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多元文明的包容并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01-11 08:43桑建泉
中州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人类文明发展是持续前行及接续跃迁的进步过程,然而充斥着资本逻辑与西方中心色彩的“文明优越论”及“文明对立论”妨碍了当代多元文明的共同发展。包容并进是当代多元文明发展的鲜明时代诉求,其呼吁当代多元文明在发展中实现民族特色与开放交流的互鉴性统一、历史承继与开拓创新的进步性统一、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的平等性统一。践行包容并进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对推动当代多元文明发展具有革新性的范式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通过发展世界生产力筑牢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的物质基础、通过阐释共同价值增进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的思想共识、通过捍卫主权与发展自主性维护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的民族国家载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元文明;“文明优越论”;“文明对立论”;包容并进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12-0009-06

文明是历史行进中有益于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且不断满足人类合理性时代需要的进步性成果集合,它包含生产工具、价值理念、制度公约等多种要素。从野蛮跨进文明时代之后,人类的发展虽然曾遭遇过种种挫折但总体上仍是持续前行及接续跃迁的进步过程。时至今日,整体性的人类文明已经从低阶的石器时代发展到高阶的智能时代。在21世纪的全新时代场域中,共时态的人类当代文明从整体性维度而言表现出多元非均衡的特点,即当代文明的内部基本格局为多元文明并存,内部发展状态为现代化程度参差不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生产力交融程度的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多元文明之间的相互往来也日益增多。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具体场域中,当代人类既要思考旧有的关涉多元文明如何相处的理论主张是否依然合理,也有必要厘清何种主张才是真正有利于当代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范式性方案。

一、“文明优越论”及“文明对立论”是当代多元文明发展的意识形态藩篱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优势刿心刳肺地逐步确立了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话语叙事,苏东剧变无疑加剧了西方中心论的膨胀心理。后冷战时代,无论是“文明优越论”还是“文明对立论”,皆充斥着赤裸裸的资本逻辑和西方中心色彩,它们本质上都是西方话语霸权的意识形态延续。正因为如此,纵然两种有关多元文明共处的理论主张都给出了关涉多元文明共处模式的时代判定,然而它们均脱节于当代人类文明的进步逻辑且面临着时代合法性的深层拷问,在现实中已妨碍了当代多元文明的共同发展。

1.“文明优越论”的理论傲慢

“文明优越论”者认为,多元文明之间存在高低优劣之别。他们认为,优越文明不仅是真正意义的高等文明,而且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其他劣等文明不断趋近高等文明的同质性进化过程。

文明优越论的一种代表性论点是“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的代表人物福山认为,“大写的历史”组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个为所有人類社会规定了共同的演进模式的基本过程”①,此过程遵循的演进规律即是黑格尔所阐明的世界历史观。按照福山的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历史前行的方向作出两种迥然预判,即黑格尔指出人类历史将会终结于自由国家,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将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福山进而指出,冷战的结束实质上宣告了马克思历史预言及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资产阶级属性的“布尔乔亚”将是人类实现自我认同的唯一身份符号,同时能够推动世界文明前进的基础性制度不会再发生更替,即人类历史自此将终结于西式的自由民主制度。此后福山虽亲口承认“历史终结论”预测失准,但其核心观点并未改变。他依然认为,历史的发展终将归于自由民主形式,“历史的终结”仅仅是推迟了而已,西方文明中的“丹麦模式”即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偏好的“称职的国家、强有力的法治和民主的负责制”②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行方向。姑且不论福山对黑格尔尤其是马克思思想的理解是否全面准确,单是实践层面的中国发展以及中国为应对爆发于美国并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所作的杰出贡献,已经彻底证明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文明优越论的另外一种代表性论点是“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将西方资产阶级定义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描绘成世界上最先进的价值理念。“普世价值”论者认为,西方文明取得现代化成就的原因应该归结于西方是“普世价值”的坚定践行者。世界上西方以外的其他地区,都应该以“普世价值”为向导,不断趋近并施行“普世价值”,唯其如此,才能在现代化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普世价值论”所极力推荐的不仅是包含特定内容的价值理念,更有其背后隐藏的特定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现实证明,大多数后发国家在克隆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的过程中不仅没能实现自身发展,反而会丧失掉发展的自主性。因此,“普世价值论”最终维护的也不外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利益关系,“普世价值论”的真实姓名应该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所谓的“普世”只是带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幻性的噱头。

