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实践策略初探

2020-01-11 01:14刘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体育幼儿园

刘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努力挖掘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其中,创新体育活动形式——户外体育大循环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大循环”被幼儿园设计了多种花样,如,单圈循环、双圈循环、交替循环等。努力探究幼儿锻炼的方式就是利用有限的场地开展户外体育大循环活动,发展幼儿身心健康并鼓励幼儿坚持下来。可是,活动的教育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本文基于我园实际开展情况对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进行研究。

一、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研究背景

所谓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主要是指幼儿园中全部的户外活动场地以及体育器材所设置的活动项目,这种活动形式转变了以往的幼儿园活动边界限制,满足全体幼儿园的体育活动锻炼需求,提升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创新价值。同时,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运动项目,能根据大循环路线指引,全面地进行各项体育技能的锻炼,从而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器械的巧妙运用,引导幼儿全面、协调地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运动乐趣,满足幼儿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

二、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活动场地利用具有局限性

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指的是幼儿园全部户外活动场地的合理使用,幼儿园如果单纯认为只有操场才是户外场地就明显具有局限性。幼儿活动仅仅局限在操场的空间之内,将会造成各区之间互相干扰,大循环的路线不清晰,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这些都将会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

(二)体能活动器材单一

从目前的状况可以看出,幼儿园户外活动存在着器材相对单一的现象,如果单纯地只投入基础性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拱门、平衡木等,这些器械的出现无法满足户外体能活动的创新需求。对于幼儿园而言,具有属于自己的户外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上会设置机械项目,一般有滑梯、转椅等,这种机械形式的单一性无法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影响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创新。

(三)体能活动情境创设简单

针对幼儿园活动的特点,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存在着情境创设简单的问题。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最基础的形式,游戏情境化的创设能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但是,在户外活动创设中,存在着无情境、情境单一、情境重复的问题,幼儿在无情境环境下无法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该项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活动后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这些都将影响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体能活动难度水平缺少层次性

通过观察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发现,活动区设置只有单一水平。例如,在跳跃区放置几个呼啦圈练习开合跳,在平衡区放置高度相同的平衡木,跳跃拍物区跳跃的高度相同。以上虽能满足幼儿对常规体能的需求,但是缺少层次性。事实上,不同的幼儿体能发展水平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挑战,更能促进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指南》提出,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而教师只是看到幼儿在沿着相似的进程发展,而忽视了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并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缺乏教师有效指导

在一些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设计中存在混班或混龄的现象。由于活动存在着多元化、混龄化的问题,导致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无法参与难度较高的活动,若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幼儿在活动参与中会产生疲惫感,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往往将户外体能活动当成幼儿的自主游戏,认为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便保持沉默,观察指导随意,忽视了体能活动的教育评价作用。教师角色只停留在秩序的维护者、安全的守护者层面。

三、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丰富的活动场地

在幼儿园活动创新中,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特点,通过丰富性活动场地的构建,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探究环境,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的身体素养、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全面提升。通常状况下,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场地创设中应该做到:

1.因地制宜合理規划活动场地

在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创设中,教师应该科学规划活动场地,结合幼儿园的环境特点,丰富户外活动平台,充分展现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特色。如,教师可以利用操场空间设计不同路径的综合大循环活动区,结合轮胎、平衡木、呼啦圈等设备,设置跑跨区、攀爬区、平衡区、跳跃区、爬行区等丰富大循环路线,激发幼儿参与综合活动的兴趣。在跑道区里设置跑步跨栏项目,在篮球区设置投篮项目,在攀爬区设置攀爬的项目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的场地资源。

2.不断挖掘幼儿园环境资源

在幼儿园环境资源中,如户外走廊、大堂、中庭、沙池、种植园、舞台等,都可以利用于户外体育活动中,为幼儿构建合理的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提供支持。(户外区域划分见图1)如园所户外环境分为操场区与外围区,其中外围区被舞台与种植园所分隔,幼儿活动一般很少进入这两个“孤立”区。如何巧妙地将舞台与种植园链接,使外围区变成一个整体的户外体能大循环场地。基于以问题为导向,教师从实际出发,在舞台区设置了“穿越火线”游戏项目,引导幼儿通过身体的控制穿过绳子障碍物,从舞台过渡到种植园,再从种植园的“梅花桩”“挑水过小桥”游戏项目进入到下一个活动区,把原先“孤立”的两个区联结了起来,形成了外围循环圈的活动路线。

图1  户外区域划分图

3.开发并利用地面、阶梯以及空间等资源

为了使幼儿在有限的场地中,得到更多样的锻炼,教师不断开发并利用不同高度的地面,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体能项目。幼儿园由于舞台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因此,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可以攀爬的木梯。幼儿可以从木梯爬上舞台,不仅增加了通向舞台的通道,缓解了人流通向舞台入口的压力,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幼儿攀爬能力。同样,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共同设计出了,在二楼阳台垂吊绳索到一楼平台进行绳索“荡秋千”。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二楼阳台与一楼平台的空间条件,可设计出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项目。在这些游戏项目中,幼儿乐此不疲、勇于挑战,玩出许多层出不穷的花样。

