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初探

2020-01-11 01:10蒋玮玮
文教资料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教人本主义理念

蒋玮玮

摘   要: 高等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的职责,更在个人主体精神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与中国传统教育经验经过碰撞和融合之后,成为新态势下高教管理改革的重要宗旨。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要与传统教育精华相结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并结合时代精神,以宽容、开放的新态势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高效管理和动态管理。

关键词: 人本主义   高教管理

思想观念可以为人的行为提供方向和指引,在高校教育中,管理理念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时俱进、独具创新的高教管理理念能夠在促进管理制度进步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相反,不合时宜、陈旧老套的管理理念会束缚教育质量的发展。教育的主导群体是人,直接受众也是人,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出发,才能最直接、最深切地提高高教管理水平。这里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只有充分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满足其在教育方面的合理需求,才能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可能性。与此同时,教师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只有培养出了优秀的教师,才更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在具体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中,提高教师在教育方面的综合实力,积极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尤为重要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现代化大跨步前进的驱动下,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仅仅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而是更加妥善考虑人的主体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不利于教师在教育才能方面的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客观需求,“人本主义”教育观开始进入我国教育家的视线,逐渐成为高教管理的新理念。

一、回溯:人本主义高教管理理念的发展及应用

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是什么?那便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全世界教育界的共识。那么,如何才能称得上“高素质”?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论的体现,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维度。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型,个人价值的凸显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当代教育更要注重开发个人潜能,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良好地融合。无疑,“如何尊重和强调教育中人的价值和地位”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需要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丰富而充盈的养料。

人本主义教育观来源于人本主义哲学。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指出,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将人的存在定义为一种客观实在物。既然人也是一种客观实在物,那么人就可以成为观念和行为的依据,这种对于人的地位的拔高和强调,是历史观和认识论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弗洛伊德曾提出著名的本我、自我、超我之说,认为现实的人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的合成体,其中本我和超我作为一对矛盾体,而自我则是二者之间的调节者。与之相比,马克思对人的本体性的论证更加使人信服。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不再将人看作客观世界之外的独立存在,而是积极地从人的自身出发,认为人就是“人的世界”,更加重视人的本体价值。这便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思想基础。

教育史和管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本主义其实只是其中一个片段。除此之外,还有科学理论阶段和后现代教育管理阶段。事实上,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我们当今所处的大环境是最契合的,与百花齐放、色彩纷呈的社会文化相适应,教育管理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后现代特点。但是在后现代时期,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更加值得研究和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教育管理模式可以互相借鉴,另一个是生活在后现代社会的教师团队和学生群体,受到各种信息潮流的影响,致使其性格、心理等更加多元和多变,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会形成不尽相同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意志,追求一种足够人性化、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管理制度。

当然,强调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并不是一味地以人的意愿和需求作为制定管理模式的不二法则,这样做反而会很大可能地失去教育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整体组织管理结构松散懈怠,不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在于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达到发掘潜能、提高创造力的目的,必然有赖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深度结合。因此,强调人本主义教育,务必以保障科学性为前提条件和首要基础,然后才能最大限度地重视人的中心和主体地位。这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个人成长必须接受的规则和管教。

二、策略: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得以迅猛发展,但是原本的高校管理体系与高校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很多时候甚至会囿于所谓人情,造成管理决断拖沓烦冗、朝令夕改的情况,缺乏一个系统的管理组织应该具备的严谨性和纪律性。因此,虽然人本主义理念讲究以人为本,但是“人”的参与依旧是有限度的。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管理者而言,“法治”其实比“人治”更加重要,保障组织运行的效率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不容懈怠。因此,我国现代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在尊重个人意志、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组织工作效率,这就要求高教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更新相关管理理念,采取多种管理方法。

(一)融合传统精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因为某些历史和地缘的关系,我国长期学习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但很大程度上只是照搬照抄,不能做到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有所取舍地学习借鉴。在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中,人的创造性被压抑和束缚。在当前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要上什么课、如何考核,老师应该给学生开哪些课、如何评估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是被各种条条框框划定好的。教学体系处于行政体系的管理之下,这一点已经饱受诟病。学生们虽然可以选修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但选修课毕竟是少数,主要的学习任务和学分还是分布在必修课上。被管理、被塑造的学生和教师无法发挥个性和特长,针对这种情况,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除了要“以学生为本”外,还要注意“以教师为本”,因为教师也是教育工作本身的一大主体。事实上,教师的发展是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度。不难想象,教师作为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角色之一,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尊重教师的人格品行,肯定教师的教育成果,有利于其积极投身教育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思想便已初见端倪,尊重人、关注人、理解人的价值观点一直流淌在中国思想家,甚至政论家的血脉里。只是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更加强调实用主义的理性观念,讲究人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安身立命,重在以实际经验作为体会和领悟人生的真谛。中国先民们追求的是将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与自然保持和善的交往。因此,中国教育管理中其实从来不缺乏“人”的影子,古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标准一直是现当代教育者们所遵循和追求的方向。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就是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施加不同的教育措施。即做到从实际出发,依据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尊重个人的精神意愿和客观力量,开发个人在团队中的潜能,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而不是所谓的“一刀切”。

(二)结合时代语境,兼收并蓄、包容开放。

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是重要特征,信息的网络化和管理的分权化是独特的时代风格。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受到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发展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动力,又迫使其直视、反思不足。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主义高教管理模式,是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制度、培养能融入世界和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本主义高教管理要努力打破旧有的管理格局,杜绝文化隔离和封闭,坚持尊重多元文化,以开放包容的理念构筑高教管理新格局。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更是文化荟萃的舞台,开放包容的人文主义高教管理理念能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和谐的環境,学校研究课题会更加丰富,形成自由发展、互相学习的文化交流氛围。

除了“以人为本”外,高教管理还需要确立“和而不同”的理念。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对象,管理者不能过于死板,应该在不影响组织和谐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还要辩证地看待和接受外国的教育管理模式,从中提取最适合我国教育语境的部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实现中西教育理念的交流互进。

三、结语

在任何组织体系中,管理制度的建设都是一项十分重大的工作。管理制度作为管理者和组织成员行为规则的集中体现,需要建立起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均衡的生态体系,使组织的生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将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纳入教育工作当中,有利于促进师生深入交流,也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建立一种科学进步、合情合理且符合客观社会现实和主观意志发展方向的人本主义管理制度,是每一个高等教育机构都应当树立的目标,唯有实现这个目标,才足以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将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纳入教育工作当中,无疑是促进师生深入交流的科学且有效的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教管理理念更偏向于“物本”,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直到现在,还会有学校重视规模范围的扩张,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或者片面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忽视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质量等。长此以往,数量攀升而质量下降、经济需求得到满足而文化相差甚远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只有积极吸收新理念,才能不断取得新发展。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亦是如此。在创新改革过程中,必须注意吸取人本主义的精髓,在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在不同的语境下采取相应的具体方案。大学,不在于林立的高楼、宏伟的建筑,而在于各种具有“大师”精神的师生。人本主义理念下的高教管理不仅要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以高度的前瞻性,为我国高教管理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董泽芳,李东航,谭颖芳.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0):10-17.

[2]赵庆年,祁晓.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内涵与具体内容[J].教育研究,2013,34(08):48-56.

[3]徐亮,刘志红.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理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40-241.

猜你喜欢
高教人本主义理念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高教明星“猎鹰”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高教论摘(高教信息2则)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