2.“文明对立论”的思维片面

“文明对立论”的一种典型性观点是“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的创立者亨廷顿认为,理解冷战后的人类发展趋向,需要将冷战时的意识形态对峙视角切换成文明冲突的视角,21世纪人类“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将会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③。按照“文明冲突论”的逻辑,西方文明是所有文明中唯一可以对其他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文明,美国则是西方文明的领导国。借用地质学的专业术语,亨廷顿认为,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冲突主要是由各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所导致,西方文明在未来时段的主要威胁来自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联合。应当指出,亨廷顿对文明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和相关文明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忧虑是深刻的,但处于21世纪的当代人类应当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以“和而不同、互学互鉴”的致思理路来对待多元文明之间的差异与共性,而非执意夸大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以对立冲突的模式做简单粗暴化处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国际上仍有人处心积虑地对亨氏理论进行片面裁剪,特别是他们对不同文明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必然爆发冲突的片面鼓噪,暴露出他们为逆潮流而动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寻求意识形态支撑的险恶政治用心。

“文明对立论”另一种典型性观点是“文明失序论”。此种论点认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可能发生剧变从而失去秩序控制力,“全球混乱的困境可能成为形成新世纪特点的决定因素”④。布热津斯基提出,纵然是综合国力全球第一,美国的自身力量也难以支撑“美式世界新秩序”,原因在于“美式領导”是缺乏道德和伦理准则的权威支持的靠外力强加于世界之上的霸道力量。应该承认,尽管布热津斯基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内在弊病更进一步地进行剖析,但他确实言明了美式霸权存在的部分问题。由此可见,“文明失序论”对于解释地缘政治事件尤其是中东地区的混乱状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总体而言,“文明失序论”充满悲观与消极的色彩,其过多地倚重西方特别是美国在国际秩序稳定方面的单边作用,而没有预见到人类多元文明发展中日渐凸显的多边主义趋势。

作为关涉世界文明走向的发展方案,理论不仅要具备解释当代世界的描述性力量,更要具有改变世界使其更加美好的规范性力量。随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多元文明共同前行将会促成“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⑤的事实,而文明的多元并进已被历史证明是最能助推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文明发展模式。依此加以检审,“文明优越论”与“文明对立论”皆充斥着冷战时期的零和对抗思维,是两种极端错误的文明观。

二、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并进”的时代诉求

习近平在全面审视世界文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指出:“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⑥这一论述表明,人类文明完全可以共存共荣、包容并进。多元既是人类文明的原生性特点,亦是当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文明优越论”与“文明对立论”之所以不符合时代进步潮流,在于二者没有客观理性地看待多元文明之间的不同特色。多元文明能否在包容中实现共同进步?人类交往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古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⑦。由此可见,推动当代文明继续前行需要在正视多元特色与人类共性的基础上,努力践行“包容并进”的时代诉求。

1.“包容并进”呼吁当代多元文明实现民族特色与开放交流的互鉴性统一

作为整体的当代文明具体由多种民族文明构成。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明各具特色,反映着各自族群的生活记忆;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了各自族群的进步性成果。当代文明的发展辩证法在于,整体文明的普遍性寓于多元文明的特殊性之中。因此,皆有所长的多元民族文明之间应该取长补短,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借鉴。

摆脱居无定所的迁徙生活开始定居,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以定居点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演进,血缘共同体、部落共同体相继出现。随后,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建立在相似地缘条件基础上的民族共同体成为现实。考察人类发展史不难发现,“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域都是独立进行的”⑧。不同区域的生产习惯、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族群文化等谱写了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明,而多样化的民族文明既是世界文明的原生态现实,又是当代文明的基本构成生态。

肇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其革命性在于它“造成了大量的生产力”⑨,进而开辟出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时代。从此,“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⑩。在命运与共的“世界历史”时代,不仅物质需要的生产与满足表现出世界性特征,精神需要的生产与满足也被注入大量世界性元素,以至于“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B11。步入21世纪之后,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人类交往愈加密切,摆脱狭隘性,突破局限性,以文明交流互鉴的方式进行发明创造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已成为现代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文明表征。

