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菏泽,274000)
脑卒中后失眠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类患者出现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严重的神经组织损伤,造成节律神经缺损,最终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入睡效果,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为主。常规脑卒中治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营养神经,并对神经功能进行一定的改善,因此能够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但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完全保障患者能够通过常规治疗确保失眠症状的好转。本文对所选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患者在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并观察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至2018年1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77.14±9.8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55±5.45)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57~87岁,平均年龄(78.14±8.86)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9.56±6.44)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通过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失眠症状者;2)通过睡眠质量评分确诊失眠者;3)年龄55~87岁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有抗失眠药物用药史者;2)存在酗酒习惯、药物依赖史者;3)非自愿参与实验者;4)无法配合治疗或实验用药无法耐受者;5)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在患者开展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普唑仑药物治疗,常规治疗脑卒中药物包括复方丹参片、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剂量选择,如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则增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如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则进行血糖控制。阿普唑仑剂量0.4 mg/次,1次/d,在患者睡前40 min服用,并以此为基础剂量治疗1周,1周后如患者症状未见改善,则将剂量增加至0.8 mg/次,1次/d,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右佐匹克隆口服用药,2 mg/次,1次/d,睡前服用。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如患者症状改善,则将剂量减少至1 mg/次,如患者症状未见改善,则增加至3 mg/次。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选择NIHSS量表为评分依据,满分42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睡眠质量评分选择自制睡眠质量评分量表,患者睡眠质量与得分成正比。治疗满意度选择自制量表进行调查打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满意程度越高。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在服药后出现头昏、口干和宿醉感,排除其他因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睡眠得到有效改善,脑卒中得到良好治疗;有效:患者失眠症状减轻;无效:患者失眠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2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脑卒中后失眠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同时存在失眠症状。失眠会增加患者身体疲惫程度,对患者的脑组织、脑神经健康也有较大的影响。多数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较未发生失眠的患者,脑卒中的康复预后效果较差,可见脑卒中后失眠对患者的预后康复、神经功能有较大不良的影响[1]。失眠会升高患者的血压,并导致患者脑组织梗死、出血的再次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失眠的干预[2]。
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失眠的干预,阿普唑仑是抗焦虑、镇静药物,具有一定的催眠效果。
本文对所选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开展药物治疗与干预后发现,利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效果更高,治疗的满意度更高,且同时能够不影响患者神经康复的进程。
综上所述,对所选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分别开展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2种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得到显著改善[3],但右佐匹克隆可更为有效地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促进治疗安全与满意度提高,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