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2020 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为统领,以提高水资源现代化管理能力为导向,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为目标,统筹配置外调水与当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兼顾生活、生态、生产用水,把水资源管理工作重心从注重服务转移到服务监管并重上来,从注重“以需定供”转移到“以供定需”上来,从注重用水总量宏观目标转移到用水单元控制上来,从传统管理方法转移到现代管理体系上来,推动水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在2020 年决战决胜之年,为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安全保障。
按照水利部河流水量分配计划安排,配合海委完成清漳河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委托技术单位,并会同邯郸市认真研究水量分配方案,结合沿河两岸现有取用水工程、考虑下游河流生命健康等实际,提出合理可行的分水建议。
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摸清生态流量相关研究成果和基础数据,根据河流湖泊自然节律和生态系统需水的关键期、敏感期,分类确定不同河流湖泊对生态流量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基本需求,确定本省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研究生态补水与生态流量相对关系之间的机理,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按照先易后难、急需先分、应分尽分的原则,优先选择跨市少、水事矛盾少、流域在省内、计划建设控制性工程的河流,逐步有序组织实施。按照基本满足生态流量、重点保障沿河居民生活、尊重历史开发利用、合理确定现状用水、适度考虑发展需求的工作思路,公正、公平、科学推进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在全面总结蓟运河、拒马河、沙河(大清河流域)河流水量分配的基础上,年内完成洺河、瀑河、潴龙河、青龙河水量分配。
贯彻落实“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家“十四五”红线指标设定及我省实际情况,按照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以水定产原则,科学评估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使之与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年内完成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量等控制指标分解。
实施取水设施核查登记,按照水利部要求,对全省地表水取水设施进行摸底;结合“河北省水资源与节水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重点取水设施监管名录和台账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取水设施监督检查,集中人员和力量,对全省取水设施开展一次拉网式监督检查,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取水和超许可用水行为,各行业无证取水、超计划用水、超许可用水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优先审批外流域调水许可水量,合理调整本地水和非常规水许可水量,严格控制地下水许可水量;利用水资源税水量监控、计划用水管理等平台和大数据手段,定期检查各地水量监控情况、用水户计划用水执行情况、超许可取用水情况。进一步优化取水许可办理流程,完善网络式、电子化办证程序,与国家电子印章发证有效衔接,逐步普及使用电子印章。出台不予许可取用地下水的情形通告。探索农业用水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压实乡镇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责任,大幅提升农业取水许可覆盖范围。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一盘棋”思维,构建全体系水资源监测能力。进一步强化监控站点建设,持续实施非农取用水纳税人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年内新建取水在线计量监控点2536 处,基本实现超采区年取水量1万m3以上取水户取水量在线监控全覆盖;探索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加强监控设施运行维护,完善取用水户、监测站点基础数据,保证全省监控站点正常运行率达到97%以上。适时推进取水计量监控业务系统建设,提升取水计量监控数据查询和业务办理的透明性、便捷性和规范性;整合取水许可等孤立子系统,全面推进“河北省水资源与节水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按照统一入口、数据共享、业务互通原则,全面提升全省水资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程度。
以提高用水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健全取用水量统计制度,规范用水统计调查方法,优化社会用水量统计成果,抓好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提升取用水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切实履行统计管理职责和监管责任,强化水资源基础信息规范化建设。
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做好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协调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协调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环勃海审计整改、厅“四不两直”暗访整改等跟踪问效工作。
做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应用,指导各市县落实农业水权交易实施细则,充分利用压采奖补资金,积极引导农民将水权额度内节余水量进行有偿转让,使节水农民获得利益。借助中国水权交易、省资源交易、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等平台,推进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指导自贸区探索开展跨行业水权交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作用。
总结水资源税改革成功经验,完善取用水监管和水资源税征管协作模式,配合水利部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调研,力求在税额标准设置、税收征管模式、农业水资源税、取用水计量及监管、水资源管理工作经费保障、基层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通过税收经济杠杆推动各行业用水方式转变。
进一步完善区域农业用水量核算的“以电折水”技术支撑体系,在全省地下水超采区新建农业用水“以电折水”系数远程在线监测站点3864 处,实现“以电折水”系数测算的规模化、自动化和实时化,提升基于“以电折水”模式的区域农灌用水量核算准确度。积极推进基于遥感技术的农灌用水量监测试点研究,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县,同步开展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遥感量算和实际用水定额地面测算工作,并通过开展典型村农灌用水的精准调查监测,科学核定农业灌溉用水量。
以自贸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为单元,探索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核定区域内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指导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实施取水许可承诺制,精简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和环节,逐步建立政府控总量、区域控用途、行业控定额、用水户承诺的新型取水许可管理模式,推动实行守信奖励、失信惩戒制度。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兴水方针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坚决反对形式和官僚主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准则,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做到不腐、不贪、不沾、不拿、不卡、不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努力克服职责变化、岗位变动、职务调整等方面的影响,加强队伍建设,营造“一心干事、一身干净”的工作环境和政治生态。
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为靶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水资源论证为抓手,加强基层调查研究,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日常自学、每周集中、定期交流的内部学习制度,对全省不同层次、不同业务的水资源管理人员,采取以会代培、专题讨论、集中辅导、外聘教学、各地互鉴、现场观摩等方式,广开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渠道和途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许可、依法管理的综合能力。
水资源管理面向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指导各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水情宣传教育,使水资源强监管思路、措施落实到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的行动上,使“取水办证、无证违法”的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回应社会各界特别是用水户的关切热点,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支持,营造水资源管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