2.“包容并进”呼吁当代多元文明实现历史承继与开拓创新的进步性统一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B12,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生的是人类命运与共、多元文明交流融合的社会。当代多元文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其应在历史承继与开拓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进步性统一。

当代多元文明离不开人民群众对历史生活智慧的继承。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但每种文明均无法在“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B13,即每种文明在发展时,“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做原料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B14。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渐创造出家庭伦理、社会规则、共同体秩序等文明成果。特别是语言体系的渐趋成熟便于人们交流经验,文字、纸张的出现更是使得人类的经验智慧实现了代际传承。总而言之,人类文明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每种成熟度更高的文明只有在继承已有文明智慧的基础上才可以成为具体现实。

当代多元文明离不开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开拓创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工具则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B15。仅仅是工业文明以来,得益于人类劳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产工具的日益创新,人类已经接续完成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第一次蒸汽技术革命,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当前,人类正在进行的无疑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仿生技术等广泛应用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3.“包容并进”呼吁当代多元文明实现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的平等性统一

文明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当代社会相较以往时代的高水平生产力决定了当代多元文明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按照内容的不同、形式的各异,当代文明又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类别,但缤纷多样的多样性文明并无地位高下之别,它们平等地内嵌于当代文明的多元化格局之中。

当代多元文明的构成内容具有丰富性,分别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文明的内容涵盖经济体、经济行为、经济环境、经济制度等要素,发展道路选择、政治制度完善、国家治理及政党治理现代化等内容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文化文明是先进理论成果、优秀思想继承与创新、进步价值观念体系等的总和,社会文明蕴含了公民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培育、社会组织治理、社会公序良俗秩序建设等内容,生态文明包含了资源科学利用、环保制度建设、环保意识提升与环保行为养成等内容。

当代多元文明的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作为生活历史的沉淀,文明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诉说自我并改变着世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16。在当代,舞蹈、音乐、绘画、文学艺术、电影作品、节日庆祝等形式都成为表现文明内蕴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人类交往的频繁,全球性形式越来越成为多元文明交流形式的重要组成。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包容并进理念的新型文明发展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范式意义在于可以为时代进步提供理论指引。体现中国智慧与人类共同诉求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给出了当代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最优化时代方案,其致力于“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B17,致力于通过当代实践促成多元文明的和睦相处与协调发展。作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践行包容并进理念的实践伟业,是超越旧式资本文明异化发展状态的新型文明发展方案。

1.通过发展世界生产力筑牢多元文明包容并进的物质基础

“地理大发现”发轫至今,资本文明造就的是持续至今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与全球发展的“南北”鸿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B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坚持中超越了资本文明造成的生产力片面增长局限,其将世界生产力的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人类社会理想性全貌的基础工程,不断筑牢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的物质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逆的时代潮流。自大幕开启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推动世界生产力在历时态的维度实现了巨大跃迁。纵然是在充满血腥的全球化初期,恩格斯也肯定地指出:“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B19时至今日,全球化更是在助力新兴国家发展、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方面功不可没。当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多种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将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全球化发展趋势混为一谈,而应将二者进行科学区分。目前,某些奉行丛林法则的霸权国家试图通过制定单向有利的霸王条款以打乱、干扰全球经贸的正常节奏,使本应推动推进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发展潮流遭受无端阻力,此类行为本质上是其试图保持自身绝对优势而牺牲其他国家正当利益的一种不当竞争策略。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并将不断证明,“孤立、封闭、隔绝,总是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反之也如此,即交流、交往、开放,往往是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B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关注全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指出:“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看,南北关系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世界和平稳定的全局性问题。”B21目前全球发展版图的现实是,发达国家多集中于北半球而发展中国家大多集中于南半球,即当代多元文明在现代化发展程度上并不均衡。造成发展中国家居于落后局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早期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与奴役是重要的历史原因之一,现有的国际经济政治政策朝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面倾斜是重要的现实原因之一。因此,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从现实责任进行剖析,发达国家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后发国家,且不应附加政治条件。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实现更大发展。

2.通过阐释共同价值增进多元文明包容并进的思想共识

资本文明支持下的“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对立论”背离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孜孜追求的美好生活愿景,任由二者肆虐只会造成当代人类社会分裂对抗的严重后果。走在事关人类发展前途的十字路口,维护并追求真正关乎人类命运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就要基于人类发展的全球化实践,彻底摒弃“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对立论”,大力弘扬并自觉捍卫反映人类利益的共同价值。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进步过程中“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B2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坚持中超越了“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对立论”,其重视思想价值共识的精神力量在构建过程中的巨大功用,将不断增进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的思想共识。

