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娟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 030024)
目前我国山羊养殖已成为一部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在山羊养殖过程中,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批山羊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某些人羊共患传染病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传染性疾病多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主要有口蹄疫、山羊痘、羊梭菌性疾病、羊传染性脓疱疮、炭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布氏杆菌病、羊的肝片吸虫病等。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病畜通过其分泌物、排泄物排毒,羊只的流动、运输及被病毒污染的车辆、水源、用具、饲料、等都可作为媒介。病毒能随风散播到几百千米以外的地方。
病羊体温升高,在口唇部、齿龈、舌面、蹄部、乳房等处发生水疱,水疱破后溃烂,不久形成结痂,幼龄羊病死率高。
为山羊痘病毒,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病毒通过呼吸道、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山羊痘病多发生于多雨季节。
病初有体温升高,流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症,随后皮肤上出现痘疹,痘疹经坏死、结痂而脱落。病程大约经3~4 周。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菌状芽孢杆菌属中的微生物造成的一类疾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
(1)由腐败梭菌引起的非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真胃和十二指肠有出血和坏死。绵羊最易感,尤其是6~18 月龄的膘情好的多发。
(2)症状:发病突然,无症状已死亡;稍长出现病羊体温升高、运动失调、腹痛、臌气,里急后重等,昏迷死亡,死后尸体迅速腐败。
(1)是D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病羊死后肾脏软化,也称“软肾病”。绵羊多发,尤其是2~12 月龄膘情好的发病多。
(2)症状:发病快,突然死亡。病羊腹泻,四肢痉挛,角弓反张。剖检时肾脏柔软如泥。
(1)是由C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特征为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1~2 岁绵羊多发。
(2)症状:以急性死亡为特征,可见病羊离群、不安和痉挛,伴有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
(1)由诺维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肝的坏死性炎症。以2~4 岁的肥胖绵羊多发。
(2)症状:突然发病死亡,稍长者见体温升高,反刍废绝,倒地死亡。剖检肝脏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
(1)由B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腹泻和小肠溃疡。7d 内羔羊多发,死亡率很高。
(2)症状:剧烈腹泻,不久虚弱、脱水,严重时死亡。剖检时常见到小肠内有溃疡。
(1)病原: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羊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口疮”。
(2)流行特点:以3~6 月龄的羔羊发病最多,通过直接接触或皮肤擦伤感染。
(3)症状:主要是口唇部感染,先是丘疹继形成水泡和脓疱,破后溃疡,结成硬痂。一般无全身症状。
(4)在临床上羊传染性脓疱疮易于口蹄疫、山羊痘等疾病混淆,需注意区分。
(1)病原: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2)流行特点:主要通过病畜传染,病畜排出大量细菌污染饲料或饮水,进而造成传染。
(3)临床特征有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口、鼻、肛门出血,孕羊流产,尸僵不全。
(4)炭疽或疑似炭疽的病死羊都禁止进行剖检,以免引起人的炭疽病。
(1)病原: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也称羊的“烂肺病”。
(2)流行特点:经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如寒冷潮湿、羊群饲养密度过大、羊只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易造成本病发生。
(3)症状:体温升高,伴随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流鼻涕和眼泪、咳嗽等,严重时出现死亡。剖检可见肺部有肝变,肺与胸腔有纤维素性的粘连。
(4)传染性胸膜肺炎与一般肺炎临诊相似,要注意对它们的区分。
(1)病原: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征为怀孕母羊流产和公羊不育。
(2)流行特点:母羊比公羊更易感,尤其是怀孕母羊。细菌通过患羊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经消化道、皮肤、黏膜等感染。
(3)症状:怀孕母羊多在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流产前有食欲不良、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等症。公羊表现为睾丸炎。
(4)人与患羊接触很容易感染本病,因此,要做好防护制度。
(1)是肝片吸虫寄生在羊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肝脏和胆管发炎及消瘦为特征。
(2)流行特点:中间宿主椎实螺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因其在温暖潮湿条件下可大量产卵繁殖,所以在多雨温暖的季节可造成肝片形吸虫病的普遍流行。
(3)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有时腹泻、腹痛,逐渐消瘦、衰竭。
认识这些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最大程度上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