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白痢的防控

2020-01-12 12:11杨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痢鸡场沙门氏菌

杨燕

(山东省蓬莱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265600)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雏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常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雏鸡,几乎所有品种的鸡都能发生,病死率在5%~40%之间,有些管理差的鸡场死亡率更高,危害很大[1]。为了能帮助大家对本病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下面就其防控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最适培养温度为36~38℃,最佳pH 为6.8~7.6,对除乳糖外的大多数糖类都具有发酵作用,菌落为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的透明菌落。除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他沙门氏菌都具有周生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凝集豚鼠红细胞。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污染食品的重要元凶之一,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案例中,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占27%左右。沙门氏菌血清型众多,截至到目前已报道的不低于2500 种,动物体内很多以条件致病菌的形式存在。鸡白痢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是家禽临床最为常见的3 种。

2 流行病学

本病可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扩散,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沙门氏菌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环境造成污染,病原可经“粪-口”途径进入健康鸡体内,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主要传染源。种鸡群如果有感染,可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很多鸡还未完成孵化就死于蛋中,经济损失很大。本病一般不发生大面积流行,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如环境温度过低、天气突变、饲养条件差、通风不良、频繁更换饲养员、鸡群饲养密度过大等。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以寒冷季节发病最多,除了鸡之外,鸭、鹅、鹌鹑、鸽子及野生鸟类等动物也能发生感染。

3 临床表现

疾病前期感染鸡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羽毛无光泽,肛门处常滞留粪便,对周围羽毛形成污染,俗称“糊肛”[2]。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鸡开始出现全身症状,机体脱水,眼睛凹陷,皮肤干燥,采食量严重下降,有些鸡甚至绝食,粪便呈水样,有时含有脱落的肠黏膜。剖检病死鸡可见其全身瘦弱,脚趾干枯,肝脏充血肿大,表面有黄白色细小坏死灶,卵黄吸收不良,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肺炎性渗出,呈深红色,部分鸡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又称白痢结节。肠黏膜变薄,内容物呈黄褐色,盲肠肿大,肠内有奶酪样肠芯。发病时间久的鸡死后能在腹腔中找到白痢结节,特别是心脏、腺胃、小肠等部位。

4 发病原因

雏鸡出壳后由于羽毛还未发育完全,保温能力差,对寒冷引起的应激抵抗力差,而环境温度过低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通常情况下,雏鸡上笼后,环境温度需要维持在33~35℃之间,且要确保环境温度分布均匀。有些小型鸡场没有自动化环境控温设备,依靠取暖灯加热,很容易造成温度分布不均,离灯距离近的区域温度高,而距离远的区域温度低,鸡群很容易出现扎堆现象,故本病在小型鸡场发病率更高。除此之外,饮水和饲料污染很容易爆发本病,如果鸡群中有感染鸡,其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沙门氏菌病原,并随着鸡的活动排到环境中,有些鸡还习惯把粪便排到料槽或水槽中,导致疫情。

5 致病机理

雏鸡出壳后,肠道是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直到开始进食和饮水后,肠道中开始有微生物定植,这其中包括对肠道有益的益生菌(如乳酸菌等),也包括以条件致病菌形式存在的有害菌(如沙门氏菌等)。如果鸡场管理差,很容易导致以沙门氏菌为主的有害菌大量繁殖,不但抑制益生菌的繁殖和代谢,引发肠道微生态失衡,还能造成肠道黏膜发炎、脱落,其产生的毒素也会进入血液引发毒血症,此时病鸡除了表现消化道症状外,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不愿走动、喜欢离群独卧等。沙门氏菌产生的毒素能刺激肠黏膜不断分泌肠液,造成粪便水样,不成型,机体脱水,电解质丢失,最后大多数鸡因水盐代谢紊乱而死亡。

6 防控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出现,鉴于本病的发病机理和发展病程,我们在预防本病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鸡场要做好雏鸡开口工作。经常发生本病的鸡场建议用抗生素开口,如复方阿莫西林、硫酸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恩诺沙星等,开口日龄宜选择在第2~4 天,首日龄开口容易影响益生菌定植,故不建议开口过早,而抗生素使用过多或使用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衡,因此,同样也不建议开口时间过长。本病不严重的鸡场建议使用益生菌开口,尤其是含有乳酸菌类的益生菌制剂,因乳酸菌为定植菌,能长期依附在肠黏膜表面,且能分泌乳酸,对沙门氏菌抑制作用显著。

其次,养殖场要加强管理,严格把控鸡苗质量。沙门氏菌感染严重的种鸡场,其种蛋很容易发生污染,坚决杜绝从此类种鸡场引苗。种鸡场要加强管理,每月至少对鸡群净化一次沙门氏菌,种蛋孵化前和孵化过程中要消毒,工人操作过程也要规范,避免污染。引雏后及时使用葡萄糖和电解多维饮水,帮助其排出胎粪,首日龄环境温度不能低于33℃,之后每天降低0.5℃,期间要勤巡场,发现雏鸡有扎堆现象表明环境温度过低,及时调温。育雏期间水槽和料槽距离应大于30cm,防止饲料被鸡刨入饮水中发生污染。育雏期间,如果发现有糊肛现象的鸡,第一时间将其隔离,用镊子去除肛门处的粪便,避免堵塞肛门影响排便而死亡。

再次,加强鸡舍消毒。消毒包括进雏前消毒和进雏后消毒,进雏前先将彻底打扫鸡舍,之后用三氯异氰尿酸钠熏蒸,所有料槽和水槽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之后在太阳下曝晒备用。进雏后鸡舍环境用5%来苏溶液消毒,如果饮用水为浅井水,尽量煮沸消毒后再使用,因浅井水沙门氏菌容易超标。所有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育雏舍,外来人员尽量在远离生产区的区域接待,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前也应消毒,特别是鞋底、衣物的消毒。

最后,科学使用酸化剂。兽医临床常用的酸化剂以复合酸为主,主要包括甲酸、乙酸、丙酸、柠檬酸及其铵盐等,临床使用时可以在饮水中添加0.1%的剂量,对水质进行酸化,酸化后的水pH 一般在4.0~6.0 之间,在酸性环境中沙门氏菌会停止分裂增殖,甚至被杀灭,水质得到净化,杜绝饮水传播。另外,定期使用酸化剂能降低肠道的酸碱度,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的培养,对有害菌也有抑制作用。

7 治疗

很多抗生素对沙门氏菌有抑杀作用,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3]。兽医临床常用的药物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硫酸黏菌素等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疾病前期鸡群死亡率不高,感染鸡只表现消化道症状,此时可采用饮水或拌料给药的方法让鸡口服,口服后药物会直接进入肠道,对肠道内的沙门氏菌进行抑杀。如果疾病进入中后期,病鸡已表现全身症状,采食量显著下降时,除了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外,饮水中还要加入葡萄糖和电解质,用以补充机体能量和矿物微量元素,防止病鸡脱水死亡。

猜你喜欢
白痢鸡场沙门氏菌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乾元浩杯”全国优秀青年鸡场海选公益活动河南站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