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巉口畜牧兽医站,743022)
泻痢是犊牛饲养常见病,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饲养管理、应激、环境等等。患病犊牛生长发育受限,致死率较高,因此积极做好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情况下,犊牛大多生于季月,初生犊牛由于机体器官各项功能不成熟,因此其体质较弱,抵抗力不强,易于出现泻痢。在饲养管理中,如果没有及时吸允初乳,也就无法获得免疫球蛋白抗体,增加泻痢发病率。如果喂食不定量、不定时,奶温不稳定,也是诱发泻痢的重要因素。如圈舍环境不适宜,突然断奶,突然换料,会导致出现应激,进而诱发犊牛泻痢。一般情况下,犊牛泻痢多发于产后3 天,严重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1]。
2.1 第一,针对发病初期出现高烧、寒颤、频繁泻痢,粪便中有脓血的犊牛,在治疗中遵循清热燥湿的原则,使用“白头翁散”加减治疗,其方为:黄连12g、穿心莲15g、黄柏15g、苦参15g、鱼腥草20g、秦皮20g、白头翁25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掉药渣灌服给病牛即可。
病例:2020年8月份,我李某家饲养的1 头犊牛出现异常,犊牛为1月龄,高烧42℃,寒颤,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频繁下痢,里急后重,粪便中带有一些脓血,腥臭味熏天。采用上述“白头翁散”治疗2 天,症状改善,连续服用4 天,病牛完全康复。
2.2 第二,针对初期出现下痢,腹痛,粪便中有脓血,里急后重的犊牛,在治疗中应遵循行血调气的原则。使用“芍药汤”加减治疗,其方为:甘草10g、肉桂10g、木香15g、黄连15g、玉片15g、大黄20g、芍药20g、当归20g、黄芩20g,将中草药水煎后去药渣灌服给病牛。如患病犊牛尿不利,可在上述方中加入滑石、泽泻。里急后重较为严重的犊牛去掉肉桂及甘草,加枳壳。
病例:2020年7月份,我镇张某家饲养的1头2月龄对牛出现异常前来求诊,病牛不上膘,精神萎靡,频频回头望腹,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无食欲,发烧至40.5℃,鼻镜干燥,瘤胃蠕动无力。随即采用上述“芍药汤”治疗,加入适量水煎熬药液,分早晚2 次灌服,每天1 剂,连续服用2剂痊愈。
2.3 第三,针对腹痛,肛门坠涨,泻痢不畅,体强脉实的患病牛,在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清热行气化滞的原则,可以使用“木香槟榔丸”加减治疗,其方为:香附15g、牵牛子15g、黄柏15g、大黄15g、炒枳壳15g、陈皮15g、青皮15g、木香20g、黄连25g、槟榔25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灌服给病牛即可。
病例:2020年9月份,我镇秦某家饲养的犊牛出现病态,患病犊牛为3月龄,高烧至41.5℃,脉实,反刍逐渐停止,频频回头望腹,频频呈排粪状,但排粪量少,瘤胃逐渐停止蠕动,尾上翘欲蹲。采用上述“木香槟榔丸”治疗,加入适量水煎熬2 次后混合药液,分2 次灌服给犊牛,每天1剂,连续服用3 剂完全康复。
2.4 第四,针对持续泻痢导致体弱、体虚的犊牛,在治疗中应遵循温中养胃涩肠的原则,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其方为:甘草10g、干姜10g、山药15g、猪苓15g、党参20g、诃子20g、茯苓20g、白术20g、党参20g,将上述药物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掉药渣灌服给病牛,每天1 次。
病例:2020年5月份,我镇蔡某家饲养的一头5月龄犊牛出现泻痢,病牛日渐消瘦,眼眶下陷,精神状态不佳,停止进食,不愿站立走动,流涎,发烧至39.5℃,泻痢如水,持续泻痢4日。随即采用上述“参苓白术散”治疗,水煎灌服,每天1次,服用2 天,病牛症状明显改善,连续服用3 天病牛康复[2]。
2.5 第五,针对感染肠道寄生虫导致泻痢的犊牛,在治疗中可以应用“乌梅丸”(张仲景)治疗,其方为:细辛10g、干姜10g、炒川椒10g、当归15g、附子(炮)15g、乌梅20g、桂枝20g、党参20g、黄柏20g、黄连20g,将上述药物加入适量水煎熬去渣温后灌服给病牛即可。
病例:2020年6月份,我镇刘某家饲养的1头3月龄犊牛患病,下痢严重,里急后重,伴有腹痛,粪便中有黏液。西药治疗3 天无效。随即使用上述“乌梅丸”治疗,2 天见效,4 天痊愈。
首先,针对出现泻痢的犊牛,应及早发现,及早采用中兽医辩证法治疗,帮助病牛更快恢复健康。
其次,针对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犊牛,在中兽医辩证治疗的同时,应辅以西药强心补液治疗,避免脱水死亡。
最后,犊牛饲养管理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卫生状况不佳,防寒保暖不及时,极易导致出现泻痢,因此在辩证治疗的同时,应做好护理工作,营造舒适的圈舍环境,喂食其易于消化的青绿多汁饲料,补充营养,提高体质,进而更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