(二)增加多样化的活动素材

结合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特点,通过活动素材的增加,可以为幼儿营造丰富的活动体验情境。

1.充分挖掘“一物多玩”的活动形式

教师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构建中,也应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改造、创新,使幼儿在多元化、创新化的材料中得到新的活动体验,实现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创新的目的。例如,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引导幼儿创新篮球的方法,幼儿在相互传球、独自踢球、运球以及比赛投篮中,可以增强活动的新鲜体验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创新性。

2.注重活动素材选择的层次性

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动作特点,对户外大循环活动进行构建。如,在跳跃活动中,可以设置“水果娃娃”的活动,幼儿可以按照“水果娃娃”的大小、高低等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跳法,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尝试。当幼儿能用手触碰到“水果娃娃”时,不仅增强了幼儿向更高水平挑战的信心,而且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

3.合理利用生活中的体能锻炼资源

教师在设计户外活动大循环中,除了运用丰富的体育器械,更需要挖掘生活中的体能锻炼资源。在幼儿园椅子随处可见,把平衡木换成走椅子平衡,不仅能通过设置椅子的不同摆放位置来体现不同的平衡难度,而且增强了体育游戏的新颖性、趣味性。《纲要》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教师二次利用废旧物品,心思巧妙地用PVC水管与奶粉罐组合制作成的手推车,也受到了幼儿的热烈追捧,不仅操作性强、新颖性强,同时体验出了教师的生活智慧,激发了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废旧物品玩出新花样的兴趣。

(三)注重活动的安全性

通过对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形式的分析,幼儿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活动设计的强度、目的以及安全等,针对幼儿的基本需求,设计适当性的活动强度,为幼儿营造安全性的活动环境,提高幼儿的活动体验。

1.确保活动场地、活动材料的安全性

在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构建中,应该确定活动场地、活动材料的安全性。幼儿教师在活动构建中,应该对活动场所进行巡视、安全检查等,以保证活动的安全性。例如,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自制教具中,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性,需要将安全性评价作为自制教具活动的构建标准,只有材料安全性达标之后才可以进行活动,以避免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双重安全隐患的发生。

2.明确教师的分工

幼儿教师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应该将幼儿作为主体,在活动中要求各个教师合理分工,保证幼儿的活动状态被有效监督。

3.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若戶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要落实具体教师的责任,提高幼儿教师对活动安全性的重视,保证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安全工作得到落实。而且,在活动指导中,幼儿教师应该将安全责任内容贯穿在各个室外活动中,幼儿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可以提高活动的体验,而也会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户外体育游戏主题与教学活动主题整合

体育游戏主题与教学活动主题整合,有利于幼儿巩固已有经验、拓展视野,而避免了体育活动于当月主题脱节。如,月主题“我的身体”认识手脚的作用,身体中的手和脚能进行跑、跳、平衡等动作,教师在体育活动前应制定相应的目标,让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通过真实直接的运动感知体验,探索身体的奇妙奥秘。

5.教师的有效观察与指导

笔者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普遍教师认为户外活动最担忧的是安全问题,教师往往觉得在户外看紧幼儿的安全就足够了,只要幼儿能安全地出去、安全地回来就好。以至于忽视了教师在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教师角色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观察者。教师在户外体育大循环中,更应该随时关注幼儿能力的发展,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与个别指导。

案例1:

L老师为平衡区的幼儿提前准备好了各种平衡的项目。其中,在一条平衡木的尽头需要幼儿从平衡木上跳下来。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快速地从平衡木上往下跳,唯有一次L老师发现A幼儿每次到达这个位置都有所迟疑,表现出来害怕与胆怯。老师留心观察后,并未马上介入活动。而是在活动结束后,L老师找到A幼儿与之深入地了解与交谈,经了解后发现A幼儿重来没从这个高度跳下过,她内心感动十分害怕,明显表现出对这个高度的恐惧心理。往后,L老师对她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她进行克服高度恐惧的练习,循序渐进地给予她不同高度的平衡器械,并且不断地鼓励与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最终A幼儿在户外活动大循环中顺利地从平衡木一跳而下。

在案例中,L老师通过细致的观察、适时的介入、及时合理的指导方式。使该幼儿克服了高度的恐惧并提升了体育能力。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构建中,幼儿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层次化的创新活动,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体验以及活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幼儿教师在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应该认识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活动场地构建、活动素材的选择以及活动强度的调节中,尊重幼儿的体验,回归儿童本位,充分展现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构建价值。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体育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我们的“体育梦”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