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稞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
——以隆子县黑青稞为例

2020-01-13 03:19:40白建华宋连久孙自保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稞西藏加工

白建华 ,宋连久 ,孙自保

(1.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2. 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西藏 林芝 860000)

产业兴旺是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 务[1]。西藏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特色资源,将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品牌作为有效推进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青稞又称裸大麦[3],在我国已有3 500 a 的栽培历史,是生长在西北、西南高原地区的一种优势作物[4]。特别是在西藏,青稞不仅是保证藏族人民繁衍生息的主粮,更是藏文化的象征,藏族文化因此又被称为青稞文化[5]。据《2018 年西藏统计年鉴》统计,2017 年西藏青稞播种面积为13.884 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5.42%,占总播种面积的53.66%,青稞是西藏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农作物。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消费观念的转变,青稞这种具有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高蛋白质、高β-葡聚糖、低脂肪和低糖含量特点[6],集保健与营养于一身的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7-8]。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的发展,《西藏自治区“十三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强调大力实施青稞增产工程,着力提高青稞单产、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加强产品营销和加工能力。2016年西藏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竞争前关键技术研究。但目前西藏青稞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市场空间小,经济效益低。笔者以山南市隆子县黑青稞为例,从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不同环节,分析青稞产业发展过程面临的困境,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拟对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

1 黑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青稞作为西藏重要的特色资源而倍受关注[9]。黑青稞在营养品质、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均优于白青稞[7,10]。在众多青稞品种中,隆子县的地方黑青稞品种因其高产、优质、特色而备受关 注[11],隆子县因此成为黑青稞的主要种植区域。课题组成员于2019 年6 月至7 月对隆子县黑青稞产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调查。

1.1 黑青稞种植现状

2019 年,隆子县黑青稞播种面积为1 933 hm2,占青稞总播种面积的70%,占隆子县总播种面积的60%。可见,黑青稞在隆子县种植业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隆子县黑青稞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隆子镇、日当镇、热荣乡。这3 个乡镇黑青稞播种面积达到 1 910 hm2,占隆子县黑青稞总播种面积的98%以上,其中隆子镇723 hm2、日当镇867 hm2、热荣乡320 hm2。 因隆子县辖区的耕地质量、气候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故不同区域所种黑青稞的用途也有所不同,如隆子镇的宗雪村,土地肥沃,所产黑青稞品质好,该村的黑青稞除了自用之外,大部分被当地农牧局收购,用来作为种子使用,该村因此被称为种子村。其他村子的黑青稞除了自用之外,剩余部分被农牧局、黑青稞加工企业收购,或种植户自己储存。

黑青稞种植技术也取得一定突破。自2018 年起,西藏农牧学院王建林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高原种植业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隆子黑青稞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个项目在隆子县2 个乡镇安排了32 hm2的黑青稞增产试验(其中:隆子镇忙措村19 hm2,热荣乡袄塘村13 hm2)。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2 a 的研究,在关键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研发成功黑青稞专用丰产新型肥料1 种、丰产栽培模式3 种、土壤调理剂2种、新型农业机械4种。经实地现场测产,试验区黑青稞平均产量达到4 800 kg/hm2,较传统种植方法平均增产1 400 kg/hm2左右。目前,关键技术已基本成熟,计划于2020年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1.2 黑青稞加工现状

目前,隆子县黑青稞加工企业、合作社共有7 家,其中一家由于2017 年被水灾冲走了部分资产,再加上2018 年219 国道划线内拆迁,目前处于停业状态。其余6 家中,有3 家加工规模相对较大,分别是西藏山南加玉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隆子县洛旦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隆子县紫尚产品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另外3 家加工规模较小,年加工工量不足20 t。课题组成员对加工规模较大的前3 家进行了调研,其中对隆子县洛旦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他2 家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谈。据了解,隆子县黑青稞加工企业目前仍以加工糌粑为主,附带加工一些黑青稞零食小吃及当地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其中,西藏山南加玉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加工规模最大,且主要利用水磨技术生产糌粑,该企业由政府投资建厂,2015 年投入生产,黑青稞年加工量200 t 以上。隆子县洛旦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与紫尚产品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均成立于2014 年,前者黑青稞年加工量为100 t 左右,后者为80 t 左右,均采用电磨技术生产糌粑。在紫尚产品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新成立了西藏稞源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生产青稞酒和功能性食品。总体来看,隆子县现有黑青稞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空间小。尽管部分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1.3 黑青稞销售现状

