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岩
(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糖尿病足表现为下肢以及足部组织出现坏疽、溃疡、坏死等病理状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端疼痛、溃疡、麻木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 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组患者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足底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69例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排除严重认知功能异常患者、并发脑病、心脏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参考组(n=33)和实验组(n=36),参考组女性14例,男性19例,45~84周岁,平均(63.7±4.9)岁,实验组女性15例,男性21例,42~87周岁,平均(65.0±4.7)岁。比较实验组和参考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考组患者应用降糖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常规治疗,同时接受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2]。实验组患者同时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桃红四物汤组方如下:川穹15 g、白芍12 g、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熟地黄30 g[3]。加水煎煮后将药液倒入足浴盆,保持温度为38~40 ℃,指导患者将双下肢浸泡于盆内,每次浸泡30 min,每日浸泡1次。同时进行足底穴位按摩,重点按摩足底垂体、胰腺、脾、胃、肾上腺等反射区,每次按摩30 min,每日按摩1次[4]。
1.3 疗效判断。显效:患者感觉丧失、迟钝、麻木、颜色紫褐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踝肱指数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感觉丧失、迟钝等临床表现有所减轻,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均未见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20.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实验组共计3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参考组共计26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为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对比分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踝肱指数为(1.15±0.20),参考组患者为(1.02±0.18),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足主要引发原因为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引发的下肢深部组织受损、感染以及溃疡等,病情严重者出现残疾或者死亡的可能性较大,临床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化瘀活血等,降糖药物能够取得一定的病情缓解效果,但是效果不佳。对患者进行足底按摩可有效调整其足底压力并可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可使患肢冰凉以及刺痛感得到明显减轻并能够取得滋养机体的效果。桃红四物汤中白芍具有补血养血的药效,川穹可发挥行气活血的作用,当归、熟地黄在补肝滋阴方面效果显著,桃仁化瘀活血效果理想,诸药联用能够使患者脏腑功能获得调节,可显著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5]。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踝肱指数为(1.15±0.20),参考组患者为(1.02±0.18),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可显著改善其各项临床表现并可提高其踝肱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