这一点倒数第三段做得尤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