隆子县黑青稞产品从销售范围来看,主要在西藏区内,以隆子县和山南市为主,也有部分产品在拉萨销售,如西藏山南加玉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和隆子县洛旦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在隆子县县城内均有产品直销店,在县城之外的其他地区,如山南、拉萨等地,主要批发给其他零售商进行销售。紫尚产品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在隆子县没有直销店,产品基本不在隆子县销售,主要在拉萨销售。从客户群体来看,主要以当地人为主,以来藏旅游的游客为辅,当地人主要消费经济实惠的大袋包装产品,而游客则更青睐于包装精致的小规格产品。从销售渠道来看,主要采用线下实体店销售,目前尚未进行线上销售。据销售方反映,黑青稞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销量一般。

2 黑青稞产业发展困境

隆子县黑青稞产业逐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在种植、加工及销售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1 种植规模小,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过度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特点[12]。隆子县黑青稞种植基本上处于分散式的碎片化家庭种植模式,每家每户仅利用自家现有的耕地进行种植,这与其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但在地势相对平坦、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区域也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在所调研的30 户黑青稞种植户中,黑青稞种植面积最多的为2.4 hm2,2 hm2及以上的种植户有5 户,1.33 hm2(含)到2 hm2(不含)的有2 户,0.67 hm2(含)到1.33 hm2(不含)的有7 户,0.67 hm2以下的有16 户,种植规模总体偏低,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同时,由于耕地碎片化、种植户数量多,且种植户在耕作水平、文化程度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青稞种植质量与产量参差不齐,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总体偏低。

2.2 出售率低,种植户现金收入少

实地调研发现,尽管黑青稞种植户市场参与意识在逐步增强,但整体来看,黑青稞出售率仍然偏低,种植黑青稞给农户带来的现金收入少。在所调查的30户样本中,黑青稞出售率在10%以下的就有14 户,其中5 户完全没有出售行为,不仅在近2 a 没有,之前也没有。归纳其原因主要有3 点。一是没有出售意愿。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户由于受过去挨饿阴影的影响,即使家里有多年的陈青稞,也不愿意出售。二是没有多余的卖。部分种植户虽然有出售意愿,但所产黑青稞除了自用之外,能够用来出售的所剩无几。三是收购方需求能力有限。目前黑青稞的收购方主要是加工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部分种植户表示,家里有多余的黑青稞,但收购方需求有限,当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不进行收购时,种植户只能把多余的黑青稞存放在家里。

2.3 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市场带动作用不足

黑青稞符合现代人对黑色健康食品的要求,是一类珍贵的种植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13]。但黑青稞本身硬度高,不易煮烂,且口感一般。再加上隆子县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交通不便。如果把未加工或简单粗加工的黑青稞产品直接推向终端消费市场,不仅在口感及食用的便利性上不具有优势,而且相对产品本身的价格来说,高昂的运费将使其竞争优势大大降低,不利于市场开拓。因此,发展黑青稞就地精深加工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但目前来看,隆子县黑青稞加工企业仍以生产糌粑等简单粗加工食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而吃糌粑是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且糌粑生产工艺简单,西藏糌粑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于是出现了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同类产品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替代性强、竞争激烈的局面。隆子县黑青稞加工企业市场规模难以形成,利润空间小,发展动力不足,对上下游的市场带动作用有限。

2.4 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认知度低

黑青稞尽管营养价值高,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和了解程度却很低。即使是黑青稞种植户也缺乏对黑青稞营养价值的了解,很多种植户把黑青稞卖了买白青稞食用,原因是白青稞口感更好。而外地人只知道西藏有青稞,却很少有人知道黑青稞,对其营养价值知之甚少。对黑青稞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在公共场所几乎看不到黑青稞产品的宣传海报。网络平台也鲜见相关信息推送。尽管在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偶有播放关于青稞的扶贫广告,但并未专门针对黑青稞进行宣传。总之,目前鲜有的宣传平台对青稞的功能性特征未进行有效说明,宣传内容宽泛,且宣传力度有限,远不能达到青稞产品被广大消费者认知、了解的程度,无法满足市场开拓的需要。

