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

2020-01-11 01:10陈淑君
中国民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激励生态

陈淑君

摘 要:以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对环境经济政策以及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进行了阐释,结合了环境经济政策激励机制建设的原则性,提出了针对性、全面性的环境经济政策优化建议。

关键词: 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环境经济政策;分析

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变革下,加之我国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及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幅员辽阔,纵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出现了生态农业发展缓慢且生态农业格局变迁的局面,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探析因素,主要在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旧的环境经济政策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无法适应全新的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条件的同时,造成了生态农业整体缺乏积极性、能动性。此外,我国对现阶段生态农业相适应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完善化、健全化手段力度不够,导致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一、环境经济政策阐述

环境经济政策(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通常指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利用价格、财政、信贷、收费以及保险等经济行为和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以及影响的一种行为,以期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协同发展的高效化、实效化行政手段。环境经济政策通常以内化环境成本为核心,在保证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基础上,对各类市场主体动态化调整以及调节,以此实现建立保护、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作用、约束机制。较比传统政策手段而言,是一种从“外部约束”延伸到“内在约束”的全新行政手段,对环保技术的创新、市场竞争力、行政监控成本以及减低环境治理成本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环境经济政策涵盖了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的政策、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根据政策类型的差异化,涵盖了环境税费政策以及财政激励等手段,此外还有现阶段发展迅猛的以生态补偿为目的的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等。

二、建立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视域下,国家环保局先后在四年时间里,对全国地区进行了四次环评执法,依托法律、法规的约束性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效果单一性、局限性的问题逐渐显露。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环境指标的考核制度无法落实到位的同时,还缺乏了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的一套激励各级政府和企业长期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机制。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户在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如部分农户直接将废物堆放、投放河道,对水源、土壤、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我国生物研究院表面,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中,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为重要。各种禽畜粪便污水没有经过良好的处理,直接向水源投放,一直造成水源体系污染,形成水质恶化现象。其次,随意堆放现象致使有毒气体大量释放,对周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危及人力健康安全。

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鼓励农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能力,保证了农业生产品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多项标准,同时也让农户逐渐脱离传统投入大产量低以及高风险、高污染的养殖现象,摆脱了传统常态化的农业发展形势,实现了生态农业发展,促使地区农业得到长期且稳定发展。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建设道路中,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二者从一定程度而言,存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不仅起到了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更是树立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深远影意义。

三、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针对性 保障政策合理性

基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宏观战略下,对多元化生态农业模式以及运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地区生态农业模式虽存在了差异性,但地区都是依托当地地理、气候以及环境要素等多方面因素考量,进而打造出适宜实际情况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模式。因此,在环保经济政策的建设中,应着手于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实施,适应了地区环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实现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此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效益化。在建设以及完善针对性政策的过程中,应结合农户传统理念的思想,对其思想进行优化。例如:传统农业理念较为落后,无法对新思想、新模式接受,导致了在实际情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针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激励政策一方面要结合地区环境监理针对性政策;另一方面着重分析生态农业和地区类型以及模式,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政策,实現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以及有关补贴的支持,调动了农户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影响力以及吸引力,以此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二)创设奖惩机制 提高政策权威性

政府部门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工作作为基础,进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将现有国家优秀政策、我国各项管理法规落实到实处,以此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义,实现农户积极、自主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的过程中,着重从农业生产环境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进行改进,把握好农业生态环境体系的维护政策,加强政策的全面性以及传播性。此外,了解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利害关系,如发现仍存在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态的现象,须予以严肃处理。此外,建立相应审核机制,构建环境保护等级,结合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定期、非定期针对农业发展进行监督抽查,通过综合性评估,发挥激励政策奖惩机制,对抽查环境良好,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农户予以奖励、表扬;对待环境持续恶化,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农户予以严惩,以此保障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权威性。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政策传播性

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变革下,信息化技术为国民生活、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支持。在加强经济政策传播力的过程中,政府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此提高政策的宣传力度、传播力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两个维度入手,其一,加强地区宣传力度,通过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有关APP,开创独立宣传板块,加强环境管理政策、环境法制建设以及有关宣传教育活动;其二,加强政策监督性。信息化技术打破了传统常态化的消息传递,开放性、时效性的出现,为生态农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监督性。政府人员可创设检举平台,以此保障生态农业的稳定性以及发展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好地保障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宏观战略。加之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变革,对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较为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下,应为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依托激励机制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王玉庆.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变迁——4月27日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第五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大讲堂”上的演讲[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43(04):5-9.

[2]雷英杰.环境经济杂志独家发布《环境经济政策年度报告2017》  激发环境经济政策“内生激励”力量[J].环境经济,2018(07):10-11.

[3]李亚丽.浅析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家参谋,2020(19):44+46.

[4]李晓娟,吾拉孜·木尔哈木堤.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9):43-44.

[5]房凌.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05):53-55.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激励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