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建设要“上连天线、下接地气”

2020-01-13 23:02杨宝藏
河北水利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利水利工程基层

□杨宝藏

水文化建设如何发挥自己的桥梁、纽带和中介作用,在人、水、社会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和支撑点,如何既上连、紧跟中国传统文化、水利事业发展等宏观指导方向,讲战略、讲大局、讲大势、讲合拍,又下接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水利微观方面,讲战术、讲方法、讲实际、讲融入?如何使水文化建设既符合社会发展大势与水利改革发展管理大目标,又充分贴近实际、融入基层、贴近水利职工和社会大众?这是我们在水文化建设中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是水文化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水文化建设既要考虑一个区域层面、宏观层次上的统筹安排,从总体布局上理清思路、理顺关系,更要找准突破口、关键点,把点上的水文化办好,以点的示范来指导面上的建设。上接天线,就是水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大局,坚持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与国家和水利宏观大局做到合拍、适应。下接地气就是水文化建设要提高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中的文化元素,使其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使水文化建设落地、生根、开花。

从当前水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上接天线”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一是太多偏重于历史水文化的研究发掘,对现实水文化发展的研究,当代社会对水利认识的研究,水利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不深不透,结合得不紧密;二是偏重于水文化自身的建设,对水文化与整体社会文化、国情社情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不紧密;三是水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还处于自发状态,基层职工参与不够,缺少理性深度和理论支撑,对现实水利发展实践和水利职工的影响力偏弱。四是水文化建设的领域偏窄,没有充分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水利人的积极性,仍然存在盲点。

另一方面,基层水文化建设开展不够扎实,各地重视程度相差较大,与领导者的认识水平有很大关系,真正得到社会认可的水文化建设成果还不够多。特别是由于基层水利单位情况复杂、多样,长期以来沿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组织僵化,管理瓶颈日益突显,普遍存在3 个误区,一是观念淡薄,意识偏差。一些人总认为,水文化研究、建设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是上级部门的事,与水利工作的实际无关,与基层水利单位的工作更是无关。二是水文化建设被政工化、文体化。许多人将水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或精神文明建设,或等同于搞些大家喜欢的文娱活动、体育项目,只是用来活跃活跃气氛,丰富一下职工生活。三是水文化建设存在短期性、雷同性,往往一阵风、一时热,缺乏系统思考与长远打算。

文化的根子和基础是国家层面的大局大势,而主要市场在基层、在大众,惟有既符合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又适应基层适应大众的水文化才能赢得大众的心,从而使水文化真正转化为巨大的文明动力。实践证明,水文化建设如果脱离国家社会发展大局,脱离水利实践和基层大众这个中心轨道,无论如何,都难以真正成为水利发展的推动力。水利文化只有融入到水利各项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之中,融入到行业和组织里,融入到水利职工和社会大众中去,才会扎根、生长、管用,才能真正形成行业和组织发展的软实力。

2.水文化建设要“上连天线”

2.1 水文化建设要与中华民族文化合拍

一部中华文明史,其中一项很突出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治水管水、与水抗争的历史,水文化理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相当比重的地位,但现实中还有很大差距,水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肤浅和表面化的问题,远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应有的认可认同。所以,我们在推进水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水文化放在民族文化这一大背景下,据此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努力展现水文化的魅力,使全社会都充分了解和认同水文化。特别是水利部门,作为治水管水、与水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必须首先突出在水文化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水利文化建设这一重点,通过展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治水管水的奋斗历史,展现一代又一代水利人战天斗地、防洪抗洪的奋斗精神,展现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的丰硕成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更加了解水利、支持水利的局面和氛围。

2.2 水文化建设要与当代社会发展合拍

水文化反映着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不同阶段人们对水的认知程度,体现着人们改变这些水环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而不同时期阶段水文化的形成、传承、发展,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和丰富,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对水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总结,并把重新认识的观念进一步融入到所从事的水利工程建设、兴利除害和水利事业之中,从而不断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符合现况的、能够激励人们改造大自然斗志的精神产品。所以,水文化建设应当而且必须跟上甚至超越社会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

2.3 水文化建设要与水利事业发展合拍

水利事业是人类为了生存、生活和发展而进行的兴水利除水害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不断凝聚治水精神、发展治水理念、积累治水技术、完善治水法规、创造水利文艺,并传承了一批水利工程等,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化又反过来推动着水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比如,代代相传的治水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战胜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与时俱进的水利方针指引着各族人民持续不断地开展水利建设,不断进步的水利科技引导水利工作者规划设计建设了大批水利工程,日趋完善的水利法规规范着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和水利工程的科学运用,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学艺术在营造水利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水利建设事业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现代水利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利实践活动是水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活水源泉。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绝不能脱离水利实践而片面地建设水文化,而要找准两者的“契合点”,既在水利事业发展中培育、丰富水文化,又要注意运用水文化建设的成果指导水利改革与发展实践,及时挖掘整理、总结提炼、推广运用水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优秀作品、精神产品,满足当代水利人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展现我国水利建设的文化内涵。要借助水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及新时期治水思路,让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全面地把握其核心理念、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弄懂弄通新时期水利发展的定位、战略和重点。

