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苹 王素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近年来,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逐渐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着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仍严重困扰着高职教育,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最终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陈旧的课程考核方式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相适应性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大部分院校习惯于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却往往忽视了考核方式的研究与改革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实际上,考核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加强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有“笔试”、“口试”、“实操考试”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笔试为主,实操、口试为辅”。现行课程考核方式主要的问题是:考核观念陈旧落后,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不协调;考核环节理论与实践分离,偏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总结性考核评价为主,没有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全部功能,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课程考核方式是因为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岗位要求,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不符合知识、能力、素质、德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目标:以《煤气化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出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并应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好地与市场接轨。
研究内容:研究汇总调研的课程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针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将研究成果进行实践、论证,对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进行跟踪、问卷调查;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为今后的课程考核提供依据。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2~2016.9)。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成员培训,学习教育实践、理论方面资料,从中发现研究课题已有的经验和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起点,然后通过实际调查和专家咨询方式,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现状、意义、内容、目标、具备条件和实施步骤等。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10~2019.1)。对兄弟院校相关课程进行调研,深入企业调研员工的考核定级机制,归纳、整理、分析调研结果,结合学院、课程和学生的情况,拟定考核方式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阶段(2019.2~2020.1)。针对前期实施的考核方式,向老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然后进行评估,课题组对考核方式中的不足并进行完善,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进行中期评估。中期自查评估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20.1~2020.8)。课题组分析、研究、汇总课题资料,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组织发表研究成果。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1)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煤气化生产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课题组在充分分析课程性质和本地区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相关企业和兄弟院校调研,依托实训中心60万吨煤制甲醇-二甲醚仿真工厂,制定了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根据水煤浆制备流程识读、气化流程识读、水煤浆制备在线仿真操作和气化在线仿真操作四个工作任务进行设置,考核标准参照煤化工企业岗位标准。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过程性考核要求学生掌握每个工作任务中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取得好成绩,并记入最终总评成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过程性考核中融入技能考核,不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对其他煤化工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起到了借鉴作用。课程考核方式相比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是相对落后的,近几年教师们也开始关注到课程考核方式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本课题的开展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本次课题研究虽然已经圆满完成,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考核方式还会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提高考核方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相适应性。今后,我们要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更进一步完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