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胜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634)
在我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我国化工领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化工企业以及化工园区的数量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化工企业具有比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部分化工企业缺乏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以及明确的职业卫生责任制等。
尽管我国对于企业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标准规范,然而部分企业由于资金以及人员方面的约束,依然缺少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在这种形势下,使得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存在风险。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工作组织机构以及标准的工作步骤,同时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这造成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实施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的目的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同时给员工的身心健康创造有利条件。然而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的践行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平时的职业卫生工作过程中。企业各级领导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没有把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归纳到岗位的绩效考核中,因此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控屏障。
对于有的化工企业来说,会被很多的外界因素所干扰,员工本身的素质比较低,企业职业卫生培训缺乏力度,员工对于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不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其落实到位,对于职业病的危害缺乏清楚的认知,这使得平时的防护工作缺乏目的性,没有办法给自身的健康提供保障。
尽管很多化工企业都设置了保健室以及医务室,同时里面也安排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只是占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一小部分,并且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员没有直接加入到化工生产的一线,这使得他们并不是很清楚有关职业危害的因素,因此没有办法综合企业的现实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夯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员工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缺乏科学合理性。有的企业没有根据标准规范配备满足要求的防护用具,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规范工作人员合理佩戴,因此没有充分发挥防护用具特有的功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员工的健康安全。
有的化工企业没有对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也没有意识到化工生产领域的职业危害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在现实工作过程中,没有完全根据有关的标准规范适时进行检测和管理工作,造成该项工作在实施期间缺少对应的指导,从而给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员工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需要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实施上岗前、在岗以及离岗体检。通常情况下,有的企业缺乏上岗前以及离岗体检;对于在岗期间的体检也比较随意,无法按照企业现实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来明确体检的周期,用健康体检来取代职业性的体检等;有的企业在管理各种类型的体检报告时,没有根据一人一档实施分类的管理,造成员工的健康监护档案出现缺失或者是混乱的现象。
目前许多化工企业对于火灾、爆炸以及环境污染等各类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防控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但对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职业病事故的发生,相应的预防处理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对一些化工施工现场缺乏事故排风系统相连的泄漏报警装置,而且没有配备相关的急救药品装备。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缺乏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配备不到位,日常维护管理不善,发生紧急情况无法正常使用。
政府对于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大,因此导致了许多化工企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卫生监督管理的频率较低,同时这些监督人员缺乏专业的卫生管理知识,企业的卫生监管流于表面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对于企业的卫生监管力度,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对于卫生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的检查。另一方面政府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不能过分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不能给一些危害企业员工健康以及当地居民的问题企业开后门,要给予严厉的处罚,责令其整改。
在企业的管理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的重要作用,要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并聘请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监督,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为企业后续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指导,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医务人员充实到企业,要强化对于化工企业设备安全以及职业病的防护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质量。
随着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推行,企业要加强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全面提升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能力,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化工企业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将责任划分到具体个人,企业的每名员工都能够积极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从而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其次,对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来说,更要加强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视,强化对于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监督。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共同活动。它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体健康安全,因此要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病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保障劳动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
相关的化工企业要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卫生防控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其中,特别是要对一些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职业病的危害,能够掌握一些紧急预警处理措施,另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防护体系,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工作。另外,企业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职业病预防人员开展相应的卫生普及讲座,丰富员工职业病防护知识。
企业要制定劳保用品使用管理规定,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必须养成佩戴防护用品的好习惯,定期对劳保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有效。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职业卫生安全问题对于化工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化工企业要建立专门的职业卫生检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业人员。另外要加强对于企业职业卫生检测制度的完善,建立职业病危害预警制度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及时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另外,对于职业卫生项目建设要严格管理。企业要结合生产实际,及时安排好自身的日常监测,同时可以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单位对生产装置做好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年度检测工作;同时加强企业监督,开展职业检测突击检查,加大职业病防治投入,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化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要不断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严格按照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储存管理。其次对于新员工来说,需要进行上岗的体检工作,具体的体检项目要根据即将接触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来确定。在岗职工根据其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健康监护周期,根据监护周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性体检;要规范离岗体检,并将体检结果记录告知本人。对于一些疑似职业病的员工,要经过反复的多次检查治疗,发现职业禁忌证的,要及时调整岗位,从而提升企业对于职业病的预防效果。
企业应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以职业危害因素为课题组织岗位员工进行针对性演练,提高岗位员工应对中毒、窒息、中暑、灼烫及其他伤害等危害因素急救能力。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卫生应急演练,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演练要适时进行,切实提高全员的应急救援处置技能,一旦发生事故能正确、有序应对。企业要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器材、急救药品;定期对生产装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对特种防护用品和应急装备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使用。
对于进入化工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首先就要参与企业的职业病预防培训,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生产环境,加强对于保护措施的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化工企业的员工在上班期间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穿戴好防护工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员工在面临一些具有高危害的工作环境时,企业没有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工具,那么员工要直接拒绝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只有在企业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才能够继续工作,切实保障自身的利益与生命健康安全,全面提升化工企业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的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与化工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于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视,严格控制化工企业的职业病,降低职业病危害对工作人员带来的伤害,全面促进我国化工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