2.5 销售渠道单一,供需脱节

已有研究表明,黑青稞对治疗糖尿病、胃病等有明显疗效[14],且黑色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具有较强的消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具有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等功效[15]。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外人群,特别是糖尿病、胃病等特殊群体,无疑是黑青稞产品的潜在消费者,他们更愿意因为黑青稞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而购买黑青稞产品。但目前主要以实体店为主的线下销售模式,使得供需脱节。即使在淘宝、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可以零星地搜到一些黑青稞产品,但大部分是青稞米、青稞面等粗加工产品,且运费高、成交量低。潜在需求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交易。

3 黑青稞产业发展出路

3.1 强化种植技术,提升产量与质量

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中,无论这种增长是来自农业,还是来自其他经济部门,技术状况无疑是一个关键变量”。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 本[16]。随着黑青稞市场的不断扩展,对黑青稞原料的需求量必然会越来越大,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耕地资源非常稀缺与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西藏地区,无法依靠持续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获得农业产出的传统发展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7]。只有持续研发黑青稞种植技术,不断提升黑青稞产量与质量,才能有力支撑黑青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黑青稞种植技术的研发,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建议相关技术研究持续进行,并不断改进。

3.2 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种植

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12],在我国理论界与政策界基本形成共识[18]。由于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扩大地块规模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性,如可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户使用机械和进行土地投资的概率、降低单位面积劳动投入量等[19]。西藏由于地处高原地区,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一江两河流域,面积小且分散,再加上传统的家庭种养模式,长期形成了碎片化的小农经营模式。但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种植区域仍存在适度规模化种植的空间。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青稞适度规模化种植,以降低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特别是对于某些不可分性的生产要素,使其达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发挥规模经济性。同时规模化种植也便于青稞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与普及。

3.3 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市场带动作用

农产品加工企业一端连着种植户,一端连着消费市场,处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因此,青稞加工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青藏高原由于尚未进行大规模工农业开发,基本上没有受到工农业污染[20],隆子县黑青稞加工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深度挖掘黑青稞的营养价值与功能性特性,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精深加工度高的优质营养保健产品。同时,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差异生产适合不同消费者口感偏好的产品。经济学家阿尔钦和威廉·艾伦在1974 年合著的教科书《大学经济学》中曾提出需求第三定律,即当附加成本过大时,只有精品才值得运 送[21]。对运输成本高昂的西藏来说,生产精品尤为重要。只有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市场的开拓才会有底气,也才能充分带动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与市场参与度。在目前隆子县黑青稞加工企业普遍较弱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加工企业的力量很难达到生产精品的要求,也就无法发挥对整个青稞产业上下游的带动作用。因此,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如对口援藏资源,积极为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各环节搭建技术、人才、市场等平台,补齐加工企业发展短板,逐步引导和培育青稞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3.4 利用“互联网+农业”,促进产品宣传与销售

自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 +”概念以来,“互联网+农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2]。在此背景下,隆子县黑青稞产业发展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摆脱地理空间的束缚与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通过公众号、自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黑青稞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认知、了解黑青稞,进而成为黑青稞产品的消费者。同时积极建设网络销售平台,让黑青稞产品面向更多的消费者,打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结合隆子县人才匮乏、交通不便等现实条件,黑青稞产业发展要想有效搭上“互联网 +”这趟“快车”,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为此,一方面应通过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引进外地人才以及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对外交流与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补贴等相关政策降低物流运送成本,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扫除黑青稞产品销售方与购买方的交易障碍。

猜你喜欢
青稞西藏加工
半碗青稞面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认识“超加工食品”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10
后期加工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翠苑(2019年4期)2019-11-11 04:27:26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西藏科技(2016年8期)2016-09-26 09:00:24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