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升 陈科 史美渊
近年来,恩施州紧扣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强化党性锻炼,聚焦能力提升,着力办好“书记讲坛”、乡镇党校、云上课堂等,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有效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教育质效。
办好“小讲坛”,助飞“领头雁”
为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谋划工作、解决问题和引领发展的能力,恩施州以乡镇为单位,每两月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开办一期“书记讲坛”。讲理论,统一思想。每期明确1-3名主讲人,通过村党组织书记讲述初心故事、学习体会,在党性锻炼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讲难题,探求方法。统筹“看、学、讲、议、做”5项内容,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和基层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设置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提问书记答、书记会诊相互辩等环节,组织开展集中研讨、会诊思辨等“头脑风暴”。讲经验,共同提升。每期推选2-3个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优秀案例,让村党组织书记照着学、比着做。今年,恩施州已开办“小讲坛”240余场,1500余名村书记走上讲台。
前移主阵地,育强“主力军”
高位推動,延伸培训触角。在用好州县党校的基础上,把建好乡镇党校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出台《关于推进乡镇党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州共建成乡镇党校91个,今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340余期,培训农村党员2.5万余名。规范运行,提升培训水平。落实乡镇党校建设经费1000余万元,从高校、党校、先进模范人物中选聘2100余名党员教育讲师,有效保障乡镇党校培训质量。精准施教,确保培训实效。聚焦中心工作和党员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将乡镇党校及教学点设置在产业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上,目前已建成党员教育示范培训基地160多个。
跟学补短板,培养“明白人”
村党组织书记跟班学习,转观念。打破传统培育模式,将村党组织书记选派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今年共选派90名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分赴杭州市45个村,跟班学习1个月,让大家在跟班学习中看差距、找不足、寻路子。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当先锋。对在村“两委”任职的农村党员,明确帮带责任人,实行专责化管理,逐人明确工作分工和具体职责。对农村无职党员探索设岗定责,将职责细化量化,让农村党员承担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参与村务管理。村级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活源头。按照“定向、定标、定责”培养思路,选调一批政治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到乡镇轮岗挂职锻炼,安排村“两委”委员后备干部到村跟班学习,锻造乡村振兴红色骨干队伍。
搭建云课堂,激发新活力
搭建优质直播云课堂,激发学习活力。借力新媒体技术,将云视频等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开设有关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农业产业发展的直播“云课堂”150余个,兼顾了农村党员的学习和生产,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搭建融媒体云课堂,传播榜样力量。在媒体开设“学习身边榜样”展播、党建引领促发展等专题,将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涌现出的100余名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教育培训的“活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身边的榜样看齐,牢记初心和使命。搭建党课云课堂,激发组织活力。深入开展“万名书记讲党课”“百佳党课视频教材评比推送”等活动,以书记示范讲党课带动党员普遍讲党课,推动各级党组织把讲党课、上党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边讲边学边受教育,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