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2020-01-11 13:26潘万华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故事真实性初中教学

潘万华

摘要:本文首先对历史故事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案例选取要点进行了探究,其次对新课引入阶段设置悬念教学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历史故事转化重难点知识的方式展开了论述,最后对历史故事在课后阶段的运用进行了说明,旨在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及效果。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教学;真实性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若其接触的内容枯燥无味,则很难引起其注意力。初中教学中的历史学科正是如此,若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将历史知识运用生动的形式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很难被调动。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既往对历史课的错误认知,充分借助历史故事元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中必备的知识点。下文将展开全方位分析,以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历史故事选取的要点探究

广为流传的历史传记都具备以下要素:历史记载客观性、历史记载真实性以及记载的人物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选取古代经典历史著作记载来向学生讲授,但为了避免历史故事讲解的枯燥性,故应在尊重客观历史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元素。历史记载客观性表现在课堂历史故事讲解时,即为教师讲述时的真实性。初中阶段学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部分历史知识,学生会基于自身的记忆,结合教师讲解的内容,进一步塑造自身对于特定历史阶段知识的理解。但一旦传授的史料有违记载,将会影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甚至混淆不同时期的历史知识,这对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影响极为负面。故而,将真实性要求予以总结即为:选取的故事即使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在传授时也要基于史料,适当的想象与推测也可,但不可脱离客观事实。学习历史,既要具备史料证据支持,又要适当增添自身基于事件发展情境的逻辑推理,为学生历史学习架构正确的习惯。趣味性要求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之一,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初中生对充满新媒体元素的视频讲解更为喜爱。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既要保证历史故事足够有趣,也需确保故事情节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适当地增添相关视频辅助材料,让学生也可了解更多同类历史。用拟人化的形象展现出各历史人物的心理情境也是趣味性展现的关键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显著增益效果;明确讲述重点,重视故事针对性表现。历史故事可作为学生新课导人的绝佳环节,考虑到学生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需要一定时间进入课堂状态,而历史故事的讲解,则能将学生注意力较快拉回课堂。当上述要求均能满足后,教师可进一步探究,从课本内容中,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历史进展知识,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与史学意识的培养。教师也可在课堂适当增设历史故事观点分享环节,用以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讲述历史故事的基本策略概述

首先,从情节架构的角度来看,要保证开头的吸引力、内容的情感表达丰满程度、结尾的警示及教育意义的表达。同时,教师要控制整个历史故事讲授的时间,在适宜的时间段推进情节发展,并结合旧知历史事件的独特意义。例如,在历史故事的开头,教师可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诗歌,或流传许久的俗语、影视或小说场景、经典文物图片等引入;在历史故事讲述过程中,紧抓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推动故事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确保故事逻辑内容的紧密性。在故事的结尾,教师也可让学生分享关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同时联系社会实际,强化历史的教育意义。其次,在教师语言表达上,要确保语言通俗简练且生动直观,声音上爱憎分明且能合理把控语调节奏。最后,在情态功能表达上,教师要根据历史事件主人公自身的道德形象,樹立学生正确的认知态度及评判机制,并能够根据既往学习内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下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准确定位。结合当下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抓爱国主义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正确地树立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价值观。

三、借助心理学机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新课中找寻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们对于未知领域大多具备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可将此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历史故事转移至书本内容中,既保证全程抓住学生注意力,也能保证学生注意力的聚焦重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论述:在讲述《秦朝的建立与覆灭》一章时,教师可先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历史战役及统一难度、秦朝的历史功绩、古代同时期其他诸侯国军事实力、疆域范围最大的诸侯等进行讲述,随后设置悬念,为什么实力如此强大的帝国能在仅仅两代君王统治后就改朝换代?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成就自身就有着一定的自豪感,故而学生一定会对覆灭的原因产生好奇。教师可在新课导人环节增添适当的技巧,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四、借助故事讲述,情境感受,巧妙简化教学难点内容

教学实例引入更为直观: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一章时,学生首先需正确理解当时社会状态定性。当时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字面意义上看,其自身定位学生就很难理解,死记硬背是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的。此环节中,教师可充分借助历史故事引入讲解,带领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在讲述专业名词时,教师要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半殖民地,是说中国还未完全被外国侵略者统治,但部分地域如租借地,部分主权如海关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半封建,是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基础,但仍被传统守旧势力所控制。

五、延伸课后知识范围,增添相关历史典故巩固课堂知识

优秀的历史课堂,课后阶段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同时期发生的同类历史事件,并适当将历史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化。教师可以提出些许争议性与趣味性兼具的问题,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历史学科学习的价值进行升华。在当今的历史课堂上,更加强调静态教材与动态史学研究的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在书本结论的基础上,获取到更多样化的知识信息,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知识传授是主体,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历史思维视角的养成。让学生多涉猎历史故事,能够提升学生头脑中历史知识架构规模,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时也能从社会、人文、经济等多方位角度展开。通过笔者实际教学调研可知,学生对于授课风格幽默、课堂历史故事讲述更多的教师更感兴趣,究其根本是采用历史故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聚焦,也可提升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可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水准。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历史故事教学模式可深化推广。

猜你喜欢
故事真实性初中教学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