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帮 童安荣 张婷婷
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目前仍采用KDOQI的标准:①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者肾损伤(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②GFR<60 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1]。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尤其终末期肾脏病患病率、住院率都有明显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童安荣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表实为湿、瘀,其主要机理在人体的代谢升降失调。人体升降出入的正常有赖于少阳主枢的功能。少阳为水火、气血、阴阳的通道,脾肾两虚、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失调,水湿痰饮内停,气血运行障碍,瘀血内生,痰瘀郁久化热,正虚邪实,寒热错杂。童安荣主任从少阳入手以调解少阳枢机为原则,使气机畅、三焦通、湿清、瘀化,正气调达,百病不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特点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腰痛等。中医学并无直接对应的病名,大多数医学研究者认为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水肿”“腰痛”“肾风”“癃闭”“关格”等范畴。
少阳即为小阳,其抗邪能力较弱,《黄帝内经》称之为一阳,后世医家亦称之为小阳、嫩阳、幼阳。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元代戴侗《六书故》云:“焦,燔之近炭也”,《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既是人体水谷元气运行的道路,又是元气气化的场所;胆附于肝,藏精汁,主疏泄,寄相火,主决断四大功能。《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二者以经脉相连,其气相应,功能相关,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胆气疏泄、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得以升降,少阳不仅为表里之枢纽,也为阴阳之枢纽。
2.1 容易经腑同病 《伤寒论》263条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入耳中,至缺盆,下胸隔,属肝络胆,沟通了肝胆表里的关系;其支者入季肋之间,贯心,向上夹咽,沟通了心胆之间的联系。成无己注云:“《内经》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腑,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入季肋之间,贯心,向上夹咽,少阳受邪,故口苦咽干、目眩。”尤在泾亦注云:“足少阳胆经也,胆盛精汁三合,而其味苦,胆受邪而热,其气上溢,故口苦。咽门者,肝胆之候;目锐眦者,胆脉之所起,故咽干目眩也[2]。”从注解中可以看出:口苦是胆腑热邪上蒸之象,咽干目眩是胆经火邪上冲之征。少阳病往往经腑同病,临床也应灵活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2.2 容易气郁、容易化火 少阳主枢,在外感内伤等致病因素影响下,均可致枢机不利,气、火、水三者代谢紊乱,“气有余便是火”,而少阳内寄相火,郁久极易化火,二者相加必然化火的趋势不可避免,因此在治疗少阳病时从“郁”“火”入手,往往能事半功倍。
2.3 容易生水、生饮、生痰、生瘀 手足少阳经脉相通,三焦为水火气化的通道,也是气化的场所。胆失疏泄,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于决渎,则水郁三焦,水郁日久凝练为饮、为痰,水、饮、痰为有形日久化瘀,水、饮、痰、瘀有形之邪进一步阻遏三焦气机,导致少阳气机更加郁滞,因此论治少阳病时不能痰饮水湿的存在。
童安荣主任认为慢性肾脏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表实为湿、瘀,其主要机理为多种原因导致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化功能受阻,脾失健运、肾气化失司,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失于决渎,水郁日久凝结为饮、为痰,水、饮、痰为有形日久化瘀,水、饮、痰、瘀有形之邪进一步阻遏三焦气机,影响脏腑功能,肾失于固摄精微物质外泄,血运迟缓脾肾功能受损,人体升降出入的正常有赖于少阳主枢的功能。从少阳入手以调解少阳枢机为原则,使气机畅、三焦通、湿清、瘀化,正气调达,百病不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肾脏疾病方面都体现了“和解少阳、补虚泄实、整体调节”的指导思想。方中用柴胡疏散少阳经中之邪,又有疏散少阳气郁之功;黄芩苦寒,清少阳胆腑郁火。二药相合经腑同治,经邪外解,胆热内清,火郁得发,气郁得解,枢机调达通利;半夏味辛既可助柴胡舒通气郁又可以和胃降逆止呕;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本草纲目》云:“元素曰:‘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党参味甘平,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党参同用同补脾肾之气,兼以生津养血。