3.水文化建设要“下接地气”

水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水工程的文化品位,这就要求必须把水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保护、配置等一切水利工作中,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勘测、设计、规划、施工、管理、工程名称、工程造型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当前应该主要做到“五个融入”:

3.1 水文化要融入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之中

水文化研究和建设虽然已有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但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滞后,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水文化建设在水利发展与改革中的保障性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水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而且水文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力学、社会学、人文学、美学、哲学、建筑学等众多领域,要使水文化建设发扬光大,水行政主管部门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必须勇于担当,始终坚持自己的主体地位、领导地位,真正发挥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协调作用,把以民间团体和个体自发研究推动为主转变为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紧密结合的联系互动模式,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做到方向上牢牢把握,工作上及时指导,政策上大力支持,投入上切实保障,切实加强对水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水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

当前,水行政主管部门尤其要做好水文化的倡导、传导工作,组织好水文化的传播,把上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下到基层水管单位的水文化建设衔接起来,把对水利系统内部的水文化传播与对社会的水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做到贴近水利职工,贴近水利实际,贴近社会实际,使水文化建设全面开花

3.2 水文化要融入到水利规划之中

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水文化的融入首先应该从水利规划开始,全过程进行融入,只有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命题恰当的规划才是高起点的水利规划。要将文化融入水利规划,必须抓好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将文化列入水利规划的规程、规范、定额、技术标准及相关评价指标中。一是要修订相关的规程,在规程中增加有关水工程文化内涵的章节和具体规定,如水工程的文化概念、文化表现手法等,提供规划编制者参照办理;二是要制定文化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标准、工程定额等技术规范,提供给规划编制、工程设计、施工使用;三是有规范规程制定权的部门,都要做好本级出台的规程规范的修编,确保在新建、改造或修理的水工程中融入文化的元素,做到有规程可依、有规范可循、有标准可执行。四是评价应有文化评价的指标。规划在融入一定的文化内涵后,对规划中的社会目标可以用增加人民群众文化休闲场所的面积、游览点的数量或形成的建筑风格、特色风情、文化作用、景观资源组合等作为衡量标准,对规划中的环境影响,也可用改善宜居环境、增加特色文化景观区等指标来衡量。

第二个环节:将文化融入各个水利规划中,做到高起点规划。一是将一定的文化概念纳入规划目标,明确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工程质量品味、布置和营造技法。二是融入流域规划。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穿越在历史时空中,会遭遇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环境,他们以其智慧,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并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流域文化。因此,在编制流域规划时,不仅在其规划目标中要将提升流域相关水系的文化内涵与品位作为一项目标,还要根据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提出融入的文化方向和方针,作出具体战略性、导向性的全河文化规划。三是融入地区水利规划。就是要在对上位的流域文化规划有所了解,在接受上位流域规划导向的前提下,参考地区流域或主要湖泊特有的、个性的文化元素,精心设计地区水系文化概念,并对下辖区域的水系文化规划和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3.3 水文化要融入水利工程设计之中

水不但有自然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不断被赋予新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从古至今,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和治水管水实践中都必然要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水文化。而这些水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对水和治水管水实践的重新认识,并把这种观念、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反映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形成新型的对应于本时代或时期的水利工程和水利事业。因此,水利工程与水文化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提高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持续演进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水利工程本身必然也必须包含水文化的内容,水文化也必然在水利工程上有所体现,特别是在一些著名水利工程上体现的更多。

首先,水文化的融入能提高水利工程的品味。水文化特别是水利文化,体现了时空的适变,而这种体现的完善,是否不断升华,是否不断丰富,是否不断提升,正是水利文化品位的魅力所在、核心要素所在。

其次,水文化的融入为工程建设奠定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建好水利工程,实现其基本功能和效益的同时,如果更能体现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展现建筑美、和谐美、精神美,就可以达到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

再次,水文化的融入为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把水利建设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凝练提升为共同的文化认知,固化成文化习惯,可以促进公众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通过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在地水文化及其历史底蕴的挖掘,可以加深对工程本身、周围环境以及社会风俗的认同感,培养出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从这一点上讲,工程建设与水文化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