阐释共同价值,首先需要明确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B23,是人类不断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反映着人在“‘类社会属性的规约下存在着政治文明价值层面的基本共识”B24。和平是人类在前进过程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现代战争的标识是高新科技武器的广泛运用,全面区域性现代战争或全球性现代战争一旦爆發,带给人类的将是难以承受的深重灾难。发展是人类对生活状态的不断改善,发展的逐步达成正是人类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断实现。当前不仅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的急迫任务,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发展的现实需求。公平是多元文明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平等。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促进人类和平发展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距离宪章真正精神的落实尚有不小差距。正义是全球问题处理时的理念嵌入,即按照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加以处理。民主是多元文明之间应有的相处状态。不同文明之间只有采取民主的相处方式才能够相处得更加融洽。自由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多元文明正是在不断摆脱外在束缚的过程中渐次实现精美完善。

阐释共同价值,还需明确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论”的理论超越。“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是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文明成果,尤其是启蒙思想家们曾经在价值维度对人类的美好生活进行了畅想,但资本主义全球化以来经过包装之后的“普世价值论”彻底抛弃了自由等理念的本真意涵,“完全背离了启蒙时代以来人类孜孜追求的以人为主体的‘共同体发展道路”B25。共同价值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超越了“普世价值论”。尽管全球化的进程中客观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人类追求与捍卫共同利益的实践在现实中总是充满曲折。究其原因,无非是某些国家利用历史上积累的发展优势将自身利益凌驾在人类利益之上。走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维护并追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就要基于人类发展的全球化实践彻底摒弃“普世价值论”,深刻认识并自觉捍卫反映人类利益的共同价值。共同价值在概念、目标、包容性的层面对“普世价值论”进行了批判与反思,是对“普世价值论”的全面超越。毋庸置疑,共同价值是当代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是当代人类共同利益的真实代表。

3.通过捍卫主权与发展自主性维护多元文明包容并进的民族国家载体

资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B26,建立起以资本为衡量标尺的世界等级交往秩序。当今国际交往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以人权等为借口肆意干涉其他主權国家内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B2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坚持中超越了资本文明所塑造的世界等级交往秩序,其倡导尊重各个民族国家的主权与发展自主性,坚定维护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的民族国家载体。

主权国家不仅在当下而且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主权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B28,各个民族国家普遍将其视为国家的核心利益,国际社会也将主权的互相尊重确立为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但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生活中,某些超级大国倚仗自己的实力,仍然肆意干涉他国的主权问题。譬如中国香港问题本应是属于中国完全自主处理的内政,却由于某些外部势力的霸道干涉变得纷繁复杂,个别居心叵测的外国政客竟将他们粗暴干涉所导致的香港乱局称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家主权的坚定支持,正是针对当代多元文明包容共进面临现实困扰的有的放矢。

发展道路关乎国运,它是主权国家采取何种发展理念、运用何种发展制度、达至怎样发展目标的总方略。一个国家要想实现自身的真正发展,必须在综合考虑本民族文化积淀、现实环境等诸多要素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抉择。鸦片战争后,中国曾尝试走君主立宪道路,试图走资本主义共和道路,但皆因道路不适合而以失败告终。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文明特色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今,中国人民通过伟大实践不仅扩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宽度,更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世界上其他希望实现自主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借鉴,同时在发展向度彰显出其超越旧有现代性的世界意义,恰如有论者在相关阐释中指出:“正像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这种现代化的实践也必然在新文明类型的开启中得到真正的完成与实现。”B29

注释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1页。

②[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6页。

③[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6页。

④[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刘瑞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14页。

⑤B11B13B26B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35、470—471、36、26页。

⑥⑦B16B17B21B23B28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33、43、80、510、220、25、131页。

⑧⑨⑩B12B22B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0、566、566、602、539、11页。

B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页。

B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0页。

B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B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8页。

B20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2019年第3期。

B24桑建泉、陈锡喜:《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政治文明内蕴及其意义》,《中州学刊》2017年第2期。

B25刘同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B29吴晓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哲学研究》2019年第7期。

责任编辑:文 武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