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苗寨

2020-01-11 01:09
党员生活·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武陵山洞村湘西

山,是湘西大地的脊梁,也是人们奔向小康的屏障。

武陵山脉腹地,一个苗族村寨因山中溶洞众多而得名,又因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生活而广为人知。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武陵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据湘西州志记载,1984年,湘西全州农业总人口中,尚有8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花垣县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苗家有句古话,叫“锄头落地养一家”。走不出大山的“施成富”们,凭一身力气,用一把锄头,开辟了一条活路。

山外的漂泊

上世纪90年代,17岁的村民杨正邦揣着苞谷粑,挤上了北去的列车。

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人们追风逐浪。十八洞村的年轻人也翻山越岭,去寻找更多机会。

2010年,他去了浙江,找到一份网络信号维护的工作,要背着五六十斤的工具爬45米高的信号塔。最多的一天,他爬了10多次。工作数年间,杨正邦的手机信号从2G变成了3G、4G,月工资从800元涨到1800元。

走南闯北这些年,他觉得自己像一只飞出大山的鸟,哪里不受穷,就往哪里飞。四处漂泊,没有方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看到这则新闻时,“精准扶贫”四个字像一道闪亮的光芒,照在杨正邦心上。

大山的憧憬

2013年,17岁的村民施林娇正在县城读高中。

“爸妈都告诉我,有文化才能走得远。”施林娇的心底,藏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渴望,揣着借来的学费,她考上了浙江音乐学院。

也是那几年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全国各地奔小康的步伐越走越快。

这一次,十八洞村走在了前列。宽阔的水泥路连通了山里和山外,水电网都通了,破旧房屋修葺一新,游客络绎不绝。

象牙塔里的施林娇,不时听到村里的好消息——

施成富爷爷家开起了农家乐,生意火得不得了,买了小轿车,说自己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楊正邦叔叔从浙江回来了,先是当了义务讲解员和保洁员,又开饭店、建民宿,带头致富;

村里新发展了1000多亩猕猴桃,建了山泉水厂,村集体有钱了,每家每户还能分红;

……

2016年,十八洞村整村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668元。

考出大山的施林娇,坚定地回到山里。她知道,自己面前有许多个机会,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时代给予她安全感,也给予她更多探索的勇气。

猜你喜欢
武陵山洞村湘西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一桥飞架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湘西苗寨的新美图画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P2P信贷平台在武陵山片区扶贫发展中的应用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