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文本细读法就是其中之一。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们对语文课文有更好的理解,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同时也能推进学生们对课文的审美能力,更精确地审视阅读的魅力和意义,这对于启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们也应该在语文的教学上更加积极地应用文本细读法,给学生们带来更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文本细读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文本细读法是精读的又一体现,对于学生们从深层次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都是非常关键的,学生们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了解到关于课文中更多的知识。同时对于初中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正处于各项意识逐渐发展的阶段,文本细读法的深入便可以使学生们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们正确地理解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对于培养学生们各项意识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们对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这样可以有利于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文本细读法的相关知识介绍
布鲁克斯是文本细读法最早的提出者,同时他也是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文本细读法的应用给当今的师生都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教学中是应该把课本放在核心位置的。在教学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文本细读法也是一样,这是文本阅读的基础。在教学上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将课文进行拆分方便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会使学生们更方便地了解课文中的语义、语境,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们更清楚的条理,让学生们更加清楚课文的结构,而且在文本的阅读中还要特别注重三大基本原则。首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文学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学性,体现的更是深层意蕴下的含义和精神内涵。关于审美原则,早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提了出来,而且在现在的社会上是特别被人重视的,所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了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们明确自己的正确道路。第二个原则是情感原则,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或者课文著作都是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是想借助字词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所以文本细读法可以通过更深层次地阅读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学生们自然也会根据课文中的情感养成自己的良好情感,在当今社会上就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的情感的,让学生们在课文中体会情感的存在是非常方便学生们对于情感的理解。第三个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在课文的整体表达中都会有非常精彩的一部分,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也会将这部分重点讲解。但通常这部分并不一定是这篇课文的主题,这也是学生们非常容易混淆的,这样的内容出现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审美上的偏差,因此在语文课文的讲解中一定要注重整体性。老师们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应该从总体出发,给学生们贯穿主要的内容,让学生们对文学知识有自己更独特的见解,更能对文本细读法拥有自己的认知,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二、 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们对课文的审美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接触到大量的阅读才能提升自己对语文的见解。因为学生们可以在阅读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以后的人格修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今文本细读法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更方便地为学生们解读课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们更便于理解。所以在这之中培养学生们对文本细读法的兴趣是让学生们学习文本细读法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只要感兴趣就一定有信心将这件事做好,并一直在这之中进行深层研究。对于阅读也是一样,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可以对群文阅读能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们为主体,让学生们能自行学习到知识,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点以及班级里每一位学生对待阅读的看法,从而能达到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激励的方式鼓舞学生们在群文阅读方面学习,老师的鼓励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对这次行为的鼓励,并且是对这个做法的肯定,从而能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在班级中,同学与同学之间是有相互攀比的心理的,其他的同学看到这个同学被表扬了,其他的同学也会向那位学生效仿,用鼓励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方法,更可以提升班级整体的阅读氛围。
老师们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适当地给学生们阅读的压力,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考察他们这一篇阅读的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们的阅读效果,更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被引用的。老师们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阅读的任务,这样以任务为导向的阅读更能督促学生们进行阅读,让学生们可以有目标地阅读,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是完全没有目标的,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课外阅读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更大程度地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为有效执行文本细读法阅读提供便利,进一步掌握知识,有效强化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作为课文讲解的引入,这样的问题更方便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老师在正式的讲课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能够将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分解,问题也应该和课文是有关联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入课文。例如,在初中部编版《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讲解中,老师们一定要给学生们透析文章题目的意思,因为学生们所了解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他们拥有的社会经验是非常少的,对事物的理解也是相对较差的,老师这样的引入更便于对学生们的引导,对于学生们能通顺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含义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而且在每一个环节的讲解中老师都应该适时地对学生们进行提问,这样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们的听课注意力的作用还可以测试学生们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是否真正地理解。要知道学生们上课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们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这里也就更体现了学习的效率,而且测试学生们的听课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在教学中学生们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老师们要了解学生们是否听懂,这样来分配自己的教学进度,在了解到学生们并没有完全地了解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直到学生们真正地理解为止。
三、 跨越课堂,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们应该充分地了解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从而具有針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在语文的教学上,老师们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概念,敢于突破课堂知识,老师在教学中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体,这是必要的,但也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们透彻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已达到对学生们扩宽视野的作用,拓展学生们在文学方面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储备自己的文学知识。而且在这之中还要培养学生们真切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所在,例如,在初中部编版《最后一课》中作者用凝重的心情凝结成了这篇文学著作,老师们在讲解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情感,在《过零丁洋》《满江红》等著作中都体现出了作者的情怀,老师要在知识点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们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意识,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是阅读的基础,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应该紧抓语言的教学,使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文创作。
四、 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们理解文本细读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学生们来说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的,他们缺少对阅读的经验,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了,老师们应该在学生不正确的阅读时给予正确的指导,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语文并不仅仅是一门传道授业的学科,更是能教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价值观,也就是核心素养的指导。这就要求老师从语言的结构、情形的设定、思维的引导和创造力的培育等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专长发掘他们更深层次的潜力,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并为其提供优秀的标榜作用,对于提高学生们的阅读也是一样。起初,老师可以尝试着为学生们布置这样的任务让他们完成,并给表现好的同学加以表扬,增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信心,并可以提出让他们对自己所读的课外书进行讲解,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书籍的理解能力,老师也要通过实践教会学生们对文本细读法的正确应用,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阅读中也可以灵活地运用文本细读法。
初中的学生们相对是更依赖老师的,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们耐心的引导,培养学生们对文本细读法的应用将会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从而也可以使学生们价值观得到有效发展。
五、 结束语
文本细读法重视的是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每一个知识点的领略,更是培养学生们体会作者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文本细读法能够更精确地让学生们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而且学生们也可以在其中了解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精华,让学生们更深切地体会文学的魅力,更加有利于促进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对现阶段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胡晓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马锋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运用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6(4):35-39.
[4]章红菊.“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5(8):71.
[5]朱华.浅谈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4(11):51.
[6]周冬梅,张慧颖.引领文本细读提升核心素养:浅谈文本细读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2):77-80.
作者简介:
傅秋萍,中一语文教师,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