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作者:林 娟,杨晓阳,王 悦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ISBN:9787547232491出版时间:2017年7月定价:49元
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沉重的现实压力,如果这些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发校园安全事件,对其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因此,从安全心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校园安全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消除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互动,建立安全和谐校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一书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为如何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和更好地构建安全校园指明了方向。全书共分为8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特点,以及如何在二者协同作用下,建构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书中应用安全心理学知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帮助高校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水平。全书理论扎实,案例详尽,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人格,都是为了建构安全和谐的校园。从校园安全管理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都是建构安全校园的有效组成部分,二者协同作用下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的积极因素。大学生容易冲动的心理特点使得某些学生更容易成为校园安全事故的参与者或受害者,这就需要通过安全心理学进行积极干预。例如,某大学生与某同学原本经常因琐事吵架,关系紧张。最终在一次吵架中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进而演变为暴力事件,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给校园安全带来了威胁。这就是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也缺乏安全心理学的干预,最终导致学生出现思想偏差,最终酿成校园安全事件的案例。如果学校能够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并且关注学生之间的矛盾,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他们化解心结,这些由心理情绪导致的校园安全事故隐患或许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的身心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很容易被社会各种观念所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举动,学校应进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情绪,让他们能够和谐相处,如此则有利于保障校园安全。
作者还指出,心理因素正在成为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心理问题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导致大学生成为校园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要想做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就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例如,某大学生和同学谈恋爱,这本来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由于双方性格和观念方面不符,女生提出了分手,男生在情感上接受不了,不愿意接受分手现实,并经常以威胁、恐吓的方式不断纠缠女生,甚至选择暴力手段来威胁对方。该大学生因失恋产生心理问题,威胁到了前女友甚至其他同学的安全,若不及时引导教育,极易引发校园安全事件。学校应及时对这个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走出失恋困境,而且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通过正当的努力去获取爱情,而不是暴力威胁。此外,学校还应对女生进行心理安抚,帮助她消除不安和恐惧,以防这位女大学生在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比较常见,心理问题又容易导致校园安全事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努力开展应对措施,例如设立心理咨询室并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也应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协同育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总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合理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样就可以防止大学生心理问题演化成为校园安全事故,切实保障校园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起到塑造正确健康三观的作用,心理疏导则更多关注个体的情绪与心理,二者协同互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建构安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