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出现。随着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隔代教育现象也成为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由于隔代教育的主体的绝大多数为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因此成为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社会现象,急需解决。
【关键词】农村地区 留守儿童 隔代教育 问题分析 应对策略
【课题项目】武威市“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19】GH225。
【中图分类号】G78;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13-02
一、引言
现阶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还隐含着隔代教育这一不合理家庭教育形式。隔代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陪伴和教育,从而将孩子交给上一辈的祖父、祖母进行抚养、教育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在这一教育形式中,作为教育主体的祖父祖母,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及家庭教学理念的限制,无法对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应对隔代教育现象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通过一系列应对策略的实施,有效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在留守儿童面临的难题之中,学习问题是较为突出的。在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由于隔代教育的主体——祖父祖母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无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与辅导。这就使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督促,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普遍偏差。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陈旧,使教师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造成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中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和教学模式的枯燥及家庭教育中祖辈文化素质及家庭教学理念的限制。
2.留守儿童在生活及安全状况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较为艰苦,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农村地区,虽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讲,祖父祖母只能保障孩子能吃饱,而无法对孩子的膳食结构及营养成分进行合理把控,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祖父祖母本身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其次,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還存在很大的隐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由于忙于农活、家务,疏于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自上学、玩耍,这就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留守儿童在心理调整及人格塑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而对于祖父、祖母来讲,由于代沟问题缺乏共同语言。这就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在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从而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这就加重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低效化的原因分析
1.国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合理。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也会受到当地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如有部分农村偏远地区,每个乡镇才有一两所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也是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这就从根本上加剧了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更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低效化的深层次原因。
2.学校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农村地区的小学学校教育,受到当地经济及地域的限制,教育资源、教育设施、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与城市地区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学校教育应具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广大的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教师的关爱,并在升学率的标准下,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长此以往,就会使留守儿童逐渐边缘化,从而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低效化。
3.家庭教育缺失,不利于儿童成长。在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中,正是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以及家庭教育、关爱的缺失,才造成了隔代教育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作为隔代教育教养人的祖辈,由于教育理念、文化程度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制约,只能对留守儿童给予生活上的基本照顾,而无法在学习、心理及价值观方面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隔代教育低效化现象的出现。
四、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的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低效的现象,不是单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共同造成的一种社会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与改善,并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政府应进行政策的调整,从根本上消除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隔代教育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父母无法陪伴孩子而造成的一种教育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策层面而造成的。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首先应加大政策调整的力度,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建设力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倾斜对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扶持,使农村地区的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就能使孩子家长可以在当地或就近解决就业问题,不必再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消除了普遍存在的隔代教育现象。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使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得到有效的缓解,使农村老人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和教育留守儿童。最后,政府还应加大对社会工作者的招聘力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隔代教育的改善工作当中。通过对隔代教育主体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从而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方面实现良好的发展。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还应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有效地提升农村地区在教育方面的建设,使农村留守儿童在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培养与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办学校的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能得到提升,通过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来弥补隔代教育中的不足,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农村地区建立一系列的寄宿学校,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有效改善农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2.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通过陪伴交流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功能没有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这就需要父母应充分克服困难,尽量不外出务工,也可以通过就近务工或一人外出务工一人在家的方式,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以此通过陪伴与交流,进行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与完善。其次,父母应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积极担负起监护人、教养人的责任与义务,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与引导,而不应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同时更应关注孩子在情感方面的内心需求。因此这就需要父母应抽出更多的时间回家对孩子进行陪伴。如实在无法解决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或网络视频的形式,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情感缺失。再次,父母还应加强与家中祖辈间的合作,以此有效减少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应通过家庭沟通的方式,来听取祖辈、孩子的意见,看祖辈是否有能力担负起孩子的家庭教育的职责,还要看孩子是否愿意与祖父祖母共同生活,在三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将孩子交给祖辈代为教育、照顾。这样就能调动教养者和被教养者之间的配合积极性,实现隔代教育的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还应与自己的长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中对祖辈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进行合理的改善和疏导,使祖父祖母能在较为新型的教学观念下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最后,祖父祖母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还应充分挖掘隔代教育中存在的积极因素,通过父母的积极引導和言传身教,来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及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培养,使留守儿童在祖辈教育的优势下得到健全人格的塑造。
3.应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功能。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最为正规、最为重要的一个教育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根据当地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教育。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充分重视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其次,学校还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从而使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学校还应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这样就能使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保证留守儿童免受隔代教育中负面效果的影响。
4.应通过社区及社会组织的介入,为留守儿童营造更加优化的成长环境。在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中,社区及社会组织的加入,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首先,应倡导村委会、乡镇政府进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指派专人进行多种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如组织儿童体检、心理健康咨询,倡导企业献爱心等活动,使留守儿童能得到各方面的帮助与扶持。其次,社区还应积极招募社会人员,在农村地区进行关于隔代教育方面的讲座,对留守儿童及祖辈教养人进行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而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社区还应通过丰富多彩评比活动的开展,向祖辈及留守儿童进行良好品质的引导,如开展家务小能手、敬老爱老模范等的评选,实现和谐祖孙关系的构建,实现隔代教育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性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各个层面进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情况下,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骆风.从调查数据看祖辈教育与父辈教育的差异——兼论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协调[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5(03)
[2]郑挺谊,李华.关注隔代教育 关爱留守学生——山区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11)
作者简介:
芦化栋(1982-),男,汉族,甘肃古浪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