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固精兼以滋肝肾之阴,大便干时熟地改为生地以生津润肠通便,使大便通而无伤阴之弊;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淡渗利湿;有湿热内蕴者加石韦、白花蛇舌草、萹蓄、瞿麦以清热利湿;有脾失运化、肾虚失于固摄精微物质外泄尿蛋白者加石韦、萆薢、莲子、芡实利湿分清泌浊,健脾固肾。丹参、川芎、益母草行气活血化瘀、以解毒泄浊。砂仁、神曲以醒脾开胃,化湿和中;僵蚕、姜黄、蝉蜕以升清降浊,使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方中既有整体调节,又含对因治疗,立法全面,选药精当,疗效确切。少阳枢机不利,气、火、水都为之郁,则可致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肿、淋浊、尿血、癃闭、关格,变证丛生。因此,少阳枢机不利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童安荣主任认为肾衰病既有脏腑功能的衰退,又有气、血、水等物质代谢的失调,同时还有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的蓄积,治疗以疏利少阳为主,融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一体,并创制升清降浊胶囊(柴胡、黄芩、生地、生黄芪等为主药) 用于治疗肾衰病,研究发现其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 降低血清中磷、FGF-23的水平, 提高血钙含量, 以高剂量组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 降低血清中磷、FGF-23的水平, 提高血钙含量, 以高剂量组明显[3]。
马某,男,50岁,2019年2月23日出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困、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体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肾功能:肌酐140 umoL/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肾衰宁胶囊”“金水宝”口服,患者间断口服上述药物,未定期复查。10天前患者再次出现腰酸乏力加重,查肾功能:肌酐175 umoL/L,尿酸522.2 u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24 h尿蛋白定量:0.640 g/24h。刻下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腰酸、乏力明显,口苦,咽干,饮食差,夜寐差,小便量正常,尿中泡沫丰富,大便稍干2日1行,舌质暗淡,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数。中医诊断:肾衰病(少阳郁热、脾肾气虚、湿瘀互阻证)。用药:柴胡12 g,黄芩15 g,党参15 g,黄芪30 g,生地20 g,山茱萸15 g,山药生20 g,茯苓20 g,炒白术15 g,丹参30 g,川芎10 g,蝉蜕12 g,僵蚕12 g,姜黄12 g,黄连6 g,肉桂3 g,酸枣仁20 g,远志12 g,石菖蒲12 g,砂仁后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患者尿酸较高,给予口服非布司他40 mg,1次/日,碳酸氢钠片1 g,2次/日,嘱患者低嘌呤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2019年3月5日二诊,复查肾功能:肌酐146.7 umoL/L,尿酸正常;腰酸乏力较前好转,口苦、睡眠较前改善,大便每日1行,尿中仍有大量泡沫,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细。目前心火已清,睡眠较前改善故原方去黄连、肉桂、远志、石菖蒲、酸枣仁;患者尿中有泡沫考虑脾气虚失于运化,肾气失于固摄故加石韦20 g,萆薢20 g,莲子15 g,以健脾固肾、渗湿分清为法。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019年3月21日三诊,1个月后复查肾功能:肌酐139.6 u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1+,患者腰酸乏力明显缓解,近日出现头晕、颈部僵痛不适,尿中泡沫较前减少,故原方加葛根30 g,桂枝15 g,清半夏15 g,怀牛膝15 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患者调畅情志, 勿过食肥甘辛辣之品, 不适随诊。
慢性肾脏病发病隐秘,早起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有时仅仅以尿中有泡沫、腰酸、水肿为主要症状,多数以水肿、体检发现患有此病,此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后期多脏腑损伤,多为不可逆性,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尤其终末期肾脏病患病率、住院率都有明显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治疗慢性肾脏病从少阳入手以调解少阳枢机为原则,使气机畅、三焦通、湿清、瘀化,正气调达,百病不生,从而大大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