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5:00张世程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言说字形意志

张世程

说,这个字太常见了,它的意思不用多说,但还是有要说的。《说文解字》说:“说,释也。”可这个“释”怎么解释?一般解释为“解释说明”,当然不错,古人用“说”字主要就是这意思,像“说文解字”的“说”正是这样子。

接下来,我们照老套路,从字形说开去。这个“说”,篆书作“说”,简化之前字形就基本固定了,一直是“説”,明显是个形声字,但似乎也是兼会意的。《说文解字》说“从言兑”,似乎就是说“言语兑现”,显然不是“说到做到”的意思,而是把想要说的说出来,变成表达的现实。《说文解字》也说“一曰谈说”,也就是有一种说法认为,“说”是谈说、交谈的意思。

因此,这样看来,“说,释也”还有释放的意思,这里取了“释”的本义。那么,“说”无非就是把想要表达的释放出来。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他的《生命解释学》里,给出了这样一个过程:体验—表现—理解。作为人,有了自己对于生活、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生命体验,自然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就是一种表达、一种释放,进而产生对生命的理解。这种“表现”是连接“体验”与“理解”的桥梁。狄尔泰特别重视这一环节,也因此特别重视音乐和诗歌两种“语言”。因为人的内在生命能得到完备、彻底而可了解的“表现”的,非音乐与诗歌莫属。

不禁想到《毛诗序》里头一段很著名的文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话的重点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说过“诗言志”。当然,人哪,七情六欲酝酿在生命里头,必然就要“表现”出来、释放出来,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言”,就是“说”,就是“言说”,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接下来才是“嗟叹”、“咏歌”和舞蹈。如此看来,我们的先民早于狄尔泰两千年,就对“生命哲学”做出了最基本的解释。

这样看来,任何表达、任何言说,都应是基于生命体验、基于生命意志的一种“表现”或释放。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的文章或者文字的创作应是我们的“诗歌”,是用来表现最鲜活、最具张力、最富于个性的年轻生命的首选“语言”。我们的写作,也就理所当然地是自由表现生命、自觉表达生命意志、自在释放生命张力的主流通道。

有人将“表达”拆分为“言说”与“写作”,言说可以无所顾忌,是粗浅的写作;写作则要求整饬清理,是高端的言说。当然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平时有什么想要说说的,而且不吐不快,那就“言说”吧,跟人倾诉或写进日记、写成随笔就是;而过一些时日就来一次大写作(写作训练),则需要整饬清理并且提升深化,这就是“言说”的盛典。但不管怎样,都应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体验或者最真切的思考。如此一来,我们的言说、我们的写作,才是一件愉悦或痛快的事,我们的青春生命也才是勃郁的、舒展的、通透的。

正因为如此,早在20年前,我写过一篇《让中学生写作“表现”生命》的文章,倡导写作(包括文学创作尝试)“表现”生命,即在真切“体验”生命的基础上,在写作中自由表达生命意志,自在释放生命张力。同时,也呼吁我们的语文老师,努力使写作教育成为一样“生命教育”,做这样“生命教育”的“导师”。

反过来想,如果无动于衷,言不由衷,勉强生硬地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不经心灵,不经大脑,这样的言说或写作就没有感觉,而且越来越厌烦,甚至厌烦自己,那么或许就会坠入假话套话空话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想想那会有多难受。

是的,言说、写作,整个儿的表达应该是让人高兴愉悦的。我们的生命能量,通过一种方式得以淋漓地释放,当然就是痛快的。

不由得想到,“说”,在文言里常作通假字,通“悦”,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显然不是“言说”,而是“愉悦”。大凡通假也是有来由的,那么“说”通“悦”怎么说呢?“言为心声”,故而“言”“心”相通;更何况,痛快说出来就高兴了、愉悦了,大概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

“说”还是一种文体,可以说得拉杂不拘,可以说得轻松自在,也可以说得锋芒犀利。韩愈大概很钟爱它,我们熟知的《马说》《师说》就是。想必,说过之后是有一种满足感和痛快感的。比如《師说》里,痛感当时士大夫不肯从师学习,反倒讥笑那些包括自己在内的“曰师曰弟子云者”,韩愈就拿他们跟古人比,跟当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比,还比他们对待自己和对待子弟的不同态度,比出了他们不从师不学习的丑态,比得淋漓痛快,憋在心里头的闷气恶气也出了不少,那一定是呼吸都要畅快许多吧。

我这个小小的专栏,名为“一字说”,即就某一个字说开去,从字形到字义,从构字到用字,从古至今,从案牍到生活……也算是自在流淌,说过之后还是挺欣慰的;不少时候还想到、说到了未曾触碰、未曾琢磨过的领域,想得说得有点超乎预想,那更是添了几分欣喜和兴奋,甚至有时自己为自己感动。

当然,如果是随意乱说、胡说八道,甚至是不负责任地造谣生事,这样,别人不高兴,自己恐怕也很难高兴起来。所以,言说也还是应该基于良知与责任担当的。

总的来说,把握好一个度,“说”而“悦”,因为释放而愉悦,有温度有感悟有思考,怎么说都感觉真好。

猜你喜欢
言说字形意志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秋天
观点集萃
添一笔变个字
灼见利害,善辨人言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沉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