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康保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康保 076650)
近几年,在河北省坝上局部地区杨树林地内柳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种植的,现已是成过熟林的杨树受害更加严重。柳毒蛾虫害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危害,受害叶片呈缺刻或孔洞状,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皮及叶脉,呈网状,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及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极易感染其他病害,甚至死亡。柳毒蛾虫害一般以片状发生,严重时片状树林无叶枯死,如防治不及时,一旦成灾会给生态绿化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
柳毒蛾又名雪毒蛾,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在我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分布范围广。主要危害杨树、柳树,其次危害白蜡、槭、榛等树种。小幼虫群集隐于叶背,只取食叶肉;3龄后取食整个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
有关柳毒蛾介绍多数为1a发生2~3代,但在河北省坝上的康保县由于气候原因,年均气温2.1℃,1a只发生1代,5月下旬越冬代幼虫上树活动危害,6月上中旬幼虫危害盛期,此时受害杨树叶片受损特别明显,有的杨树叶子已被全部吃光,只剩下细细的叶柄。6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踊期8~10d。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上旬产卵盛期,卵期11~13d,7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孵化出的幼虫继续危害杨树,8月上旬幼虫多以2龄虫态进行危害。8月底9月初,柳毒蛾以2~3龄幼虫越冬。
(1)幼虫。刚孵化的幼虫体长约为2mm,老熟时幼虫体长28~41mm(幼虫虫体伸缩性很大),柳毒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体背各节有黄色或白色接合的圆形斑11个,第4、5节背面各生有黑褐色短肉刺2个。除最后一节外,各节每侧横排棕黄色毛瘤3个,各毛瘤上分别着生长、短簇毛,体背两侧有黄或白色细纵带各1条,纵带边缘为黑色,胸足黑色。柳毒蛾幼虫多数为6龄,少数为5龄,幼虫昼夜都能取食,但以白天取食为主,生活期平均达26d。1~2龄隐于叶背只取食叶肉,有群集性,蜕皮前吐灰色薄丝做一小槽,蜕皮后停2~4h再取食。幼虫在受到触动时能吐丝下垂。3龄后取食整个叶片,分散活动,没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幼虫食叶量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加大,末龄幼虫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0%,4龄以上的幼虫会在3~5d内将叶片全部吃光。幼虫化蛹前,食量非常大,饥饿时往往从吃光了的树上下来,到其他树上寻找吃食继续危害,这也是一片树林被吃光后,扩散蔓延到其他杨树上的一个原因。
(2)蛹。幼虫老熟后吐丝卷起叶片化蛹,或在树皮缝、节疤、残留的叶柄等处吐丝围绕后化蛹。蛹体长18~26mm,腹面黑色,背面第4、5节中间具黑褐色突起,体每节侧面均保留着幼虫期毛瘤的痕迹,腹部末端具臀棘1簇。
(3)成虫。成虫体长20mm左右,翅展33~55mm,全身被白色绒毛,复眼圆形,黑色,雌蛾触角双栉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足胫节和跗节有黑白相间的环纹。翅白色,有丝质光泽,雄蛾前翅反面前缘脉近肩角处有长5mm左右的黑线。成虫白天多数隐蔽于树干、叶背等处,22时左右开始活动,趋光性很强。雄蛾寿命3~6d,雌蛾6~8d。
(4)产卵。成虫羽化后开始交尾产卵,交尾时主要在夜间,交尾后 2~4h开始产卵,1~1.5d内分 1~3次将卵产完。没有交尾的雌蛾也可产卵,每只雌蛾产卵100~400粒,卵多数产在树皮光滑表面、叶面、叶背、草上、地上。卵扁圆形,直径0.8~1mm,初产时为绿色,近孵化时为灰褐色,卵粒成堆、块状,上面有白色胶质泡沫状分泌物覆盖。
(5)越冬。卵孵化后,第一代小幼虫开始上树危害,主要啃食嫩叶,危害也很严重,由于气温降低,幼虫生长缓慢,于9月初柳毒蛾以2~3龄幼虫在树皮缝内吐丝做成小槽或结灰色薄茧于其中越冬,该虫1个生活周期结束。
作为森防人员,监测柳毒蛾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测:①看树皮。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杨树树干上观察,察看树皮缝内是否有灰色薄茧(灰色丝),如果有,再仔细看灰色薄茧内是否有柳毒蛾小幼虫。②看树叶。树叶上是否有被啃食的小洞或树叶成网状,如果有就是被害虫吃的,从整体上看整株树叶残缺不全,再仔细察看一下,是否是柳毒蛾幼虫危害。③看树下。树下是否有柳毒蛾幼虫的粪便。如果有黑黑一层的粪便,树上就有幼虫。④看树林。远远地观看一片树林,本来已经到了绿叶茂盛的时候,但整片树林还是发灰,或者稍微有点绿意,那多数就是被虫子危害了。
(1)加强检疫。加强苗木检疫工作,特别是做好外来树种的检疫,防止病虫害人为调运的传播。
(2)化学防治。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越冬代幼虫和第1代幼虫,效果很好。防治最佳时期应在2~3龄幼虫时进行,虫体弱小,抗药性差。
(3)灯光诱杀。由于成虫具有趋光性,利用灯光诱杀成虫,从而减少成虫产卵数量,减少虫口密度。
(4)营林措施。纯林受害严重,需营造混交林,以减轻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