根据已建和拟建工程的特性与要求,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和品味的任务可具体分解为二,一是已建工程,可以深入挖掘其文化元素,增加文化配套设施;二是拟建工程,应当把文化元素一点点融入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使其成为水利技术与文化元素完美融合的典范。如考虑建设兼有文化内涵和有一定品位功能的水工程,在初步设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就要深入了解并获取水工程所在流域、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名人轶事、风景名胜、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娱乐方式、休闲风气、交通能力、自然风光、文物遗址、旅游状况等数据,分别进行研究,形成融入文化的初步创意、文化工程的目标概念、具体工程文化概念、生态条件、环境形象等。进而,将初步创意融入常规的水工程设计内容之中,一并作出技术决定,计算工程总量,提出施工方法、进度及概算。

3.4 水文化要融入基层水管单位之中

基层水管单位直接从事着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及防汛抗旱等工作,水文化融入基层水管单位是重点水文化建设的根本和重点,只有基层水管单位文化的发展,才会有水文化的整体繁荣。水文化建设在多大程度上能在基层水管单位落地生根,是检验水文化建设的最关键因素。

实践证明,水文化的融入是加强基层水管单位管理与水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一,水文化首先是水利文化和文化两者结合的微观管理文化,其管理属性体现在水文化与水利的规章制度、流程、职工行为准则等的相互融合与促进,以及对社会公众的水事认知的引导作用。所以,水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基层水管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开展水文化建设,可以逐步提升水利基层单位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培育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先进治水理念,使职工在具体工作中增强对自然界及水环境的认知感,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从而促进基层水利管理任务的完成。第三,基层水管单位管理工作还可以为开展水文化建设提供机遇、空间和平台,使水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渗透到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中去,这可以极大地丰富水文化建设的内涵,摒弃过去文化建设中见人不见物的“假大空”的做法,将水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第四,水文化建设是基层水管单位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水利在区域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水文化建设要融入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中,关键要从管理属性这一角度来看待水文化。基层水利单位由于工作地点、工作和技术特点及长期在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等原因,在水文化建设中容易陷入水文化与水利实践相脱节的尴尬局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单位领导是水文化建设的主创者执行者示范者,水文化没有领导带头是建设不起来的。二是要全面计划,整体推进。水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建设伊始,应依据单位实情和未来发展需要全盘计划,系统思考,合理安排,立体地从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方面整体而有序地推进。三是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水文化建设不能一时热,一阵风,而要有步骤地有序地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四是以人为本,深入心灵。水文化要能深入员工心灵,能被员工深深吸引,有很强的感召力,员工才能发自内心地喜欢水文化,所以建设水文化需要从员工内心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五是注重特色,不断发展。优秀的水文化就是单位的灵魂。基层水利单位要认真思考自身有什么,要什么,及未来目标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积极培育符合单位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理念和核心能力,突出特色,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六是加强水文化阵地建设。基层水管单位在工程加固改造、考虑独特建筑风格的同时,可结合建设历史陈列室、荣誉室、生态公园、水科技示范园等设施,还可以形成楼道文化、公告栏、画廊、单位网站等水文化建设阵地,凸显水文化底蕴,彰显水文化特色。

3.5 水文化要融入水利风景区建设之中

水利风景区是在水利工程及其水域水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创造的景观。它是人为因素作用形成的景观,是集中展现和弘扬水文化的最佳场所,是社会大众接触最紧密的一个水利窗口。所以,实现水文化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有机结合、体现特色,就必须注重水文化元素既多方融入,又有效融入。

现代水利的景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重自然景观、轻人文景观的阶段,精品意识不够,水工程文化品位严重不足。如很多地方对水利景观建设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在工程完工后,又觉得缺乏文化底蕴,于是就临时这里添加一个雕塑、水景,那里增加一个标识、花坛等,今天这个领导觉得缺点什么,明天那个领导又说什么不合适,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且大多形态单一、内容肤浅、造型乏味,缺少新颖性,削弱了视觉吸引力。还有的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只是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缺乏空间灵魂与点睛之笔。一些号称加入文化元素的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独到的设计,你有当地的文化和人文历史结合起来,生搬硬套,东拼西凑,牵强附会,强行加入一些历史和文化,显得不伦不类。也有一些水利工程景观大行“复古风”,一味搞仿古建筑,动辄亭台楼阁,但在工艺上不花工夫,粗制滥造。对此,我们必须转变理念,加强规范,今后在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和每一处水环境时,都要更加重视更大比例地增加水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与周边的历史文化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用文化的理念打造水景观工程,真正体现先进设计理念,展示建筑美学,承载文化传承功能。要努力挖掘水利工程本身的文化内涵,根据各自实际,因地制宜、不强求划一地做好水利工程的文化展示、水利科普知识的展示、水利人物的展示、水工具展示、地域文化展示等,以科学的景观设计展现水文化,以全面的导游系统宣传水文化,以特色多样的专题展览彰显水文化,以浓郁的地域风格塑造水文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挖掘、传承水利风景区水利历史文化,真正以文化来体现水利风景区的灵魂和特色。□

猜你喜欢
水利水利工程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基层在线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