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意蕴及其在动物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探究

2020-01-13 05:59徐国栋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定义医学动物

徐国栋,刘 莹,骆 维

(1.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2.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

健康是医学哲学的逻辑起点,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相对“健康”而言,WHO 定义“健康”的内容包括:(1) 身体正常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生理状态没有改变。(2)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1-2]。显然,这里所描述的是一种普适的理想生存状态,在现实中,人或动物一生全时呈现“健康”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当前医学研究和诊疗已经达到分子水平的年代,人类对疾病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能力,就会对健康有了更加严格的判定标准。宇宙在运动,世界被改造,社会在变革,内外致病因素不断作用于人类或动物机体,疾病作为一种非健康状态,成为人类或动物常见的一种生存形式,或许,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疫苗免疫或药物介入防治。笔者认为:在动物疾病诊疗中,只有理解动物“疾病”的意蕴,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置养殖者的求诊期望。以下是笔者的点滴思考:

1 动物疾病意蕴的理解

1.1 动物的范围

广义的“动物”是生物学上的物种分类概念,包括了动物界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本文“动物诊疗”语境中的“动物”特指兽医诊疗过程接触的动物,包括这里所讲的动物是指以鸟类和哺乳动物为主的脊椎动物,包括了役用动物、经济动物、伴侶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等,主要指畜禽。

1.2 疾病的意蕴 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对疾病的意蕴加以理解:

1.2.1 疾病现象早已有之-关于疾病存在的最早时间

尽管世界医学史界还没有关于医学起源的统一观点,但至少明确一个事实:自古至今,疾病作为一种非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于动物或人类中,有证据表明史前动物的疾病状态很常见,疾病的存在时间比人类更古老,如7200 万年前的惧龙属动物患有脑部肿瘤疾病[3-4]。晚之,医学起源的一些证据完全能够证明人类很早就已开始认知疾病:(1)在中国,中医学最早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约距今180 万年~1 万年间)向新石器时代(约距今1 万~公元前2000年间)过渡时期[5];中兽医学起源于人类驯化野生动物的新石器时代[6]。(2)在其它国家或地区,也有医学起源的证据,例如4000~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闪族楔形文字记述了相关医学内容;至少公元前3100年以前埃及就有了成熟的木乃伊制作技术;约公元前1776年巴比伦帝国颁布的《汉馍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记述了包括医学和兽医在内的法律内容;公元前1500~1200年间印度的《吠陀经》记述了大量医学相关知识[4]。

1.2.2 文字“疾”、“病”造字的非健康初意及演进的相关文字

劳动、语言、意识、思维让人类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认知疾病及医药知识,这有别于动物抵御疾病的本能。例如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食荠苨、猴子捉虱、狗舌舔清洁伤口、埃及鹤呷水灌肠通便、非洲熊食菖蒲治病只是动物抵御疾病的本能,最多也只能算是朦胧意识而已;而最初的语言交流、火的使用、房舍建筑、服饰的穿戴等却是人类最初抵御疾病的理性行为,是先民抵御疾病的非文字记载证据[3]。

在人类发明文字后,多种文字记录了人类或动物疾病及医药卫生信息。“疾病”是中国先民对非健康状态的刻骨记忆,这里仅谈文字 “疾”和“病”的非健康状态初意:(1)关于“疾”字。现存最早的可信中国文字系统甲骨文中,“疾”(jí)字主要有两种字形,“疾” 一形有人非健康状态躺床,并出汗或出血点之意。这种字形被认为是甲骨文中应用有关“非健康状态”语义最多的字形;“疾”二形有受箭伤之意。此外,有研究发现甲骨文中的“疾”字还存在其它四种字形。在后世对非健康状态的认识过程中,“疾” 衍绎的意思包括疾病、缺点或毛病、痛苦或疾苦、痛恨或憎恨、患病或生病、迅速或猛烈、声音宏亮或响亮、通“嫉”即妒忌,等[1、7-12]。(2)关于“病”(bìng)字。一般认为“病”字造字源于甲骨文中的“疾”一形,即“疒”(nè),传世文物甲骨文、两周金文、古匋文均无“病”字,但见于古玺文,在秦汉时应用渐多,《说文解字·卷七·疒部》对“病”的解释是:“疾加也”,即“病”是严重的“疾”。此外,有学者对上古文献考证结果认为“病”的本义为“困苦”,即艰难痛苦之意,其概念在殷周时期已经明确形成[13-14]。随着历史不同时期文字的演进,到汉代的《说文解字》收录时,包括“疒”、“疾”、“病”3 字在内,共有102个字与疾病相关,其余99 个字(包括针对动物疾病的构字)均有“疒”部且有较明确的疾病分类指向[1、7-12],可见先人对疾病的认知是逐渐加深过程。

此外,甲骨文中还存在人、畜病名通用现象[15]。

其它文字系统也有大量疾病相关内容的记录,如前已述及的楔形文字记载。

1.2.3 疾病产生的医药卫生事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到今,身体健康甚至长生久视是人类的梦想,对疾病的恐惧与抗争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文明所在之处,处处是人类对疾病的理性认知。例如:(1)中国古代先民对抗疾病的活动遍及社会生活各角落:火的使用、镵石毒熨、汤液醪醴、挢引案扤是中国古代先民对抗疾病的方法[5]; 契于甲骨文及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述了相关疾病[5];《周易》、《诗经》、《周礼》等经典古籍都有与疾病相关的文字记载[5];在中国,《伤寒杂病论》中所述的神农、黄帝、岐伯、扁鹊等先秦名医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医药先贤[5];包括中国四大名著在内的许多文学书籍中都会涉及疾病与医药卫生内容,甚至记载了某些人或动物的特异性疾病。(2)随着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学、法学、军事等领域都与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现在,医疗卫生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有许多悬而未解的疾病相关问题牵动着人类的“神经”:诸如禽流感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仍在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生态破坏引发致病微生物的全球扩散倾向加剧、抗生素污染问题难以解决、超级细菌不断出现、动物饲料及人类食品安全仍面临挑战等。

1.2.4 人类对疾病本质认知在不断深入

在与疾病不停的抗争中,人类逐渐积累起的丰富经验和理论星罗棋布般分布在世界各地[4],从对疾病本质的认知历程看,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在不断深入,既有地域特色又有认知类同性,其中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神灵医学疾病观(始于远古时期,本质是本体论疾病观)。(2)自然哲学疾病观,(始于公元前5~6 世纪,本质是体液学说-疾病物质理论)。(3)自然科学疾病观(始于中世纪后,本质是细菌学说-特异性微生物引发特异性疾病观)。(4)进化论疾病观(18 世纪至今,本质是基因和分子医学病观)[1、3-4、16]。

1.2.5 不同人群对疾病本质认知存在差异

不同人群对疾病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现象。表现在主体(即病人或畜主)和客体(医师或兽医师)人群的疾病定义、不同研究领域(学科)人群的疾病定义存在差别。以下仅举4 例:(1)畜主和兽医师对“疾病”的定义存在差异,即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不一致。就动物疾病而言,畜主更多的是对动物疾病的感觉和经验判断,兽医师则是通过专业理论、检查指标得出对动物疾病的判断。(2) 不同医学或兽医学科对疾病的定义存在差异。例如生物医学、社会学、哲学、系统论、控制论对疾病的定义不同;现代医学中解剖学、生理学、分子医学、生化遗传学、病因学、分子医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的疾病定义不完全一致。类似地,兽医各学科也存在对动物疾病定义的差异性。(3)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疾病的定义存在差异。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或其它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但前者所显现出的强大竞争优势仍不能消解其它治疗体系在世间的存在,如中医学、印度医学仍很兴盛[4]。(4)在英文单词中,不同语境下使用Disease、Illness、Sickness 表达“疾病”的语意各有侧重[1]:Disease 偏于表达生理状况偏离正常指标的客观状态;Illness 偏于表达本人不舒服、功能失调的主观感受;Sickness 偏于表达处于疾病状态中。

1.2.6 医学专业“疾病”定义强调人类或动物与致病因素间的互作关系

从医学角度看,学者对疾病定义理解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疾病过程、机体变化(代谢、结构、功能)、疾病范畴(形态、心理)的争论[1、2、16-19],张玉龙[1]在考究了“疾病”的不同定义后,最终给出了较合理的的疾病定义,从中可以得出:人类或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致病因素有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现象,因此在理解“疾病”的定义时要有事件双方的整体观念,不能一味强调致病因素,还要考虑人类或动物机体抗损伤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长期动物诊疗实践中就发现:有时动物机体的抗损伤和修复能力很强,例如轻症猪呕吐毒素中毒病例,只要及时消除病因,根本不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需要理解人类或动物的疾病范围包括了形态、心理两个方面,越是高等动物,其心理性疾病就越表现得多些、明显些,因情感波动导致动物出现心理性疾病的病例时有发生。

2 充分理解动物疾病意蕴,恰当进行动物疾病诊疗

疾病与动物生存长期相伴是不争的事实,动物疾病诊疗的终极目标是保护未发病动物、治愈发病动物、防止多种动物共患病或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在具体的诊疗活动中,所有的动物诊疗活动都应在法律法规准许范围内进行,医者要明了重大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处置原则,在诊疗技术层面建议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2.1 动物疾病诊断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动物疾病诊断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特异疾病发生的本质是什么。(2)是否存在发病诱因。(3)最初病因与致死病因是否一致。(4)最初病因和当前主因是否存在因果关系。(5)多病因致病时不同病因对动物损伤程度的主次关系是什么。(6)是否有必要采用更多的实验室结果作为确诊依据。(7)畜主或其它医者采取的先期性防治是否存在效应,明确这种效应是正面的、负面的还是零,探查该效应是否仍在发挥着作用。(8)病理变化等诊断指标虽然存在,但病因是否已经消除。

2.2 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是否有特效或有效的防治理论和经验。(2)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否适用于发病动物。(3)防治方法是否具有简便易行可操作。(4)防治方法的实施是否需要权衡经济回报。(5)是否需要针对所有病因进行防治,不需针对性防治的病因是否仍在对动物造成着损伤。(6)畜主诊治目的与医者诊治方案是否一致。(7)畜主能否不折不扣按照医者要求进行防治操作。(8)畜主对防治的预期效果是否满意。

3 小结

动物或人类疾病由来已久,人类在不断挑战疾病诊疗水平的极限,人类想要彻底认清疾病本质还尚待时日,也或许,由于人类本身存在于宇宙这个大系统中,受系统条件制约,人类便永远不能得到疾病本质的终极答案。至少人类在积极探索诸如人类生存意义等终极哲学问题的步伐没有停止,那么,疾病的定义将会被不断修正并赋予新的意蕴。

不同人群对动物疾病的定义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在动物疾病诊疗中,首先是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在技术层面,医者要充分理解动物疾病的意蕴,至今人类对疾病的认知仍很有限,人类在疾病面前仍显得无奈和尴尬,医者很有必以“后现代主义”的医学观点去看待动物疾病诊疗活动,明确诊疗的对象不是“病症”而是发病动物[20-21],动物疾病被视为“哑科”,医者要运用各种诊疗思维(如中医思维、西医思维)去尽可能地解决畜主期待的现实问题,充分相信动物自身对致病因子的抗性,合理调节动物与病致病因子间的相摩相荡过程,维持动物生产能力或生存状态,而并不是力图消除、消灭所有病因,更没有必要针对所有病因进行防治,这才是诊治发病动物的最佳理念。

在诊疗过程中,认清动物机体与致病因素互作效应,借鉴、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在现有兽医诊治理论和经验、畜主期望、养殖场畜牧及医疗条件、发病动物四者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制定最佳诊治方案并实施之,应该是临床兽医处置诊疗动物疾病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定义医学动物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成功的定义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